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2-08 19:54
來源:廣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廣州市農村各具特色的垃圾分類收運處理模式初見成效
1月6日,全市農村清潔百日行動暨生活垃圾收運管理經驗交流現場會在增城市派潭鎮召開,謝曉丹副市長參加會議并作講話。他指出,自去年11月2日全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動員大會召開以來,各區、縣級市積極開展農村百日清潔行動,強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工作,共有832個村達到了“五個沒有”的要求,占全市農村1153個行政村的72%,成效明顯;特別是各鎮村因地制宜、大膽創新試驗不同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監管手段的創新,走出了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新路子,形成了不同特色,為2013年全面鋪開區、鎮、村垃圾轉運站、收運點建設和實現農村有機垃圾就地處理奠定了基礎,2014年底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清運處理“雙百”目標有望提前實現。現場會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固廢辦主任古石陽主持,市城管委領導危偉漢、黃小晶參加會議,廣東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巡視員劉錦紅、城鄉建設處長郭壯獅、市固廢辦、市城管委,白云區、番禺區、花都區、蘿崗區、南沙區、從化市、增城市政府分管領導、相關區縣城管部門分管領導、35個鎮分管領導、23個示范村村長共100多人參加現場會。
“四大新路”創出我市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范式
市城管委黨委副書記黃小晶在會上介紹,全市農村清潔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市各職能部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工作組和各區(縣級市)充分結合廣州農村特點,持續創新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在監管手段、設施設備、有機垃圾處理、收運方式方面大膽創新,走出了具有廣州特色的農村垃圾收運處理新路:一是監管手段的創新,走出了科學管理的新路子。二是設施設備的創新,走出了密閉環保的新路子。三是有機垃圾處理創新,走出了資源利用的新路子。四是收運方式的創新,走出了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的新路子。
從化、增城等農村垃圾處理經驗獲省市領導稱贊
現場會上,與會代表們實地考察了增城市示范鎮派潭鎮和示范村鄧路嚇村、啞口冚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基本情況,參觀了農村百日行動圖片展及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配套設施等。
隨后,現場經驗介紹環節,白云區、花都纏崗村、從化宣星村、增城派潭鎮代表分別發言,分享各自在農村垃圾收運處理工作方面的經驗。謝曉丹對各示范鎮村的經驗做法給予高度贊賞,他說,幾個代表介紹的經驗都很好,都值得推廣學習,各區、各鎮村可結合自身實際,因地制宜,探索新方法、新路子,其目的都是為了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從而美化環境,讓村民滿意。
廣東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巡視員劉錦紅和城鄉建設處長郭壯獅也對廣州各試點成效表示了贊賞,說廣州的創新試點很成功,值得省內兄弟城市的鎮村來學習。
謝曉丹:垃圾收運管理重在實行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
謝曉丹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我市百日清潔行動取得的成效,對下一階段的工作,他強調了三點要求:一是要重點加快體系的建設和運行。即設施體系建設和運行管理體系建設。設施體系建設要堅持“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模式,按照“一戶一桶存放、一村一站收集、一鎮一車或兩車轉運、一縣一場或多場處理”的要求,建設配備生活垃圾填埋場、收集站、轉運車和封閉式垃圾桶。運行管理體系建設,要建立落實農村生活垃圾處置的機構、人員、經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的流程規范,日常的監督檢查和工作考評、獎懲等機制。二是要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實行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管理。三是要加強協調,整合各方力量,全力攻堅克難,確保形成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管理工作的強大合力。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