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1-21 09:06
來源:E20研究院
作者:郭慧
導讀:重慶市位于長江流域經濟帶上,是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的較早的地區之一,培育了如重慶三峰、中電遠達及康達環保等一批優秀的環境服務業企業。根據重慶與E20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重慶市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目前,重慶市從事環境服務業的企業共597家,2015年營業收入約125億元。企業數量和營業規模分別占全國的10%和5.3%左右。
環境服務業是環境產業的核心部分,具有拉動環境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作用。環境服務業所占比重的高低,也是衡量環境產業發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標。根據中環協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我國環境服務業企業共5676家,營業收入達2339億元,在環境產業中占比達30%以上。并形成“一橫一縱三點”的發展格局。
圖1 環保企業分布一橫一縱三點格局
重慶市位于長江流域經濟帶上,是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的較早的地區之一,培育了如重慶三峰、中電遠達及康達環保等一批優秀的環境服務業企業。根據重慶與E20研究院聯合發布的《重慶市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報告(2016)》顯示,目前,重慶市從事環境服務業的企業共597家,2015年營業收入約125億元。企業數量和營業規模分別占全國的10%和5.3%左右。重慶環境服務業在當地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已超越環境保護產品,成為重慶環境產業中最賺錢的行業。但從全國環境服務業供給能力提升的角度出發,依然存在以下兩點不足:
小微企業居多,競爭力不足
“十二五”期間重慶營收增長率約為7.3%左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從企業規模來看,重慶市環境服務業近90%都是年營收小于2000萬元的小微企業,大中型企業只占到總數的10%左右。而2015年,全國環境服務業企業中,近1/4的企業是大中型企業。由此可見,重慶是環境服務業企業規模總體偏小,相當一部分企業年營收不足百萬元,缺乏競爭力,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面臨淘汰的局面。
(數據來源:《重慶市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報告(2016)》)
圖2 重慶環境服務業企業營收規模分析(2015年)
(數據來源:中國環保產業協會)
圖3 全國服務業企業營收規模分析(2015年)
細分領域潛力尚待挖掘
從營收分布來看,水環境保護、大氣環境保護、固體廢物防治等三大傳統領域營業收入超過85%,與近兩年國家政策傾斜密切相關。
(數據來源:《重慶市環境保護產業發展報告(2016)》)
圖4 重慶環境服務各領域營業收入占比組成(2015年)
2015年,重慶市建成城鎮污水處理設施67座,全市污水處理規模達到378萬立方米/日,城市和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1%和78%;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62個,處理能力達16198噸/日,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99%和90%。大氣污染控制方面,也完成了多家企業的清潔生產和企業煙氣脫硫脫銷除塵建設與改造。
傳統環境服務業市場區域趨于飽和,這不僅是重慶也是全國環境服務業面臨的問題。按照“十三五”期間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及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如農村水環境治理、VOCs防治、環衛、餐廚垃圾等更多的細分領域市場將進一步被挖掘;于此同時,如區域環境綜合治理、黑臭水體、海綿城市等打捆式的環境綜合項目也不斷涌現,E20環境產業地圖?中劃分的C方陣的企業的交易界面后移。如何發掘細分市場的潛力,在“紅海”中發現新的“藍海”是重慶環境服務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重慶市環境服務業的發展是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綠色發展是“十三五”的主題,環境服務業發展潛力巨大,但也面臨著產業的進一步轉型和提升。重慶的環境服務業具有深厚的基礎,已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在今后5-10年環境服務業加速發展期,培育好產業主體,發揮好重資產環境集團、區域環境綜合服務集團;優秀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環保技術裝備提供商等各層次的力量,加大科研和技術創新,發掘細分市場潛力,是重慶乃至全國環境服務業的共同努力的方向。我們也看到重慶市環保產業協會所做的努力,開展重慶環境產業調查,形成長效機制,為地方和全國及時了解環境服務業及整個環保產業的發展,有針對性的提出政策意見,有重要的意義,值得在全國推廣。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