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12-19 14:33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成苗苗
“未來的營銷都是品牌的戰爭,擁有市場比擁有工廠更重要,擁有市場唯一的辦法,就是擁有占市場主導地位的品牌。”這是美國廣告專家來瑞·萊特的一段話。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主編成衛東表示:“2015年,中國環境產業的品牌時代來臨!”面對新形勢,區域環境綜合服務集團如何打造更加響當當的品牌。走向全國市場,成為企業家共同思考的話題。日前,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金鐸接受中國固廢網記者專訪,她認為,新形勢下,承擔起社會責任,讓公眾滿意,是樹立企業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傳播品牌的推手。
用環保公園打造良好外部環境
2014年12月12日,金鐸在“2014(第八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發言,向與會者分享了瀚藍環境南海南海固廢處理產業園的模式。該產業園規劃建設了固體廢物全產業鏈處理系統,形成了由源頭到終端完整的固體廢物處理產業鏈,同時設立環保公園和環保科技教育基地。
環保公園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但金鐸認為:“雖然短期內有一些投入,但從長遠來看,公司收獲的是社會、環境和經濟多方面的效益。”在環保公園與環保科技教育基地可以開展持續性的公眾溝通與體驗活動,讓公眾科學認識垃圾焚燒,將公眾變成企業的盟友,可以很好得避免鄰避事件。“通過這樣一個和諧的方式給企業打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他帶來的不僅僅是社會效益,更能保證企業持續的生產和運作。單體項目的投入可以通過長期的價值回收來平衡。”金鐸說。
踐行藍色焚燒實現多贏
今年,垃圾焚燒行業興起一陣“藍色焚燒”的潮流,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藍色垃圾焚燒廠,不能用傳統的成本觀念來認識。當一件事情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有另外一種收益,而不是簡單的成本控制問題了。”
作為藍色焚燒理念的踐行者,瀚藍環境一直堅持高標準燃燒,排放標準趨嚴的今天,公司也得到了回饋。金鐸表示:“標準提高給企業帶來成本的增加,而對瀚藍環境來說,這一部分的成本增加并不是很大。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已經按照高于國標的標準的歐盟標準建設焚燒廠。”
現在的垃圾焚燒行業已經從企業和政府的二維時代進入到企業、政府、公眾的三維時代。“雖然垃圾焚燒付費者是政府,但我們認為民眾才是真正的客戶,它產生的效果是讓民眾來真正體驗的,所以得到公眾的認可也是一種競爭力的提升。”另外,金鐸告訴記者,鄰避事件對項目造成的拖延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而高標準焚燒和社會溝通的加強,可以為企業避免這樣的損失。
這一次的南海模式探索,更是給瀚藍環境帶來了多贏的格局。園區內規劃建設環保科技教育基地,展示環保及再生能源新技術,“這一塊我們想聯合行業內的相關的企業大家一起來做,我們提供場地,相關企業提供設備和技術。這里每年要接待大量的參觀者,對很多企業來講是一個很好的產品展示的平臺和載體,對我們來說,也可以拓展產業鏈,加強與同行的溝通和合作,實現共贏。”
同時,園區將開展垃圾轉運和燃氣業務,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實現資源化、系統化解決垃圾圍城問題想法,也讓企業在各個環節得到更多的收益。
戰略轉型向大固廢系統進軍
2013年,瀚藍環境實行并購戰略,收購創冠環保(中國)100%的股權,金鐸表示:“垃圾焚燒一直是公司的業務領域之一,本次收購創冠意味著公司產業組合的擴大,更重要的是,瀚藍環境從區域性公司轉向了全國性公司,從傳統公用事業轉向了環境服務業。”
轉型完成后,公司敏銳得發現了市場的新機會——垃圾分類收運和分類資源化處理,金鐸對市政垃圾、工業廢物的處理前景持樂觀態度。她認為全產業鏈的拓展可需要從最前端開始掌握入口,即垃圾分類。“這里的關鍵在于創造一種商業模式,垃圾在居民手里是廢物,而在企業這里是資源,可以產生價值,這部分價值企業能不能與居民分享,建立怎樣的回饋機制,是調動居民積極性的關鍵。未來可能要探索這樣的模式。”
“市場是變化的,有可能向兩極發展,綜合性的企業業務更加全面,細分領域不斷做專做精,做專做精對整個環境服務業產業鏈的完整是有很大作用的。”同時她也指出,每個企業很難劃分到某一個梯隊或者絕對的領域,想要發展,關鍵是要找準自身的位置。在新的市場格局中,瀚藍已經找到自己的定位及發展方向,即利用長期形成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發展背景,將“城市好管家、行業好典范、社區好鄰居”的社會責任理念上升到戰略高度,樹立牢固的品牌形象,跟隨行業的發展趨勢延伸產業鏈,“那時可能不僅僅是垃圾焚燒,可能要從大固廢的系統中來看企業的發展。”金鐸最后表示。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