時間:2017-01-22 15:23
來源:廣東環保產業
今日上午10時,廣東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舉行第一場記者會。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主要負責同志出席,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省環境保護廳廳長魯修祿答記者問實錄。
人民日報記者:
魯廳長,1月初的時候廣東在不少城市出現了重污染天氣,這對于廣東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什么樣的警示?今年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中期考核年,廣東能否實現預期的目標?有沒有什么難點?
魯修祿: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環境質量和我們息息相關,是最普惠的一個公共產品,廣東這么多年來致力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共贏的路徑。環境保護部陳部長指出,在全國三大區域當中,珠三角是率先摸杠,率先全面達標,年均值在2015年PM2.5是34微克/立方米,去年是32微克/立方米,應該說在三大經濟區是率先實現了國家大力治理的目標。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們在大氣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挑戰和短板,正如胡春華書記在批示指示中指出的,1月份出現的重度污染天氣的情況,雖然有靜穩天氣這樣一些因素的影響,但根本還是我們污染量總量比較大,所以我們也做了一些梳理和分析,我們認為廣東在大氣治理方面,要實現穩定達標和可持續改善還有很多的挑戰。
魯修祿:第一個挑戰就是我們的污染總量還偏大。這個污染物的總量,從我們幾個指標上來看,二氧化硫也好,氮氧化物也好,在全國的占比遠遠大于我們的國土面積,我們省的面積大概占全國的2%,而污染物的指標占全國的3%到8%以上,所以空間分布于濃度從比重上可以看出來。
魯修祿:第二個問題,雖然全省和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年均值都達標,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地區、部分時段不達標的情況。從地區上來看,我們仍然有個別城市沒有達標,珠三角部分城市包括廣州、佛山都還沒有實現達標,全省范圍內有5個城市(廣州、佛山、肇慶、清遠、揭陽)沒有達標。如果按照國家嚴格的標準,也就是說按照PM2.5第95百分位數超標的話,即超過75微克/立方米的天數不超過18天的標準也一起計算的話,云浮也不達標;如果把二氧化氮(中山和江門)和臭氧的百分位數(東莞和江門)也不達標一并計算的話,2016年全省空氣質量不達標城市數量就達9個。
從重度污染發生時間的情況來看,2013年、2014年、2015年都有發生重度污染的情況,而且基本上呈現出兩、三年出現一次比較重度污染的情況。2013年重度污染的累計天數為12城次,2014年全省是32城次,2015年是6城次,2016年是7城次,這不是同一個城市的區域,是全省以城市為單位計算的重度污染的城天數的情況。也就是說,2014年出現了一次比較多的重度污染的情況。2013年省里面制定大氣污染應對預案的時候,專家分析了以后,設置的門檻基本上是兩、三年達到一次需要啟動應急預案,2014年到2017年正好是兩、三年,是不是我們剛好就符合這個,今年我省個別城市已達到了啟動應急預案的情況。
國家要求廣東在已經實現區域性污染物的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能夠持續地降低和改善大氣環境。美國各個州大氣PM2.5的濃度是5微克/立方米到12微克/立方米之間,我們現在是30微克/立方米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是25微克/立方米,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第一是要實現穩定達標,第二是要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氣,第三是深圳這樣的領先城市,率先實現25微克/立方米的世衛組織的標準。
魯修祿:在應對重度污染天氣方面,最近省委、省政府都做了部署,我們也進行了一些研究,要出臺一些硬的措施。硬的措施分兩個方面,一是中長期,包括產業政策、能源政策、工業園、面源的管控。比如我們在分析廣東大氣污染之所以能夠領先的情況,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較好的結果。珠三角煤炭消費總量在2010年是8800萬噸,達到了峰值,在2016年預計只有7800多萬噸,現在發改委確定的目標到2020年是7000萬噸多一點,就是說煤炭消費已經進入了一個下降通道。在硬措施方面,我們環保部門比較強調在珠三角不再新上煤炭、電力,加大淘汰煤炭鍋爐,禁止燃用石油焦,現在我們在電廠方面基本沒有燒石油焦,這個石油焦的污染量非常之大,所以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些防治能夠實現國家對廣東要求繼續引領大氣污染治理的目標,也能夠實現年度的任務。
但是今年挑戰確實很大,第一季度一開門就污染比較高。針對污染情況,我們專門開了一個院士會商會,請了北大、清華大學院士,以及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的一些教授進行了會商。在應急預案上,廣東已經實現了環保部門、氣象部門會商以后再發布的機制,而且從這兩年的情況來看,預報基本上是準確的,而且采取的措施也基本上是有效的。
難點在什么地方呢?就是預報準了以后,如果提前采取措施,天氣還處于比較好的狀態,你采取措施大眾是難以接受的,但是已經很嚴重了你再采取措施,效應就滯后了。我們預報三、五天以后有重污染天氣,現在要采取控制措施,最后天氣又挺好的,那這個公眾很難接受。所以在預案研究方面,還要做進一步科學的研究,使得既比較容易啟動預案,又能夠容易被接受。也希望媒體更多地支持我們,提供各地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經驗給我們。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們相信一定能夠在大氣環境改善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一定能夠給大家創造一個保持“廣東藍”的好的天氣。謝謝。
金羊網記者:
魯廳長,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7個省中,轉交廣東的案件是最多的,廣東擬罰款金額據說也是最多的。社會上有很多人來評價這次環保風暴是不是導致一些工廠關閉,會不會導致物價的上漲?您怎么看?能不能結合這個問題談一下廣東環保督察計劃?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