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低調的企業,一邊拿著大項目,一邊不愿在媒體上過多宣傳;這又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企業,一邊在全國布局,一邊有條不紊地推進上市。憑著在業界的優異表現,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色動力”)在 “2013(第七屆)固廢戰略論壇”上榮膺“2013年度中國固廢行業十大影響力企業”稱號,公司總裁喬德衛在接受中國固廢網記者專訪時展望了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

圖為:綠色動力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喬德衛
上市為融資:21個項目需100億
2013年9月17日,綠色動力通過了環保上市核查。作為申請上市的前置條件,綠色動力的環保核查于今年1月上報材料,9月即獲得批復,核查期間沒有收到任何舉報。喬德衛認為這正是綠色動力作為國有控股企業,始終堅持“社會效益為首、經濟效益為本”的企業經營理念,努力提高運營能力、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結果。
談到公司申請上市,喬德衛坦誠地說,“綠色動力上市是因為急需資金”,他介紹,近幾年,綠色動力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發展很快,目前已經簽署的項目有21個,正在運營的項目有7個,準備運營的項目有5個,“這21個項目建設下來至少需要100億,靠自己的力量遠遠不夠”。所以,綠色動力希望通過上市打通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
不僅上市目的明確,綠色動力的融資也是直接對應項目,未來擬在港交所上市發行的2.33億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泰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項目”、“武漢市青山地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乳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項目總投資約為10.76億元,擬投入募集資金5.58億元。目標明確,規劃詳細,綠色動力的上市之路走得義無反顧。
專注垃圾焚燒發電:加快并購步伐
“上市之后,綠色動力還將專注在垃圾焚燒發電上”,在喬德衛看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而且在政策的推動下正是好的發展時期。同時他也指出,目前行業內企業的水平參差不齊,一些企業為了最大化地降低成本而忽視對環境的責任,在社會上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沒有進行好的整合,將會影響行業的發展”,他表示,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一定會加速整合,在5年內形成幾個有實力的巨頭,帶動行業標準和工藝技術的提升,而綠色動力也將加快并購步伐。
垃圾焚燒發電是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行業,同時也需要政策的扶持。喬德衛認為,如果沒有政策支持,企業全部靠市場融資十分困難。目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處理費占收入的30%~40%,售電收入占60%~70%,與很多企業一味希望增加垃圾處理費不同,綠色動力更在乎自身的運營能力,希望通過提高產能來增加收入,“自身能力提高后自然具會有好的收入和市場口碑”,喬德衛如是說。
農村包圍城市:3個面10個點的戰略布局
綠色動力早在10年前就已經開始謀劃公司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的戰略布局。從長三角開始逐漸向其他經濟區延伸,并逐步發展至內陸地區。“可以說,綠色動力是一個沒有地域性的公司”,喬德衛說,未來公司的戰略布局將著眼在3個面10個點上,即以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圈為中心,項目遍布全國10個省市 。喬德衛把綠色動力的地域擴張形容成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先把農村和小城鎮的項目建設起來并逐步將管理水平提高,下一步再進入城市。
“走出去”如今已經成為很多環保企業的戰略選擇,綠色動力也把業務觸角伸到了海外,在泰國和馬來西亞簽訂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不過喬德衛表示,綠色動力的海外擴張會采取“小步慢跑”的策略,從業務模式來說先做總包和EPC,對市場了解之后再轉向BOT和BOO。
蠶桑基地旁的垃圾焚燒廠:運營五年收獲高評價
當談起浙江海寧垃圾焚燒發電廠時,喬德衛的臉上顯出自豪的神情,就像說到令自己驕傲的孩子一樣向記者介紹,“你們一定要去海寧項目看看”。海寧垃圾焚燒廠于2009年10月正式運營,設計規模600噸/日,總投資2.46億,而喬德衛正是這個項目的建設總指揮。由于實行了垃圾進場、投料的自動化、全封閉運行和高溫焚燒,在垃圾處理車間聞不到刺鼻的味道。他介紹說,這個廠的管理運營5年來始終保持高水平,廠區環境非常干凈,一點垃圾的味道都沒有,他希望“把這個廠當成面包廠來運營”。
除了排放指標達到了歐盟標準外,這個廠還有一個獨特的“生態監測系統”。海寧自古就有種桑養蠶的傳統,在海寧垃圾焚燒廠周邊就是當地的蠶桑養殖基地。當初項目環評時有專家提出擔心,垃圾焚燒廠的粉塵可能污染桑葉進而影響養蠶業,也曾建議建廠后,當地政府要重新調整種植結構。
到現在項目運營5年后,周邊的蠶桑業完全沒有受到影響,年年獲得豐收。當地政府和民眾對廠區的環境控制非常滿意,浙江省的專家也對焚燒發電廠的評價極高,每年都有數千人次去項目參觀考察。
編輯:佟婧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