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6-24 09:3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艷茹
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公示了2016年度新一批環境保護和社會治安防控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擬確定名單,共有14個環境保護領域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入圍。這是國家發改委首次在環保領域設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
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管)屬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托企業、轉制科研機構、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設立的研究開發實體。從此次設立的首批國家工程實驗室清單中,可看出高校及科研單位表現搶眼,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浙江大學均斬獲一個國家工程實驗室。
而細究各實驗室的組成,還可看出,在院校科研機構之外,國家工程實驗室中還有一股環保企業的支撐力量,為環保企業刷了下存在感(按實驗室序號列表):
項目名稱:水環境污染監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牽頭單位: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
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工業自動控制、環境安全等行業的自動化儀器儀表研發、生產和銷售,是集研發、生產、銷售與運營服務為一體的環境監測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分析化學為主體,由電路設計、軟件設計、自動化控制、光學設計及精密機械等多學科組成的智能化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研發與應用平臺,并與中國科學院、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形成了強大的研發能力,構筑了核心競爭力。
此外,在“8.12”天津港爆炸事故應急處置的緊要關頭,力合科技主動派出應急人員并提供3輛應急監測車進行采樣監測,為環境應急處置工作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得到了環境保護部的信函感謝。
項目名稱:污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牽頭單位: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開展土壤修復實踐,高起點進入環境修復領域,立志成為“環境修復領域的領跑者”。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環境修復、致力于建設“生態文明”的高新科技企業,北建工創造了國內環境修復領域的多項第一:
成功實施國內首例土壤修復項目——北京化工三廠土壤修復工程;
以及國內第一例農藥污染場地修復項目——“北京紅獅涂料廠”;
國內第一例焦化場地修復項目——“北京焦化廠南廠區”;
國內第一例石化場地修復項目——“蘭州石化老硝基苯裝置拆除”;
在科研方面,北建工持續注重自身科技實力的提升,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所的合作,與國內優秀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別成立了修復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承擔了國家863課題、環境保護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多項重點科研課題,在環保修復領域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此外,在清單中的其他實驗室中,也有幾家著名環保企業不顯山不露水的參與。
項目名稱: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牽頭單位:清華大學
參與企業: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共建單位與清華大學聯合申報了“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該實驗室由清華大學薛其坤副校長、中冶京誠曹建寧總工程師等人組成的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中冶京誠2名技術帶頭人和12位創新團隊主要成員位列其中。
中冶京誠成立于2003年11月28日,由中冶集團北京鋼鐵設計研究總院改制設立,是國內勘察設計行業的龍頭企業。服務涵蓋了工程設計、裝備研發與制造、工程咨詢、環境評價、環保核查、清潔生產審核、節能審計、項目管理、工程監理、招標代理、施工圖審查等全過程、完整業務鏈。
在科研方面,中冶京誠有著豐富經驗:完成多項國家重點工程設計和科研課題,榮獲國家發明獎、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國家和省部級優秀工程設計獎等460余項,擁有職務發明專利300余項,主持或參加了26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編制工作。“煙氣多污染物控制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是中冶京誠參與的第一個發改委批準的國家工程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先進的、具有工業規模的環保產業技術研發試驗設施,構建長效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研發平臺。
項目名稱:湖泊水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牽頭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參與企業: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正和恒基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于2015年6月16日成功掛牌新三板。公司擁有城市園林綠化企業壹級資質、風景園林工程設計專項甲級資質、河湖整治工程專業承包資質和城鄉規劃編制等資質,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并通過ISO國際管理體系質量、環境、職業健康標準認定。
公司圍繞國家水生態環境投資方向的三大主線(即:海綿城市建設、中小河流治理,水處理功能濕地),努力打造七個成熟的服務產品(即:海綿城市、水系綜合治理、水處理功能濕地、大型展會(園博會、世園會等)、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專類主題公園),旨在打造成為中國濱水生態環境治理行業第一品牌。
項目名稱: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牽頭單位:北京工業大學
參與企業:北控水務、中國水環境集團
北京工業大學聯合北控水務、中國水環境集團集團等共建單位申報了國家發改委“城鎮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該項目估算總投資5000.62萬元,計劃建設周期約3年。其建設將重點圍繞污水處理廠節能提標改造技術、城鎮污水深度脫氮除磷新技術、污水處理廠工藝過程智能控制技術、村鎮污水高效處理成套裝置及運營、再生水物理化學處理技術、城鎮水安全保障及評價技術六大方向展開。
北控水務集團是北京控股集團旗下水務旗艦企業,以“領先的專業化水務環境綜合服務商”為戰略定位,集產業投資、設計、建設、運營、技術服務與資本運作為一體,業務涵蓋城鎮水、流域水、工業水、海淡水、環衛及固廢、清潔能源、科技服務等領域。目前,北控水務水處理業績規模已超3000萬噸/日,有豐富的工程經驗。此次國家工程實驗室的成功申報,是北控水務技術研發中心繼2014年6月“北京市再生水水質安全保障工程技術中心”(省級)、2015年9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級)成功申報之后的又一突破,彰顯了集團堅持科技研發投入,科學規劃、穩步推進科技平臺建設的積極成果。
中國水環境集團高度重視技術研發與創新,經過多年積累已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中國水環境集團與北京工業大學彭永臻院士團隊長期合作,在分段進水AAO、短程脫氮等先進污水處理技術的技術研發和成果推廣方面,取得了優秀成績,目前已在北京、貴陽等10余個污水處理項目中得到應用。
項目名稱:農田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參與企業:永清環保
“農田土壤污染防控與修復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由永清環保與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而成。
湖南永清投資集團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環保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集團,業務范圍涵蓋土壤修復、環境咨詢、清潔能源、霧霾治理、水環境治理、設備制造、環境檢測等環保全領域。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永清環保市值超百億元,2015 年該公司開展了6000畝鎘污染稻田第三方治理。在“土十條”出臺后,被眾多券商推薦為投資標的。
研發一直是永清的重點。“十二五”期間,永清集團年均投入4000萬元科研資金,近五年科研總投入達2億余元。2015年7月,永清并購了美國土壤及地下水修復企業公司IST,其研發的原位生物修復、土壤淋洗、土壤氣體監測等新技術成功應用于歐洲及美國的1000余個場地修復項目。在近期舉辦的“第十屆國際巴特爾環境修復大會”上,永清還推出了全新的無人機修復現場調查技術。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