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7-30 09:08
來源:中國大氣網
作者:宋玉麗
自2011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將大氣污染防治提上日程以來,各種中央和地方大氣污染防治政策頻發,大氣污染治理進入了全民重視、全社會參與的重大發展時期。目前,我國的大氣治理產業,除了脫硫脫硝除塵市場發展得較為成熟以外,其他行業,如工業廢氣治理(包括VOCs、臭氣、汞等)、機動車污染防治、環境能力建設(排放監測、檢測等)等領域的市場尚未打開,仍存在著巨大的市場空間。預計未來市場增長點有以下三點:
(1)工業園區污染打包治理助推大氣治理產業發展
目前的大氣治理項目主要為社會管理型,無法形成公共服務型項目,這是因為大氣污染邊界不明顯,無法同污水、固廢等污染物一樣通過集中后統一處理,因此,難以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若能夠在工業園區區域化的范圍內,對整個無組織排放,包括臭氣、VOCs以及其它大氣污染物,進行打包治理,就可以產生一定的商業模式,甚至形成產業聚集,來助推大氣治理產業發展。
(2)專業化的運營管理服務或產生新的市場需求
隨著國家大氣治理政策的陸續出臺、排放標準日趨嚴格以及監管力度的加大,沒有專門減排公司的污染企業將會對大氣污染物減排相關的專業化技術咨詢、工程設計及運營管理服務產生更多需求,環保企業可以從中尋求市場機會。例如,揚塵的治理從工程技術上來說存在一定困難,但是在運營管理服務上或許存在一定的市場機會。
(3)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有望成為環保領域的新寵
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在政策層面給予新能源汽車大力支持。在政策利好、市場需求釋放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其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如充電樁等,市場前景被看好,或存在政府公共服務采購的機會。據國家電網估算,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和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兩個市場將以年均130億元的規模呈現出爆發式增長,到2020年,總規模將達2000億元。目前,兩市場均已對社會資本開放,且未形成行業壟斷格局,社會資本應做好參與建設的準備,搶占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地區市場的先機。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