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2-25 09:13
來源:中國上海網
生活垃圾除了填埋、焚燒等傳統處理方式外,還能變身為城市緊缺的“能源站”?2月24日從浦東新區環保局獲悉,國內首個生活垃圾處理和綜合利用項目示范工程已正式立項,該項目技術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自主研發,工程建成投入運行后將主要用于處理浦東新區張江及迪士尼地區的生活垃圾。
中科院上海高研院可持續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文灝介紹,將落戶浦東新區的該示范工程預計日處置能力100噸,能服務約12萬人口產生的生活垃圾。該項目運用生活垃圾封閉式內循環低溫炭化技術,是一種全新的垃圾處理方式,除了在日本、德國等少數國家應用外,在國內尚屬首創。
生活垃圾進入這套內循環系統后,將在完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裂解,結果可以生成3種形態:即可燃氣體、有機液體和碳黑等。接著,專家們再運用先進技術讓它們“兵分三路”,攔截有害物質,保留“精華”為我所有。經過加熱后,會產生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烷、丙烯和丁烯等高熱值的氣態燃料等,可燃氣體經過“洗氣”凈化后,可以發生化學反應,將有害物質溶解于水中。最終的產物是可燃氣、碳黑和焦油。經過凈化的可燃氣體回爐膛燃燒,產生的高溫煙氣可以作為垃圾熱解的熱源,形成熱量的循環利用。焦油和廚余垃圾處理后提取的油脂配比,可以形成有用的柴油。碳黑中的有害重金屬分離出來后,可轉化為煤氣,供居民使用。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