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9-21 16:26
來源:中國固廢網
隨著“土十條”的頒布,土壤污染、土壤修復話題熱度一度攀升,土壤污染防治產業也面臨新的局面,“萬億級市場”的說法給行業帶來新的期待。2016年9月19日,由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主辦,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16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標準與行業發展研討會”開幕, 來自政企學三界的專業人士齊聚京儀大酒店,共議污染場地修復話題。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發生在會上深入解析了“土十條”的內涵,并指出了“土十條”給土壤污染防治產業發展帶來的新機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需求:土壤環境調查與檢測市場的業務需求;土壤(場地)風險評估方面的需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方面的市場機會;基于土壤污染預防的企業環境管理市場的培育;土壤污染防治科技類服務需求和信息化服務;修復工程終身責任制將極大催生修復監理市場。
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衛國致辭
高能環境作為本次會議的承辦方,也是土壤修復行業踐行者,董事長李衛國先生在會上致辭,他認為,伴隨著中央環境治理力度加大、政策紅利不斷,環保行業進入政策驅動“黃金發展期”,吸引嗅覺敏銳的資本扎堆涌入,也不乏一些追逐經濟利益的“外來者”在利益的驅使下想分一杯羹,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與發達國家相比,污染場地修復產業在我國起步較晚,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還有待完善,修復工程實施中的問題較多等瓶頸問題依然存在。
同時,作為環保人的李衛國還表示:環保事業功在當下利在千秋,如何在未來40年黃金發展期得到長足發展,是每一個環保人肩扛的責任。“孟子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對于從事環保行業的人而言,無論貧富不論行業,我們都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環保人就是要做奮斗的‘勇士’,砥礪奮進,實現‘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的美麗中國夢。”
然而,雖然近兩年環保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就土壤修復領域來說,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牟廣豐表示,行業相關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體系的建設尚顯滯后亟待補充和完善。土壤治理、污染場地修復作為環保產業新生力量,也存在著科技支撐相對薄弱,資金過多依賴于政府,標準尚未健全,商業模式還不清晰等問題。他也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能夠集聚優秀的團隊力量謀共識,采取先進的標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