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3-20 18:04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田皓
編者按:隨著多樣利好,環保產業進入大時代,產業新常態開始形成。如何將萬億級環保需求轉化為市場有效需求?企業如何抓住時代機遇,站對風口,成就“大未來”? E20環境平臺特別策劃,與十數位領先企業家主題對話,探討“如何構架環境產業新常態?”。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文/田皓
本文為對話威立雅中國 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
E20 環境平臺:現在正逢全國兩會召開,各界對環保問題格外關注。去年以來,“新常態”一詞受到廣泛熱議,如果說環保行業也有新常態,作為一位外資環境企業的領導者,您如何理解環保產業的新常態?行業企業又該如何構建新常態?
黃曉軍:中國提出經濟“新常態”,說明我們將不再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而是要兼顧增長質量和產業結構優化。
環境保護領域的“新常態“,我個人理解,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民眾對環保呼聲很高,政府高度重視,但是環保產業的發展現狀還不能滿足國家和社會不斷增長的環保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但在執行層面,市場卻還沒有完全接受這種“常態”,導致環保產業發展進入瓶頸期,遭遇“天花板”。
環保企業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需要政策、資金等多方面的支持。近年來,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有利于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使得我們這個行業成為除金融以外發展得最快最熱鬧的產業之一。接下來,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應對越來越復雜的環境污染現狀,這是行業“新常態”下對我們的考驗和挑戰。
為迎接挑戰,我們就要在節能環保領域,盡快探索出一條完善的市場化之路。無論是推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也好,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也罷,實際上都是在想方設法地讓企業真正地參與到污染治理工作和公用事業當中來,發揮其專業優勢。
另外,構建良性的價格形成機制對于產業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環境保護走向市場化要制定合理的價格機制,給環保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使之不僅能夠滿足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還能保證企業高質量地完成工作,采取合適的技術,把最有競爭力的管理方式拿出來。
E20 環境平臺:想要建立完善的市場化之路,我們要突破哪些羈絆?
黃曉軍:要想讓污染企業主動把治污工作交給專業企業,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既需要政府手持“大棒子”,對那些環境違法的排污企業進行懲罰;又需要環保企業拿出“胡蘿卜”,降低排污企業的治污成本。
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這需要政府和環保行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政府使用“大棒子”,落棒要準、要公平,執法要有依據,要有權威的機構去監測,還要有比較強的監察機構,發現問題就處理;企業拿出“胡蘿卜”,要研究如何讓這些重污染的企業也能嘗到環保投入的甜頭,讓他們愿意去做治理,或者企業本身自覺自愿地留出治理污染預算。
威立雅現在正在探索以二次資源為核心的循環經濟模式。通過自身的技術研發優勢,威立雅能夠實現資源回收再利用,在其每個業務領域“變廢為寶”,產出新的可利用資源。比如,在工業生產中產生的余熱,可供給居家使用;將廢水污泥轉化為肥料或生物塑料;廢棄物處理中產生的氣體被用于發電或制成生物燃料。這些被生產出來的二次資源會進入資源商品流通市場,形成新的收入來源。在新的模式下,環保投入將減少甚至不再是排污企業的成本負擔,它能夠帶來新的產出,讓治污同樣產生效益。
與此同時,環保企業要專注于自身管理技術水平的提升,苦練內功,盡量避免同室操戈,在行業內發生價格惡性競爭。現在,國內 BOT 等環保項目很多是按價格來競標的,這種方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無底線的低價會致使一部分環保企業因為一時的經濟利益,把項目以低價拿走。這種競爭是不可持續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機制建設上充分考慮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需求,在項目價格上要給企業留有足夠的余地,保證它們能夠發揮技術優勢,組建最優良的運營團隊。
E20 環境平臺:面對環保新常態,環保企業要做哪些準備?
黃曉軍:污染越重,任務越重。環保企業需要拿出更好的技術,更高的管理水平,當然,還要不斷創新商業模式。
目前中國的環保產業還處在不斷變化之中,規模大的與規模小的企業,都有它的發展空間,因各自成本、技術累積、管理積淀不相同,造成細分市場各異。這是一個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
同樣是治污,在細分領域有很多不同。比如,市政治污和工業治污不一樣,一般的食品工業排污跟化工企業排污也不一樣。這里面有很多的技術門檻,需要企業具有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這對于像威立雅這樣,有歷史積淀和管理積淀的專業環境服務公司而言是個好事。我們越來越青睞那些可以體現出高技術含量、管理能力要求高的項目。
這樣的變化使得有些人誤解威立雅要退出中國市場,但其實,中國一直是威立雅最為看重的國際市場之一,我們沒有理由離開。到 2020 年,我們的目標是市政和工業領域的營收各占 50%,整個中國市場的業務規模在 5-10 年內要翻一番,這一目標并沒有改變。
威立雅擁有超過 160 年的歷史,在水務、廢棄物管理和能源管理方面都具有較高的行業影響力和綜合實力。我和我的同事堅信,威立雅能夠為中國環保工作做出更大貢獻。
E20 環境平臺:威立雅的目標是提高人類的日常生活質量,愿景非常好。作為威立雅中國團隊的一位領軍人物,您個人的夢想或者您的價值觀是什么?
黃曉軍:首先說領軍不敢當,但我們一直擁有一個非常出色的團隊,大家一起努力。團隊建設首先有賴于企業好的品牌形象。在好的企業品牌形象的感召下,員工會覺得為這個企業工作是一種驕傲,有榮譽感。再有,除了薪水之外,一個企業還要努力讓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能夠從工作中學到東西,幫助他們個人的成長。
威立雅特別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在法國,政府對企業進行員工培訓是有量和強度上的要求的。威立雅在法國擁有非常漂亮的培訓基地,像花園一樣。進入中國市場之后,威立雅也帶來了這個員工培訓的傳統。
目前,威立雅在國內建立了三個培訓中心,包括上海管理培訓中心、常州飲用水技術中心和珠海污水技術中心,培訓內容集文化融合、應用管理及技術技能于一體,提升項目運營管理水平和人員專業水平。
E20 環境平臺:E20 環境平臺是環境行業里面比較有影響力的產業平臺,在新的時期對我們這個平臺您有什么期待?
黃曉軍:E20 環境平臺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個行業內部縱橫溝通的平臺。我希望它能夠更多地從行業視角發出更專業的聲音。對于這個年輕的產業而言,專業客觀地解讀環保問題,有助于幫助民眾更加科學地看待環境問題,提高民智水平,從而更包容地看待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民眾對待環保工作的客觀立場和科學態度對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這是我個人對 E20 環境平臺的期待。
編輯:任萌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