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0-24 10:0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方朝軍
2014年12月下旬,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組織國內相關企業單位組成團隊赴臺灣參觀學習,在短短的幾天時間內,先后拜訪了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實地參觀了三個垃圾焚燒發電廠,聽取了主管部門對臺灣垃圾焚燒整體情況與監督管理以及各焚燒廠的現場交流;杭州錦江集團綠能(杭州)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成員單位參加了本次臺灣環保行,感觸良多、受益匪淺,現將其總結,以便大家共享之。本文為作者2014年考察后總結,對現在仍有很好的借鑒價值。
一、臺灣垃圾處理整體簡介
1、臺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總體政策
(1)為推動垃圾處理以“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的總體策略,環境保護部門1991年推動《垃圾焚燒廠工程計劃》,輔助地方政府;1996年推動《鼓勵社會資本建設營運垃圾焚燒廠推動方案》。
(2)垃圾焚燒廠竣工后,為確保各運營設施維持良好的運行效果,主管部門環境署每年辦理核查與評審工作,鼓勵各運行企業強化與提升運行與技術改造。
(3)為最大限度的不再成為鄰避設施,要求焚燒廠管理朝節能減排、環境綠化與環境教育場所的方向發展。
2、垃圾處理填埋逐漸改變為焚燒為主;固廢資源與廚余回收率逐年上升
3、垃圾焚燒廠建設與運營情況
(1)運營廠個數:24座
(2)運營模式:公有公營---5座;公有民營---16座;民有民營---3座
(3)設計垃圾處理量:24650噸/天;年處理生活垃圾600萬噸。
(4)總發電裝機容量:558.5MW;占到全臺灣總發電量的1.4%。
4、垃圾焚燒廠建設與運營情況說明
公有公營:由地方政府編制建廠所需經費,并將廠建設完成與竣工驗收,后續由地方政府按報準的編制及按會計年度逐年編列預算,自行負責焚燒廠操作運營與管理。
公有民營:由中央政府編列、建廠,后續完工驗收交由地方政府委托社會專業機構負責操作營運與管理。
民有民營:主要有BOT與BOO模式兩種。
(1)BOT(建設、經營、移交;一般按竣工驗收后計算營運期限為20年,然后將所有經營權限移交給政府)
(2)BOO(興建、擁有與經營;民間專業機構投資建設、運營管理)
5、近三年24座焚燒廠的統計資料
(1)焚燒減量率達到79%;售電率約7%;噸垃圾發電量為475Kw.h。
(2)焚燒量與發電、上網電量一覽表(一);爐渣再利用產生量一覽表(二)
注:數據來源:臺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表一:垃圾進廠、焚燒、發電、上網電量一覽表)
(表二:垃圾焚燒量、爐渣產生量、底渣再利用一覽表)
6、環境保護署監管策略
(1)組織相關人員定期現場考察
(2)對企業提交的月報進行審核
(3)組織專家學者進行定期評估
(4)利用網絡平臺公開運行信息
(5)統籌地方資源實行區域性調度
(6)每年對焚燒廠進行績效獎勵
通過嚴格的后續運營管理與政府監管,焚燒廠成為大家的好鄰居;除此以外,還應加強:
1、廠區環境綠化、煙囪與廠房外觀彩繪,建設游泳池、擴大綠地范圍等,強調設施與環境的總體融合;
2、建設回饋設施,建立環境教育基地等.
二、實地參觀的三個垃圾焚燒廠的整體情況簡介
1、高雄岡山垃圾焚燒發電廠
(1)廠址:高雄市岡山區本洲工業區
(2)設計垃圾處理量:1350噸/天
(3)完工日期:2001年7月18日
(4)營運方式:高雄市政府委托臺糖公司操作運營管理20年
(5)顧問機構:中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6)承包商:日商田熊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田熊SN往復式機械爐排爐
(7)處理垃圾種類:一般(家庭)垃圾以及與家庭垃圾性質相同的一般工業廢棄物
(8)煙氣處理系統采用SNCR(爐內)+半干法+消石灰乳液系統+活性炭噴射+布袋除塵器
(9)飛灰處理:將空煙道底部+豎井煙道底部+半干法底部+布袋除塵器收集的飛灰經過加水、水泥與螯合劑進行初步的成型造粒裝袋后至填埋場進行填埋。
(10)焚燒爐3*450T/D,單臺蒸發能力64.4T/H;設計低位熱值2200Kcal/Kg。
(11)初始投資:44億新臺幣(按當時的匯率折算為11億人民幣)
(12)每天的發電量為280000KWH,上網電量233000Kwh。
(13)環保署每半年核查一次,縣市的環保主管部門駐廠監管。
(14)臺電收購電量,電價按峰電、谷電等多個價格區分,但不能享受可再生能源電價(3.8元新臺幣每度)
(15)電廠不向政府收取家戶垃圾處理費用,垃圾補貼費用來自于工業企業類似于生活垃圾的廢棄物,一般折算到人民幣80元左右。
(16)該企業根據等級評定,在全臺灣24座焚燒廠中的排名在18名左右。
2、八里垃圾焚燒廠
(1)設計日處理垃圾量:1350T/D(3*450T/D)
(2)發電機總裝機容量:40881千瓦時(實際發電3.5萬左右)
(3)處理對象:家庭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廢棄物
(4)顧問機構:中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5)營運廠商:達和環保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6)焚燒爐爐型:機械爐排爐(瑞士Vonroll機械爐排爐)
(7)設計與投運年限:1990年設計、2001投運。
(8)工程初始投資:81億新臺幣(按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20億元)
(9)設計垃圾熱值:2700—3000大卡
(10)全廠人數在60人,操作層員工采用四班三運制;維護層級管理層常日班;全能值班員并取得政府相關部門頒發的有關執業證書方可上崗。
(11)設備維護情況:半年停爐計劃性檢修一次,2015年擬全年檢修一次;委托外協集中人力統一檢修。
(12)噸垃圾產汽量6-8噸,發電量680KWH。
(13)煙氣凈化系統與岡山廠類似,就是少配置了SNCR,但NOX的排放在80-100mg之間。采用美國GORE公司的濾袋。
(14)環保管理:有周密的日、周、月底、季度、半年度、年度報告;政府主管部門對運營廠進行月度定期或不定期的查核;半年度定期查核。
(15)電價:政府收購價為0.4元千瓦時;企業收益來自電價及工業廢棄物的補貼。
(16)每年向政府交付4-5億新臺幣。
(17)每年接待來訪人數為5萬人次;
(18)供電用戶可以達到 16萬民眾享用。
(19)該廠有很多的惠民工程,如溫水游泳池、登山步道、環保小木屋、環保夢工場、低碳中心等,惠及當地民眾及成為名副其實的環境教育基地。
(20)該廠最大的亮點還有外觀設計由國際知名建筑團隊(貝聿銘建筑師事務所)設計,外觀采用巴黎羅浮宮金字塔類似之玻璃幕墻設計;煙囪高150米,展示廳山型天窗及卸料區非對稱山型弧形天窗為本廠帷幕外觀的主要特色。
該廠自投運以來,多次獲得政府相關部門頒發的各類獎項,如節能減碳、公益獎等,也是全國唯一獲得等級評定特優獎的焚燒廠。
3、北投垃圾焚燒廠
(1)廠址:位于北投去洲美里洲尾段,基隆河下游右側。
(2)設計日焚燒垃圾量:1800噸(4*450T/D)
(3)發電機總裝機容量:45000千瓦時(37000千瓦時臺電)
(4)工程建設總投資:35.9億新臺幣。
(5)1998年完工并投運。
(6)設計垃圾熱值:2400Kcal/Kg,最高3000Kcal/Kg。
(7)焚燒爐型:VON-ROLL Stoker Type
(8)最大的亮點:煙囪120米處設置有旋轉餐廳,人氣僅次于101大廈
三、感想與體會
本次學習,通過現場的參觀與交流,感觸良多,個人主要從政策層面、行業管理以及企業運行管理層面等幾個方面談談感想與體會:
1、政策層面:推出相關合理的政策
2、行業管理: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
3、設計、建設與運營管理:高標準的設計與建設,專業化運營服務
政策層面:相關政策的制定與落實
臺灣對于城市生活垃圾固體廢棄物處理以及一般工業廢棄物的處理,通過這20多年的發展,也經歷了“垃圾圍城”“民眾抗議”等過程,當前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政策體系,政府做了三方面的努力:
(1)第一是吸收民間的政策思路。例如,2000年臺北市就提出在2020年要實現“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目標,確定了最大程度將廢棄物加以資源化利用的政策方向。正因如此,“政府正在盡最大努力開展垃圾減量和資源化”的行動使得民間更愿意接受當下的垃圾處理設施的興建。
(2)第二是接納民間的政策方案。在這其中,最為典型的政策方案接納是關于垃圾處理設施的技術優化和所在地的民眾的回饋問題。民眾的抗議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技術的優化,也推動了回饋金政策的出臺和不斷改進。譬如,諸多正在運營的垃圾處理廠都建立了敦親睦鄰基金。這使得當地民眾在為公共利益承擔風險的情況下,從設施興建、土地征用和設施運營三個階段都獲得補償。此外,垃圾資源化利用的產業化、環保教育等政策方案的出臺,無不滲透著來自民間的知識貢獻。
(3)第三是尋求民間的政策監督。以新北市八里焚燒廠為例,政府部門不僅向毗鄰的住民主動公布焚燒廠運營的數據,而且將原先的抗爭精英納入了焚燒廠運營的監督委員會,一方面及時回應民眾的疑問,另一方面也讓廠方的經營處于政府和民眾的雙重監督之下。這樣一來,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的誤解和不信任也就得以大大降低。
在實際的政策運行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學習借鑒點如下:
學習點之一:全面推行“誰產生、誰負責”的付費制度,全民宣傳與普及政策的落實,需要借鑒源頭垃圾分類,使垃圾總量下降
家庭生活垃圾實現全面分類,全民宣傳與普及垃圾資源化的知識與重要性,讓國民知道垃圾的社會環境危害,從源頭進行最大限度的減量化與資源化;具體做法是向當地環境主管部門購買廢物包裝袋,在居住的小區丟棄廢棄物需有包裝標識的廢棄物袋子方可丟棄,同時小區進行了嚴格的監控,如發現某人未嚴格執行,則下次需要承擔一個周期整個小區的廢物處理。此方法的推行這使垃圾的分類得到了全面的執行,視大件垃圾、廚余垃圾與一般垃圾進行了有效的分離。
學習點之二:完善與有效的垃圾收運環節,我們需要推進市場化管理
臺灣的垃圾收集、清運與轉運三個環節已經成熟,做到了分類收集與運輸,而我國主要是混合收集為主,運輸過程中又存在設施密封效果差,污水泄漏等問題,急需提升改造;主要是對垃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的整體性、協調性考慮少,收運系統前后環節不銜接等。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逐步推進垃圾收運作業進行市場化管理是改進生活垃圾收運效果的措施之一。如取得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后,推行許可證制度,政府部門由管理者和經營者轉變為指導者與監督者,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具備行政許可的垃圾清運單位,授予一定范圍內的經營服務權,培育和規范環衛作業市場。
圍繞生活垃圾資源化,明確改進垃圾收運作業的發展方向與目標以及轉運站設施升級改造與建設標準,統一規范收運設施,配套分類運輸車輛等。
學習點之三:從固廢處理的各個環節出臺各類政策,形成從開始到末端處理的完全閉環,如政府為企業落實好后續的飛灰處理政策,鼓勵企業做好資源化探索工作;同時也研究出臺相關的惠民政策,回饋社會。
行業管理: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
1、全臺灣24座焚燒廠所有的運行指標、煙氣排放指標等全部與環境保護署進行聯網,便于環保署及時監控。
2、建立了終端廢物處理的管理體系,如飛灰也實現聯單制度,運輸車輛實行GPS定位,對管理方、企業方與接收方都進行全方位監控。
3、全面實行信息公開制度,在焚燒廠門口有信息公示牌、各參觀通道上有焚燒廠的歷年的垃圾焚燒量、發電量、上網電量、各類煙氣處理所消耗的活性炭、石灰、二惡英第三方檢測排放指標值等。
4、有當地環境主管部門駐廠監管團隊,定期開放民眾參觀日,企業接受政府與民眾監督。
5、企業自行建立日、周、月、季度、半年度、年度的環保運行報告;
6、政府主管部門對各焚燒廠進行不定期的抽檢,每半年定i期的對各焚燒廠進行核查,每年對各焚燒廠進行等級評定。
以上六點都是值得我們行業管理部門學習借鑒的地方。
設計、建設與運營管理:高標準的設計與建設,專業化運營服務
(1)設計方面
學習點一:首先是整體的外觀設計,然后是各功能區塊的分布合理性與整體協調性,然后是細節方面的內部設計。首先說下外觀設計,幾個焚燒廠都有不同的特點,如下:
八里垃圾焚燒廠與北投垃圾焚燒均各有特色,主立面感很強,玻璃幕墻與煙囪旋轉餐廳的設計均為焚燒廠增色不少,也極大程度的體現了環保工廠之美。
學習點二:功能區劃分的合理性與主構筑物的整體協調性,人流、物流通道分開;另外是生產管理人員的工作位可以與主控制集中設置是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學習點三:垃圾卸料門的設計;垃圾卸料口卸坡設計,卸料門采用液壓式開、閉結構,蓋板門采用鋼板,周邊采用框架式扣封,此結構設計起到全面密封的同時還相對經久耐用。
學習點四:垃圾庫房的設計;庫房采用全澆筑結構,一次施工成型;投料口采用斜坡設計,最大限度的避免抓吊碰撞;標高普遍在30-35米之間;另設置分區堆放。
學習點五:出渣及運輸裝料系統的設計;爐渣采用平行排列設計,有底部的輸送系統至渣槽,槽旁邊設計運輸通道,然后在渣槽的上部設置上料行車,然后在行車的下方對應的設計上料斗,防止爐渣泄漏到地面上。
學習點六:各系統布置的模塊化與各管道、電纜布置的規范化;從設計上對各系統進行優化。
(2)裝備方面
學習點一:采用成熟的、可靠的技術裝備;如核心設備焚燒爐,均采用日本或歐洲的設備。
學習點二:核心部件或主要輔助裝備的選擇;為了最大限度的延長設備運行周期,維持長周期運行,鍋爐易腐蝕的部件采用SS316L(18Cr12Ni-2.5Mo)等,布袋采用GORE;當然還有垃圾庫行車---德馬格。
學習點三:垃圾抓吊室操控智能化監控系統布置與垃圾車沖洗系統的設置。前者可以極大的提升抓吊效率,后者可以使廠區道路及進入廠區前的道路更清潔,降低人工沖洗路面的工作量。
學習點四:采用高效、清潔的煙氣凈化設備,使煙氣污染物排放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所有焚燒廠連接環境署,指標均低于國家標準,多數指標達到甚至超過了歐盟2000的水平。
(3)運營管理
學習點一:來訪接待硬件設施與流程設計;來訪者先到指定的地點聽取本企業的介紹(播放宣傳片或工藝流程講解),然后進行簡要的交流(多功能廳與會議型的展示廳值得學習借鑒);領取相關宣傳冊、安全帽等物品后按指定的參觀通道進行參觀,一般企業方有兩位人員陪同,前者帶隊,后者顧尾,起到安全、規范的作用。
學習點二:企業宣傳做到極致,利用圖片、植物等點綴處處襯托環保的理念;如小學生美術作品、墻體植物掛件、環保宣傳欄等等,尤其是漫畫氣息讓人感覺置身于童話的世界,非常值得學習。
學習點三:人員配置具有精簡、高效、扁平的特點。一般一個電廠所有人員均在60人左右。舉例:拿運行操作層來說,機電爐及爐后系統全部采用集中控制,一個班就6個人,兩個全能值班員,兩個巡檢、一個組長、一個課長。課長相當于大陸的值長,再上面就是副廠長,沒有設各專業工程師、生產部、技術部經理等中間管理層。
學習點四:規范全廠標牌標識;將生產、辦公等不同區域的標牌標識做到極致,處處提醒每一位員工高度重注重安全與環保,不同區域的設備進行掛牌;另外嚴格執行員工的職業資格認定方可上崗操作;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學習點五:執行嚴格的環保排放標準,及時公開企業運行信息。采用高效、成熟的煙氣凈化設備;另外嚴格執行運行標準,將各運行信息及時與政府職能部門聯網,企業也將歷年的運行信息編制成冊并進行墻上或對外公布。
學習點六:設備做到有效的運行維護;設備做到有計劃性的檢修,保障設備有序的長期運行,一般每半年綜合性有計劃的維護保養一次,做好周密的維護計劃,由外協單位一次性全面完成,做到高效與徹底。
(4)公共關系管理
回饋機制建立
監督機制建立
臺灣垃圾焚燒發電廠 走過的路
四、學習小結
1、政府積極引導,制定合理的投資、營運政策,積極為固廢處理做好一系列服務,如垃圾分類、營運管理、飛灰處理等政策。
2、環保理念深入民眾,付費制度人人皆知,做到垃圾分類,這樣從源頭進行了最大限度的垃圾減量,即使是垃圾也是干濕分離(廚余),一般垃圾與資源回收分離。
3、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投資,定位要高:高標準設計、建設、運行焚燒廠。
4、政府購買社會專業服務,使運行管理更規范與專業化,能有效的控制各種污染物排放;信息公開,全面接受政府與民眾監督。
5、建立環保教育基地及各種生態設施,如環保夢工場等,將環保教育普及到各類人群,包括小學生。
6、建立并實施社會回饋制度,鄰避現象得到有效處理,政府、企業與民眾三者之間和諧共處。
作者簡介:
方朝軍,男,42歲,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鍋爐調試專業工程師,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專家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主要從事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技術的運行管理與技術管理,從業20余年來,在《環境工程》、《環境衛生工程》等各類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申請多項發明專利;主編與參編《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鍋爐》、《生活垃圾焚燒廠運行維護與安全技術規程》、《生活垃圾焚燒廠標牌標識標準》、《生活垃圾流化床工程技術導則》、《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廠技術評價導則》等多部行業國家行業技術標準與產品標準。全面參與杭州錦江--浙大流化床垃圾焚燒集成技術的工業化示范、產業化示范、完善提高、成熟推廣的全過程;在2003年--2006年期間全面參與了中國科學院熱物理研究所外置式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鍋爐的調試、完善設計技術改造、經濟運行等全過程;帶領公司技術團隊完成了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設備調試;單獨立完成公司等多個企業技術標準與內部培訓教程。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