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6-06 06:51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陳丹丹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旨在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有效借力移動互聯和互聯網+,本質上是中國環境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的一種有效方式。
環保產業如何有效借力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2015(第九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6月4號至5號在北京友誼賓館友誼宮舉行,3位60后企業家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曹曼博士、安恒集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志軍以及金科水務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同春與1位80后企業家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斌就此話題與大家展開了討論與分享。
從左至右分別為:曹曼、王志軍、王同春、楊斌
互聯網+為什么能顛覆環保產業?
曹曼:
人類歷史發展過程的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是一個技術的創新引發的,環境問題幾十年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期望網絡技術可徹底顛覆我國環境污染現狀,使環境產業進入正常發展階段,成為協調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媒介和利器。
楊斌:
未來的大數據在哪里?就在于大數據、互聯網思維。未來是大數據的時代,物聯網的建設及移動互聯手段能讓環境企業及環保部門及時掌握更多數據與信息,這是優化運營及管理的基礎。
王志軍:
互聯網+為傳統的漏損控制領域帶來了整體技術進步,互聯網+的出現,形成了一個新的行業進化格局,使得環保產業充滿了機遇與興奮點。
王同春:
PC互聯是人與信息的關系,移動互聯是人與服務的關系,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而移動互聯讓群體連接成本大幅下降,環保企業O2O的服務方式成為必然趨勢,比如金科水務已經實現通過線上專家會診及線上指導,幫助客戶大大提升膜組件運營管理水平。
互聯網+怎么進行環保產業的升級?
曹曼:
人類從自然環境中索取物質開始,經生產轉化成產品,消費后回歸到自然環境整個過程,將其信息感知傳輸到云端,通過網絡技術處理轉化成管控信號反饋過來指導生產,實現過程管控的目的。沿物質遷移轉化的生命周期細分環境產業,逐個環節建垂直物聯網平臺,將平臺鏈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互聯網+環境產業的盈利模式是分增量和挖掘大數據價值。不同環保企業的互聯網化的升級改造,遵循設備智能化、生產平臺化和公司系統化的原則,逐步試錯迭代到極致。例如,對運行著的傳統環保設施進行智能化升級;新上的項目進行互聯網+的規劃設計,建設時留有足夠的接口。
需要注意的是:大數據是互聯網的核心價值,不要每個公司都做平臺,小而全得不到大數據,因同行公司不愿意進入),應委托第三方互聯網+環境產業平臺和系統公司提供專業化服務。組建這種專業化公司,新老結合的團隊更有利,生產過程的經驗是建平臺系統的關鍵,年輕人的創新精神是發展的新動力,兩者有機結合如虎添翼。
楊斌:
互聯網思維是把當前的價值放在一個時間和空間上進行重構。傳統行業如何擁抱互聯網,用好互聯網的工具是必要的,但本質是用互聯網思維來進行價值重構,互聯網思維的本質是一種新商業思維。水務行業的互聯網思維就是把當前的價值放在一個時間和空間上進行重構,把本來要現在實現的價值放到未來或者放到其它產品上實現。
互聯網時代,掌握“端”者為王。互聯網由新信息基礎設施、新的生產要素和新的生產形態組成,但是層次結構要分明,環保行業怎么做互聯網,就是做端,掌握了端,就掌握了核心。而我們環保行業實際上具有天然的掌握端的優勢,如何發掘和利用是我們需要重點研究的。
王志軍:
有一天回過頭來看,我們已經走了一條互聯網+的路。在互聯網+ 的時代行業的數據越來越關聯,看到的越多越深,知道的就越多越深,需求也就越深入?;ヂ摼W+ 使得整體的行業水平得到了提升。
比如,我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非常保守估計為15.7%(有許多城市和地區甚至超過30%),城市供水管網的漏損管理隨著城市的發展已經成為供水領域非常重要的業務需求了。從噪聲記錄儀報告有漏水聲——水量趨勢分析評估漏損的程度——智能區域壓力管理技術等等,互聯網+其實并不是一個新詞,不管你加不加,我們都在用新的思維新的角度讓傳統的行業升級,在不斷的迭代中快速地創新。
王同春:
金科水務建立的超濾水廠規模120萬噸,納濾反滲透水廠規模40萬噸,沒有更換一只膜;污廢水處理廠規模240萬噸,沒有更換一套設備,靠的就是互聯網遠程控制、數據分析以及專家檢測。PC互聯是人與信息的關系,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環保企業O2O的服務方式成為必然趨勢,金科水務已經實現通過線上專家會診及線上指導,幫助客戶大大提升膜組件運營管理水平。
互聯網+環保產業將會實現哪些顛覆?
曹曼:
互聯網+文化——互聯網+真正的作用不限于對傳統產業的顛覆,更重要的是對文化的顛覆。中國有傳統的圈文化:若不入圈,一切皆無?;ヂ摼W+能實現:若不入網,一切皆無,去掉中間人為因素的干預,環境產業的市場化指日可待?;ヂ摼W+產業或可引起繼蒸汽機+電之后的一場革命,將人與物和物與物有機地連接起來,按生態規律運行,不但可徹底解決環境問題,而且可實現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
楊斌:
互聯網與水務行業融合的精髓就是創造價值?;ヂ摼W形成的原因是信息的集中和分享,要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數據去了解我們的水務行業,了解行業的價值。中國現階段最缺少的就是數據,數據公開后,社會就會自發的調動起能動性把數據用好,這是一個過程。
比如,歐洲的氣象數據并不公開,但美國這方面的數據是公開的,數據公開之后潛在的附加值就達到了12倍,一個月內人們就利用數據開發出了氣象軟件,實現了氣象預測,安排自己的出行活動,在將數據應用到規劃道路和停車位等方面,試問環保行業的數據公開后達到這樣的價值您還會考慮數據的真實性嗎?還會再糾結數據是不是要公開嗎?
做互聯網需要情懷,但要靠一流的技術和真誠的服務讓情懷落地。做互聯網需要情懷,對用戶要有極致服務的情懷,對產品要有價值體驗的情懷,做互聯網固然要有情懷,但情懷不能飄在空中,要用一流的技術和真誠的服務讓情懷落地。
王志軍:
在互聯網+的時代,行業的數據會越來越相關,看到的越多,知道的就越多,需求也就提的越多,互聯網+使得整個行業的數據得到了一個提升。
王同春:
在思維方面借力,從用戶思維、客戶為本出發做到極致化,極致品質、最優價格。環境企業未來必須面向環境效果,做到保水質+保水量+保建設成本+ 保運行費用=保收益的效果,不能在產品與服務上實現極致化的企業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迭代思維,快速創新?;ヂ摼W時代不確定性變得更多,需要不斷根據客戶反應調整產品及服務,優化客戶體驗,快速迭代成為企業產品研發的主要方式,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根據發言人現場觀點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編輯:蔡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