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工信部印發印發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時間:2016-11-02 11:44

來源:工信部

日前,記者從工信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已經下發。根據規劃,將重點發展高效、綠色的原材料工業,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鋼鐵工業推廣低品質余熱回收利用、節能長壽高爐系統、冶金副產物治理及資源化應用等節能減排技術。有色金屬工業推進節能環保與循環利用,發展冶煉渣和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廢水治理及循環回用技術,冶煉煙氣治理及余熱利用技術,廢鉛物料循環利用技術與裝備,高鋁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鋁及綜合利用技術。水泥及水泥制品行業重點發展水泥窯安全無害化協同處置廢棄物成套技術與裝備,原料、燃料均化配置技術,窯體氮氧化物消解和窯尾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平板玻璃重點發展節能窯爐新技術,玻璃熔窯煙氣除塵脫硫脫硝和余熱發電一體化技術。詳情如下: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信部規〔2016〕3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加快推進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F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16年10月21日

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

(2016-2020年)

積極推進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實現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突破,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是當前工業經濟發展的迫切任務。推動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是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支撐。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明確“十三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的目標和主要任務,引導和加強重點產業的技術創新工作,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工業轉型與升級,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成就及存在問題

“十二五”時期,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業技術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果,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升。

(一)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我國逐步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計算機、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大型飛機、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高速軌道交通、云計算、部分行業應用軟件等核心領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推動了高技術船舶、汽車發動機關鍵部件、高精度冷軋板、碳纖維等重點領域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及應用技術”、“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工藝技術”、“高磁能積稀土永磁體”、“鋁電解節能重大技術”、“申威SW-3眾核處理器”等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并進行推廣應用;特高壓輸變電設備、百萬噸乙烯成套裝備、風力電機等部分領域裝備產品技術水平已躍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數控全自動沖壓生產線實現向發達國家批量出口,28納米芯片制程工藝進入量產,核心技術掌控能力顯著增強。工業行業標準化工作進展順利,“十二五”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共批準發布1.1萬余項行業標準,完成了近6000項行業標準的復審工作,廢止了538項行業標準,進一步優化了標準體系結構。國際標準化工作推進力度不斷加大,TD-LTE-Advanced成為第四代移動通信國際標準、“物聯網概述”成為ITU發布的第一個物聯網國際標準等,提高了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和規則主導力。截止到2015年12月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輕工、石化、鋼鐵、汽車、紡織、船舶、有色金屬等九大行業發明專利申請總量超過445萬件,“十二五”期間九大行業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率達到26%。

(二)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研發投入逐步加大,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0.84%,比2013年增加0.04個百分點。政府亦持續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財政支持,2014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占當年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25%。政產學研各方不斷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探索不同的政產學研用結合的新模式,如建立產學研用研發聯盟模式、產業園區模式、企業孵化器模式、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模式等,初步形成了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互動多贏格局。

(三)創新支撐服務能力不斷加強

“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重點行業創新支撐服務能力逐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逐步強化,至2015年底,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187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358家、省級知識產權運用示范企業363家,知識產權標桿企業60家。各方協作搭建了一系列專業性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資本運作、知識產權、標準制定、產品檢測、人才服務、企業孵化和品牌推廣等專業服務,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已達511家。

同時,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技術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及裝備主要依賴進口;成果轉化機制不靈活,科技對產業的貢獻率較低,許多研發成果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或中試階段;企業技術創新投入較低,組織機制尚不完善;協同創新模式較為單一,缺乏能夠長久合作的機制;國家層面的創新支撐服務體系尚不完善,產業各方對于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積極性不足,各類創新平臺對于技術創新的支撐服務作用尚不明顯。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