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7-04 10:14
來源:中國固廢網
車,緩緩地移動了,剛才孤兒院50多名孩子,歡快的笑聲嘎然停止了,一切是那樣的寂靜,彷佛所有人的呼吸都止于此刻,笑容還未收落的臉上,期望而又失落的眼中,淚水止不住的滴落下來,揮動的小手,漂浮的白云,青青的遠山,彷佛都在傾聽孩子們的呼喚。叔叔、阿姨,你們何時再來……
濕潤的眼睛,雜亂的思緒,隨著遠離的雪山飄落在雪域高原里。
“關愛、珍惜、感恩、奉獻”是金州人慈善公益的精髓。金州環境集團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已經10多年了,金州人始終以感恩的心態,牢記自己作為環保人的社會責任,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饋社會。
此次青海之行,主要為了解決青海湖孤殘兒童學校飲用水問題。該學校地處偏遠山區,人煙稀少,50多名孩子常年飲用含鉛極高的人畜共飲的地表水源。金州人,為了改善孩子們的飲水問題,前后歷時5個多月,克服了高原反應、運輸吊裝困難,專門組織人員多次深入實地考察,并設計制造了金州移動式愛心屋。利用40尺集裝箱把膜技術和太陽能技術融為一體,徹底解決孩子的飲用水和洗澡問題。
當我們隨著愛心屋的車隊來到青海湖孤殘兒童學校,和那50多名孤殘兒童眼神對視的時候,我們的心像那近在咫尺的雪山一樣凝固了……
一、雪山下的孤寂
青海湖孤殘兒童學校,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甲乙村三社。環顧校園四周,高聳的雪山,青青的草地和純凈的青海湖,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不禁讓人感受到《敕勒歌》中的詩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開闊的田野和那一望無際的草原也讓我們想起孩提時代的歌謠“天當被,地當床,月兒升起星兒亮”。然而,在這天然合一的美景下面,一排破舊的移動板房搭建的校舍,不協調地坐落在雪山腳下,50多雙孤獨期盼的眼睛,猶如深夜天上的繁星,在靜靜地窺視著世間……
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童年。
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有著自己的夢想。
可是,他們缺失的是愛——社會的愛、父母的愛、你我的微薄之愛。物質的援助,對于關愛來說,已經微不足道了。襤褸的衣衫,逢年過節的一兩塊牛肉,三頓白米飯加酥油,到處漏風的校舍,搭建了他們的家,陳舊的桌椅,殘破的書本撐著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我要當醫生,給奶奶治病。我要當歌唱家,把山里的歌唱到城里去”。沒有那么多豪言,也沒有那么多壯志,樸實中隱隱的痛,夾雜著凌亂的夢,在那羞澀天真的眼睛深處,傳遞著對生活的渴望……
二、草原上愛的傳遞
在構筑愛心屋的那些天里,看到和經歷的一切,讓我們感觸頗深,尤其是藏民和孩子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難以親近讓我們感到特別的孤獨和無助。但是我們并沒有因此而退卻,因為我們深知不可辜負孩子內心深處哪怕那一點點的期盼。于是我們的團隊決定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用行動去感化他們。
草原之夜,寒冷而又寂靜。為了能讓孩子們六一國際兒童節前洗上熱水澡,喝一口凈水,獻上金州人的真心,我們把離學校200多米的水源鋪設管道接進校園,挑燈夜戰安裝設備。草原深處不時傳來藏獒的狂嘯,寧靜的月光映襯著三個忙碌的身影,在零下2℃中,用顫抖的雙手不停交換著支撐微弱的手電光,在90根連接管全部安裝完成時,已是凌晨3點半了。
我們靜靜地躺在冰冷的床上,高原的反應,惡劣的環境,一股含著甘甜的苦楚一涌而上,淚水悄悄滑落。陳智的女兒生病在醫院掛水,劉立春的太太馬上要臨產了,種種思念劃破了夜空的寧靜。關愛是需要付出的,堅持,只有堅持,才會有收獲。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在草原上時,當我們在孩子們的歡笑和戲鬧聲中驚醒時,昨日的苦痛已煙消云散了。
三、校園里的歌聲
我們帶著困惑走出房間,門口站著一群頑皮的孩子,眼神中不再有昨日那般疑惑,孩子們燦爛的笑容里閃爍出滿滿的欣喜和純真。一群孩子們的中間站著一位身穿紫紅色僧裙的喇嘛,用那不嫻熟的漢語講了一句話:“你們辛苦了”。
我們幾個相互望了望,眼睛濕潤了,我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其實晚上干活時,孩子們習慣的寧靜被打破了,他們知道,我們在夜深人靜的曠野中忙碌,我們連接的不僅僅是一根根水管,更多的是把我們的心、金州人的心和他們緊緊的相連。我們深深感到,人間只要有愛,只要有真誠,雪山是可以融化的。
在后來調試的幾天里,我們和孩子一起吃飯,一起戲鬧玩耍,一起比武,歡樂的歌聲和笑聲不時響起。雖然,我們并不清楚他們在唱什么,可那原生態的歌聲,極具穿透力,時而像青海湖的湖水,時而像草原上奔騰的駿馬,時而像藍天里飄逸的白云,時而像獨處雪山的羚羊,讓我們的心緒永遠留在了孩子們的笑容里。
四、金州人的愛心行動
為了此次金州愛心行動,金州在京員工捐了1000多件衣服和各種文具,在孤殘學校的那些日子里,我們又捐贈了兩臺洗衣機、一臺復印機、35套桌椅和孩子們必備的生活用品。當孩子們喝上凈化水時,當孩子們洗完熱水澡后,臉上又露出高原紅時,我們的心舒坦了。
金州人公益慈善的精髓在于“關愛、珍惜、感恩、奉獻”的精神,它承載著金州人25年的文化沉淀。遙遠望去,在雪山腳下,在美麗的青海湖畔,一個綠色愛心屋屹立在那里,特別是綠色中一盞阿拉丁神燈,紅的是那樣耀眼。
車,已遠離高原,孩子們的呼喚卻總在耳邊響起。叔叔、阿姨你們何時再來?
放心吧!孩子們,我們一定會再回來的……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