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8 14:1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互聯網+、跨界、融合等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熱點話題,也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的方向。作為業內最早嘗試將互聯網與環保產業“嫁接”的企業之一,桑德在互聯網環衛,以及再生資源O2O等領域已經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而這只是桑德大版圖的起點,在2016固廢戰略論壇上,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分享了啟迪桑德的互聯網+深度融合實踐,描繪了啟迪桑德的“環保+”路線圖。以環衛作為入口,桑德未來將向“智慧城市”轉化。文一波說,“只要勇于打開一扇窗,就會有巨大的機會。”
以下為文一波現場發言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
啟迪桑德一直在做互聯網+環保產業,或者說是環保產業+互聯網的實踐。有很多人好奇,也有很多人懷疑,但最近兩年啟迪桑德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
從“環衛+互聯網”出發
探索環衛行業的發展,首先從傳統環衛的痛點出發。過去環衛是很低端的行業,基本上以人工操作為主,而且操作質量很差,覆蓋范圍不廣泛,百姓對現狀不滿。如今,在很多地區,環衛從業人員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65歲以上了,行業基本上很難持續,勞動強度很大。環衛工作其實是各個地方政府的痛點。
基于這樣的行業特點,啟迪桑德思考,如果要切入環衛,希望在這個行業里有所突破。首先希望把作業質量提高,同時希望大幅提升目前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業人員層次,其次,勞動強度和生活品質有比較大的提高。從目前比較低端的人工作業為主,過渡到比較高端的機械化作業。桑德的目標是在環衛領域實現80%到100%以上的機械化。另外一方面也希望環衛能夠很好的覆蓋到農村。
目標:實現極致環衛服務
基于以上思考,需要在硬件上面下功夫,要適應大潮,實現新能源環衛機械車的大范圍使用。從軟件作業管理到終端實現全產業鏈的覆蓋,采用信息化、互聯網化的方式實現管理。
要實現這一目標,有幾個關鍵點必須要把控。比如說技術,現在正處于一個比較好的時代,互聯、物聯很通暢。環衛因為涉及到的點特別多,面很廣,需要互聯的方式把這些連接起來。現在大數據、云平臺都是很成熟的技術,特別是智能終端等技術也有很多的突破,所以桑德探索用互聯的方式,通過環衛把廢品回收等,實現兩網合一,通過環衛,深入到社區、農村,目前桑德已經實現了最后一公里的城鄉物流,最后希望實現城鄉管理,實現互聯網化、物聯網化、信息化、機器化、數據驅動,希望做成一個平臺式的公司。
這些環節中,有一個基礎的部分就是環衛,首先必須把環衛做到極致。在這個基礎上,做一些延伸的業務。除了再生資源、物流、廣告等,桑德現在還在探索向城市的綠化、保潔、物業、城市管理等的延伸,實現其他的城市服務,如現在的充電樁停車場等。以這些為基礎可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桑德把這些數據全部放在云端,很多大數據聚集,反過來產生一些新的商業機會。
由于環衛工人自覺性不高,傳統的環衛方式基本上主要靠人工管理。但在互聯網時代,特別是桑德又立志做一家大規模的環衛企業,如果還用傳統手段,基本是不能現實的。所桑德通過互聯網、云平臺實現科學規劃、實時監測、數據分析等,并不斷優化預測,多業協同。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硬件過關,包括環衛工人、環衛車輛,以及垃圾筒、公共廁所等環衛設施,凡是跟環衛相關都要連接起來,特別是現在更多低成本、低功耗的物聯網的手段發展起來后,這些將越來越便利。
桑德希望將這個平臺做成開放式的平臺,做到平臺的智能連接。引入第三方環衛公司,讓更多環衛公司共享這樣的平臺。此外,還有環衛人員通過平臺的互動等等,這些會構成連接的智能終端。
當然這個終端還需要進行一些特別的設計,從而滿足互聯網的環衛需求。如智能果皮箱、智能垃圾桶、以及智能公廁,傳統的公廁又臟又臭,智能公廁除了提供方便外,還要實現其他資源的共享。
無論是環衛還是再生資源都需要互動。桑德目前在一些環衛項目中設立了相關的社區點,可以與社區有很好的連接互動。不僅再生資源的回收等工作可以通過這些點進行連接和互動。另外一方面,通過這些點的設立,也可以做最后一公里的物流轉運站。
為了實現環衛、物流和廢品回收的功能,桑德對一些設施包括運載工具進行了一些特殊的設計,比如設有兩輪、三輪、四輪的各種車輛,這些新能源車輛是多功能的,可以做環衛,可以做物流,也可以回收廢品,同時還可以做廣告。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