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2-01 09:3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張偉
3、企業的極致化思考
細分領域的新政策和固廢市場以及企業的難題交織成一張天羅地網,產業內部各領域之間如何將政策和市場結合,新市場怎樣快速落地并形成規模,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環衛、有機餐廚垃圾等領域的企業如何實現極致化?
本屆論壇,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曹國憲將介紹垃圾分類國策下,有機垃圾生態處置的布局,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鐸講探討固廢處理新格局,啟迪桑德董事長文一波將重點對環衛和再生資源與互聯網的融合做解讀,東江環保將研究危廢領域如何迎合第三次整合浪潮,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黨總支書記兼常務副總經理史昕龍將介紹基于信息化的危險廢物綜合處置精細化管理實踐,嘉博文將對土壤相關的生物技術的高效與資源化做思考。
此外,安陽艾爾旺、潔綠科技、普拉克環保分別結合實際對餐廚方面垃圾處理技術做分析。上海泰欣環境、嘉諾資源、萬榮科技分別對煙氣治理、生活垃圾機械生物處理技術、再生資源做分析。上海復振、萬德斯、天津建昌等也分別發聲,介紹各自在固廢產業的價值創造。
二、趨勢全解析: 大市場、大生態、大資本 ,三“大”核心議題深挖新趨勢
在生態文明核心理論指導下,固廢行業進入了大市場、大生態、大資本的三大新趨勢,同時也面臨競爭白熱化、商業模式重構、商業模式與資本對接,擺脫固廢產業末端定位等問題。固廢領域在實現價值與服務的過程中,正在回到價值循環、物質循環的節點。
大市場:多個細分領域市場研討分析
2016年,固廢大市場的時代已經開啟,環保部最新發布的246個大中城市固廢污染防治年報中顯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19.1億噸,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為2801.8萬噸,醫療廢物產生量約為68.9萬噸,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8564.0萬噸。A方陣的企業迫切需要找準位置,迎接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也將諸如鄰避效應現象轉化為鄰利。論壇將對生活垃圾、有機固廢、危廢、土壤等各細分市場做研究分析并討論解決問題。
大生態:環保+N,企業生態化轉型實踐分享
隨著環境治理進入效果時代,固廢行業也在探索生態化轉型,垃圾發電、餐廚垃圾轉變為飼料、用于有機農業等“環保+”不斷接近生態化。與此同時,“藍色焚燒”已經發展到3.0時代,提出物質大循環理論。本屆論壇邀請光大國際、首創環境、瀚藍環境等企業與專家一道研究產業的共生已升級;還將與上海環境、浙江旺能、綠色動力以及行業知名專家討論藍色焚燒理念,重點解析焚燒垃圾如何向鄰利轉變。論壇還將結合企業實例對有機廢棄物處理的發展和模式創新做重點解讀。
大資本: 近20 家行研與金融機構與企業對話資本
2016年,固廢領域環保并購金額已近240億元,動輒上億元,與此同時,各企業也在運用資本成立各自的產業并購基金、發型綠色債券,力求更有利的發展地位。新形勢下,企業如何運用股權結構轉變、融資等手段完成資本化。
本屆論壇還邀請到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安信招商證券、中信招商證券、中信建設招商證券、東吳招商證券、光大招商證券、華泰招商證券畢馬威咨詢等行研及中投元邦資產管理公司、中信銀行、清空金信、硅谷天堂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廣發信德投資管理公司、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代表現場解析資本的助力作用,并設立“資本如何助力固廢產業升級與轉型”的資本對話環節,還將盤點環保產業并購基金,邀請到多位總裁對話。
三、數據大揭秘:最新研究數據出爐,企業年度評選大榜揭曉
2016年,固廢行業各領域發展如何,是不是在新政策的指導下取得了好成績,E20研究院將從產業現狀、分享企業戰略、搭建共生關系的角度對2016年進行數據盤點,特別是關注度非常高的垃圾焚燒行業,與此同時,2016年固廢企業年度評選活動的結果也將揭曉,固廢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花落誰家,誰將成為最具社會責任企業、細分領域領及單項能力領跑企業、最具投資價值企業、最具潛力跨界企業,屆時答案將出。同期還將舉行頒獎典禮——被稱作固廢領域的“奧斯卡”。
四、夜話生態:一場固廢產業的生態對話
固廢產業得生態化究竟是怎樣一種形態,到底能否產業的轉型?7日晚上,將舉行一場生態沙龍,著重關注這一議題,薛濤將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上海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長、上海環境衛生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益,中節能大地環境修復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輝,上海復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陳湧一起解密固廢產業生態化之路。
五、傳播有道:近40家媒體關注并支持
作為固廢行業國內頂級論壇,自然少不了媒體的關注。本屆論壇將會有新華社、環保部主管的《中國環境報》、住建部主管的《中國建設報》、國務院主辦的《經濟日報》、《政府采購報》、《每日經濟新聞》、發改委主管的《中國經濟導報》、《華夏時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時報》、《上海證券報》、《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人民政協報》、《中華工商時報》、《中國科學報》、騰訊網、界面新聞、《中國新聞周刊》雜志、《中華環境》雜志、《亞洲環保》雜志、《能源》雜志、《財經》雜志等近40家主流媒體關注并參與盛況報道。
2016年,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去年論壇的倡議正在成為現實。產業內最具影響力的一批企業,通過合縱連橫,向環衛和分選在內的前端延伸,向循環經濟園為載體的末端擴展,向危廢、廚余垃圾等細分品類發出挑戰,也在通過產業鏈后延實現能源、有機質的有效回歸,這樣的生態化,需要跨界,需要協同合作。“時間是一切財富中最寶貴的財富”,是否及早、及時布局生態化,將成為固廢領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分水嶺,也將成為“主流”與“末流”的分水嶺。新一屆論壇將產生哪些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