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6-08 16:06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成苗苗
“你敢不敢追求極致?”這是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張樹人對企業的發問。效果時代,環境治理從單點走向多元,從分割走向系統,環境績效合同服務和綜合環境服務成為未來的趨勢,企業作為系統方案中的每一個單元,將面臨不同以往的競爭,極致化成為必然的方向。
“2015(第九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特設“極致化時代將對技術企業有哪些沖擊?”主題對話,由張樹人主持,特邀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E2O環境平臺顧問杭世珺做為點評專家,對話北京潔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鳳秋、上海東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業鋼、四川環能德美集團副總經理兼北京公司總經理周有、廣東新大禹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工江棟,分享他們對極致化的思考。
圖為:對話嘉賓合影
從左至右分別為張樹人、趙鳳秋、杭世珺、陳業鋼、周有、江棟
什么是極致化?
極致化,顧名思義,好像就是做的最高、最好的。而杭世珺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認為,真正的極致化一定是接地氣的。這一觀點得到對話嘉賓的認同。對于極致化,他們的理解是這樣的。
第一,技術和服務做到極致。杭世珺認為,做技術的企業,首先要把技術做到極致,同時想業主所想,急業主所急,把服務做到位,既要滿足達標排放,又要追求操作過程的簡單化。對此,長期專注于滲濾液處理的趙鳳秋頗有感觸,她表示“技術是從無到有的,真正做技術的企業,要做到技術應用極致化、技術研發極致化。”技術實用引起很大的共鳴,周有介紹,環能德美在黑臭河水治理中也一直在追求操作簡便的實用方案,他說:“我們不僅提供技術,而是結合國家的合同環境服務模式,給業主和政府解決黑臭河道問題的同時,提供河道平時的管理運營工作,使業主和政府都非常滿意。我們不但是有核心技術,還有一個核心團隊和核心服務。”
第二,專注和專業。陳業鋼認為,極致化是一種專注和專業的精神,“我1992年畢業到現在二十多年時間一直做這個行業。”他認為正是這種專注和多年積累的專業能力,讓他贏得了客戶的信任,才能形成好的口碑。“專注才有極致,極致才有口碑,用效率完成口碑,是非常重要的”,他說。
第三,為客戶解決難點,滿足客戶需求。周有介紹,目前黑臭水體治理有斷面考核一項,考核結果不合格將面臨巨額罰款。此前某黑臭水體治理項目應用了環能德美的超磁分離技術,減輕了水體污染,使本來可能的2800萬罰款降低至500萬,滿足了客戶需求。杭世珺也表示:“什么叫極致,要給人家解決實際問題當中的難點,別人解決不了你能夠解決,這就是我們企業要努力的方向。”
第四,經濟可行。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節約成本、帶來經濟收益也是客戶非常關注的事情。趙鳳秋告訴大家,潔綠的口號是給大家提供建的起用得起的技術,目前滲濾液處理技術復雜,成本較高,而潔綠能將能耗降到市場主流技術的1/2,極大地為客戶節省了成本。
第五,要有極致化的前瞻性。杭世珺認為,真正的極致化不只是滿足當前的要求,而是更有前瞻性。“要超出兩三年,做到最好,別人踮起腳尖都夠不到,這就是極致。”“馬化騰曾希望把微信產品做到極致化,要做到別人前面一年或者一年半的時間,他趕在了市場和機會的前面。”張樹人用馬化騰的觀點強調了前瞻性的重要。
怎么做到極致化
跨界和合作。趙鳳秋認為,在一定階段,技術的極致化可以為企業發展注入很大的活力,但單純的技術極致化是不夠的。總結多年的經驗,她認為潔綠能夠繼續發展下去,不能缺少上下游的合作,而且未來會更重視。她說,技術的優勢使潔綠走到今天,潔綠沒有一個業務員,一直靠技術說話,但潔綠決不能總是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路子,“接下來我們也要搭建平臺,市場平臺的搭建是經營模式的一種改變,真正要解決的是市場怎么帶動公司員工的整體提高與發展的問題,包括整體市場意識的提高,也必須做到極致化。”
同時她指出,環境工程固有的一些技術和理念,在新興環保行業是有局限性的。一些其他領域的新理念,比如說生物工程理念等,都有應用到傳統環保行業中的可能性。作為一個環保企業,要想做到極致,要想領先于行業,需要跨界融合。
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作為專注于一個行業二十多年的環保企業家,陳業鋼提出,極致化其實是一個很痛苦很漫長的過程,要做到極致化,必須敢投入,這包括時間和精力的投入。他認為一定要用心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比如煤化工廢水治理,應該不僅實現零排放,還要實現長期穩定運行。“在企業里,大家拼的是八小時之外。”他認為時間的投入同樣重要。
整合和融會貫通。陳業鋼認為,做到服務的極致化,還必須有足夠的行業整合和融會貫通能力,“現在我們這個行業也在講專家型銷售,”不是簡單的搜索信息,需要具備投融資、技術、市場等多個方面的能力,真正吃透這個行業。
同時,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快速的資源整合能力也是一門必修課,“悶起頭來做技術三五年是找不到方向的,要廣泛整合各種資源,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去研究,資源整合也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系統思維。新大禹致力于工業園區的環境整治,相比于一般的治理,工業園區污染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江棟認為,工業園區環境治理要達到極致化,難點不在運營,而在于系統規劃。工業園區由于集合了多家不同類型的企業,所用原材料和生產工藝的區別造成各家排放污水情況不同,給治理帶來很大的挑戰。他建議對園區企業加強監管,嚴格執法;同時要解決企業源頭排放和源頭收集的問題,推行污染物分類收集,他相信隨著監管的趨嚴和園區系統性的完善,工業園區環境治理也會變得極致化。
持續創新敢為人先。“不斷創新其實對你的技術是最好的保障”張樹人提到,她認為企業做到極致化,需要不斷得嘗試新的東西,此觀點得到大家的認同。江棟也提到,在管理方面,極致化要靠持續創新來實現。新大禹把創新應用到了管理和技術兩個層面:管理上舉辦“月度之星”評選活動,鼓勵員工申報新項目,鼓勵自主創新;技術方面面臨環境的壓力和新標準的壓力,“必須用持續創新來破解困局”,江棟表示。
極致化的方向探索
作為本場對話的特約點評專家,與幾位企業家對話之后,杭世珺對未來環保產業可以實現極致化的領域和方向做了分析。
餐廚垃圾處理與生物質聯合。目前餐廚垃圾和滲濾液是國家非常關注的方向,杭世珺認為,單獨的進行餐廚垃圾處理是有一定難處的,她希望將來能夠跟生物質聯合做,建議潔綠可以參考國外的一些模式,探索餐廚垃圾更好的處理技術。
工業治理需做好細節。杭世珺曾在80年代做過工業廢水處理,與市政污水不一樣,只有了解了工業的全流程才能判斷廢水的情況,從而找到更好的處理辦法。她建議企業將這些工作細化,將治理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極致化。工業園區廢水受制于不同的排污種類,更加難做,她希望企業能夠精心鉆研,找到好的解決辦法。
磁分離設備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的位置有待研究。杭世珺指出,磁分離技術目前在污水處理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轉向黑臭水體治理的全系統中,要為治理效果負責,這就要求企業對磁分離設備在整個工藝流程中的位置做深入研究,避免有機質流失等問題。她說:“這個問題做到極致化,才能更好地為業主服務。”
對于極致化,張樹人曾指出,當我們重視極致化,在一切供給都將可能過剩的時代,就會出現正馬太效應,資源和能量都向你聚集而來,社會化加持讓企業越做越強,正外部性價值的流轉也會出現在你的企業。“環保領域三維時代已經到來,用心關注客戶與公眾,以及這個行業意見領袖所關注的方向,才能真正讓企業獲好的口碑,客戶才會第一時間選擇你,于是新的客戶關系模式就出現了,你的客戶會來主動找你。”她總結道。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