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如果我們做一個坐標的話,橫坐標是環保,縱坐標是經濟發展,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城市、越來越多的地區、越來越多的企業落在了第一象限,經濟發展也好,環保工作也好。但是我們還有更多的地區和企業現在在第二象限,經濟發展起來了,但是環保沒做好。還有個別地區經濟沒做好,環保也沒有做好,但是又經常說我因為抓環保了,所以經濟滑坡了,但是我們也在看,其實環保也沒有抓好。當然我們還有一些貧困地區,生態質量非常好,但是發展還沒有上去。環保工作解決經濟和發展之間的矛盾,就是怎么樣形成一個內生的機制,推動我們的發展從第二象限、第四象限進入第一象限,而不要掉在第三象限。
財政部副部長劉昆:
推進流域上下游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是促進流域治理的有效措施,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財政制度創新。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必須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有關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牢固樹立自然價值理念,按照“建得科學、取得實效”的原則,重點把握好四個方面:一是流域治理是上下游省份共同的責任,應突出地方為主的要求,中央財政給予適當獎勵引導。二是嚴格水質考核,將水質改善情況作為財政支持的基本依據,生態環境質量指標越好,改善程度越高,將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三是實施梯級獎勵,強化補償機制的激勵與約束作用,進一步調動上游流域治理的積極性,并鼓勵探索異地開發、技術援助、解決就業、對口扶貧等補償方式,放大政策效果。四是強化共同治理,突出流域治理重點,系統開展治理工作,落實聯防共治機制,確保重點流域水質持續改善。
環保部黨組副書記潘岳:
我曾一再強調,環保首先是政績觀問題。但現在,一種特殊利益結合現象正在和錯誤的政績觀一起成為環境持續惡化的主要原因。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的瘋狂擴張中,產生了一種特殊利益結合現象。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通過上大型重工業項目,追求短平快的業績;另一方面,在地方政府庇護下,一些企業把全民的資源環境變現為私利,而且方式極端粗魯,不顧后果。這種現象,上干擾中央的宏觀調控,下侵犯百姓權益引發社會不安。我以前一直在宏觀經濟部門工作,從國有資產管理局到體改辦,見證了中國的財政改革、國有資產改革和金融改革。同樣的特殊利益結合現象,給每項改革都造成了巨大損失。繼財政、國資、金融之后,資源和環境是中華民族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我們在動蕩的全球化世界上最后的戰略儲備。如果“老本”被劫掠一空,何談民族的復興?所以,“區域限批”針對的就是不顧國家大局的特殊利益結合現象。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
入海污染物總量處在比較高的水平,有一些海域的污染問題比較嚴重,接下來海洋局會積極回應社會對海洋環境的訴求、主動作為。去年出臺了“十三五”方案,主要有四點措施:第一,會同有關部門,降低入海污染物的總量,推進海洋生態的賠償和補償的機制;第二,實施嚴格的圍填海;第三,持續開展生態島礁生態保護的修復工程;第四,實施綜合治理。另外,海洋經濟總量穩中有升,2015年為6萬5千億元左右,占到GDP的9.6%,去年的增長速度是7%。另外,有些產業發展出現較大增長,海洋的生物制藥業增長16%,海洋工程建筑業也超過15%,濱海旅游郵輪游艇實現了11%的增長速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
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問題突出,水資源嚴重短缺與雨水低效利用并存,水質污染嚴重,水安全缺乏保障,水生態惡化。作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立足京津冀區域為全國水資源環境與發展矛盾最尖銳地區之一的實際,應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充分發揮“海綿體”“滲滯蓄凈用排”功能,緩解水資源短缺,改善區域水環境、水安全、水生態,補齊區域發展最“短板”,助力京津冀地區生態修復和環境改善。建議落實主體責任,完善監管體制,實現“一盤棋”“一張藍圖”建設“海綿城市”;科學規劃引領科學發展,進行科學咨詢論證,制定“海綿城市”建設規劃,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城市發展各領域、各層次,合理劃定城市不透水面積,既要保護、治理、恢復并科學利用原有水系,又要科學規劃生態新水系,改善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以人為本建設城市”的根本目標;制定標準規范指導工程建設。此外,采取創新城市建設投融資模式,加強城市“海綿體”建設,構建多尺度排水系統,實施全方位節水戰略的辦法,助力京津冀“海綿城市”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圭白:
綠色工藝對水的性質,特別是水的天然化學屬性的干擾和影響最少,所以應是優先選擇的工藝。水的化學處理方法,即向水中投加化學藥劑,會對水的天然化學屬性產生干擾和影響,但是針對水中許多污染物,采用化學處理方法有時是難以避免的。在采用化學處理方法時,宜優先采用對水的天然化學屬性影響最小的化學藥劑,例如,對于混凝劑,在人工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和無機混凝劑之間,優先選用無機混凝劑。又如,對于消毒方法:在藥劑消毒和紫外線消毒之間,優先選用紫外線消毒;在藥劑氧化中,優先選用高錳酸鉀及其與其他藥劑復合的氧化方法,等。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夏青:
公眾需要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推動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必須以人為本。這一道理盡人皆知,無人反對。但環顧現實,推進綠色發展的阻力仍在于是否以人為本這樣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上。當前,推行綠色發展模式最應反對概念炒作。比如,“土十條”尚未問世,就有了可以拉動幾萬億治理市場的說法,不反對算投資賬,但最嚴重的缺失是,沒有告訴老百姓這些投資能回報老百姓什么,因為綠色發展時代不能只談GDP,不談生活質量改善,不談GDP帶來什么。概念炒作的例子表明,即使是治理土壤這樣的綠色發展好題目,也必須端正綠色發展的理念,把投資和效益與百姓的生活質量提高真正的聯系起來,這才能真正按自然規律搞項目,為人民造福。
環保部規劃院公共財政與投資研究部副主任逯元堂:
對于環境的PPP項目要強調依效付費,依效付費是現在大的政策要求,“十三五”規劃更多是以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我們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模式依效付費的這種機制與這種大思路是能夠吻合起來的。依效付費的效果怎么去評估,我們想是這幾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在指標選擇,包括環境預期的目標,特征性的污染物改善指標和長效機制方面的指標;第二就是污染物指標要考慮階段性和動態性;第三個方面,是對邊界條件的確定要充分考慮外部性的影響,邊界條件可能會對環境治理效果影響比較大。依效付費的付費依據,這里太具體的東西不一定太多,我建議可以考慮把一些原則性的要求提出來,提出我們將來考核的分數是跟支付的程度掛鉤的,具體怎么掛鉤,根據我們前面設計的指標,根據大家達到什么程度來考慮。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