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1日上午,在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
第六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院長徐文龍做了主題發言,對我國2012年生活垃圾處理行業政策市場進行了總結,他指出,到2020年,我國可基本全面完成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歷程。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院長徐文龍
生活垃圾清運與無害化處理總量顯著增加
徐文龍表示,根據最新統計數據,近幾年,我國垃圾清運向穩定化方向發展,2006~2011年,城市生活垃圾平均清運量為1.54億噸/年,合約42萬噸/日;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總量顯著增加,從2005的8051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13090萬噸,增加了約63%;無害化處理率從2005年52%增加到2010年的87%,增加了約35%;在各種垃圾處理方式中,焚燒處理能力不斷加強,截止2010年,垃圾焚燒處理量已經占到清運總量的17%,與此同時,堆肥處理、簡易填埋逐漸減少,衛生填埋量逐漸增多;到2011年,我國城市建成垃圾焚燒廠109座,處理總規模達到9.4萬噸/日。
2012年生活垃圾處理政策與規劃齊發
近年來垃圾處理行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垃圾處理再次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徐文龍介紹說,2012年,國家頻頻發布與生活垃圾處理相關的政策與規劃。
2012年以前,國務院印發的垃圾處理相關文件有三個,第一個是198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處理城市垃圾改善環境衛生面貌的報告》,標志著國家開始重視垃圾處理工作;
第二個是1992年國務院批轉建設部等部門的《關于解決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問題幾點意見的通知》,為國家開展生活垃圾專業管理奠定基礎,同年頒布了《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次年成立了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
約二十年后,2011年,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6個部門提交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明確了我國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控制垃圾產生、提升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加強監管以及加大政策支持等內容,該文件將用來指導我國未來二十年的垃圾處理工作。
規劃方面,國家相繼發布了《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的通知》、《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關于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關于印發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的通知》、《關于印發“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的通知》,分別從不同方面對垃圾處理做出了相關規定。
2020年基本完成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東中西差異較大,垃圾處理也將呈現差異化,徐文龍指出,東部地區將以焚燒為主,在衛生填埋和焚燒發電廠完善基礎上大力細化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中部地區將以填埋為主,并有選擇的采用焚燒處理工藝;西部地區將以衛生填埋為主,少數省會城市和經濟發達城市會采用垃圾焚燒
總體而言: 到2020年,我國可基本全面完成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歷程; 2020年以后,我國將逐步步入全面的、細致的生活垃圾精細化分類管理階段。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