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1-29 08:5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鄭巖
浙江淳安鉛鋅礦渣污染水源、云南曲靖劇毒鉻渣等突發環境事件;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廢熒光燈管、廢鉛蓄電池等非工業源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問題的日益凸顯,充分暴露了我國危險廢物無害化利用處置保障能力不強、監管和技術支撐能力薄弱、環境風險和污染日益突出等問題。因此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成為我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通過危險廢物產生與堆存情況調查工程、利用和處置工程、監管能力和人才建設工程的實施,帶動和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的建設和行業的發展。
法規體系形成 帶動行業發展
目前,我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醫療物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得到進一步落實,制定、修訂并發布了《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鉻渣污染治理環境保護技術規范》、《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審查和許可指南》等一系列部門規章、標準和規范性文件,日前國家發布的《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技術規范》規定了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運輸過程的技術要求。這一系列法規體系的完善,為我國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保障。“十一五”期間,我國建成環境保護部和31個省級固體廢物管理中心,13個省(區、市)的67個市級環保部門成立了市級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危險廢物管理和技術支持體系初步形成,各級固體廢物管理中心成為危險廢物管理的重要力量。
危廢產業發展迫在眉睫 市場空間巨大
我國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壓力巨大,據相關數據顯示,預計到2015年,全國危廢產生量將超過6000萬噸。國家《“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開展危險廢物調查,探索危險廢物源頭減量,統籌推進危險廢物焚燒、填埋等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發展危險廢物利用和服務行業,加強涉重金屬危險廢物無害化利用處置,推進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推動非工業源和歷史遺留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提升運營管理和技術水平,加強危險廢物監管體系建設等多項工作,推進危險廢物防治工作的發展,力爭實現危險廢物利用產業總產值超2000億元。
在“第六屆固廢戰略論壇”總裁論壇上,威立雅環境服務中國總經理周小華和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文一波指出,我國危廢處理行業雖然項目不斷增加,收入成倍增長,市場空間大,但是危廢行業建成項目占少數,項目在立項、審批、建設和運營環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產業政策和運營管理流程處于摸索階段。面對我國危廢污染的嚴峻形勢,周小華和文一波表示,我國亟需增強危險廢棄物防治意識,規范和加快行業發展。
固廢企業逐步涉足危廢處理領域
截至2011年底,全國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約1500家,危險廢物年利用處置量超過900萬噸。但目前持證單位處置能力僅為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危廢產生量的50%左右,且設施負荷率不足40%。我國大型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工業園區普遍沒有配套的危險廢物貯存、利用和處置設施;危險廢物焚燒、填埋等處置能力明顯不足。在此背景下,國內多家知名固廢企業不斷涉足危廢處理行業,去年,北京機電院中標太原危廢處置項目,光大國際投資建設的江蘇省宿遷市危險廢物填埋項目投入使用,威立雅簽約大連建危險廢物再生產業園及天津濱海工業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工程,維爾利投資常州大維擬建工業危險廢物焚燒廠項目,成都興蓉投資的四川省成都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工程開工建設。
專家表示,僅靠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的末端治理實現危險廢物的防治,是遠遠不夠的,應對危險廢物處置實施全過程管理,覆蓋危廢處置的源頭減量收集、儲存、運輸、加工利用及最終處理的全過程,以促進危廢處理的產業化發展。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