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6-13 14:0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寧 谷林
垃圾焚燒一直是困擾我國垃圾處理的難題之一,也備受民眾關注。究竟該如何看待垃圾焚燒的二惡英排放?焚燒廠的建成運營情況如何監管?近期的國家垃圾發電政策對垃圾焚燒有什么影響?近日中國固廢網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白良成。他認為,二噁英排放從技術上是可控的。在市場和監管方面,企業和政府也一直在努力進行市場規范、積極提升環境效果。從管理和溝通的角度,民眾、企業、政府各方都在推動規范化管理,促進信息公開和社會參與。
日本:二惡英排放可控
對于民眾普遍關心的二惡英問題,白良成介紹,以日本為例,上世紀90年代,日本大氣中測得的二惡英水平是其他工業國家的10倍,基于安全及環保考慮,日本對垃圾焚燒進行了相應限制,日本垃圾焚燒行業停滯3年。在此期間,日本政府組織相關專家對垃圾焚燒污染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結果表明二惡英并不完全是由垃圾焚燒產生,工業生產也是二惡英的重要來源之一。
之后,日本政府制定了更為嚴格的垃圾焚燒排放標準,進行大型焚燒爐的建造,關閉不能達標排放的小型焚燒爐。這種大型的焚燒爐可以在高溫下持續運作,有助于控制二惡英排放。因此日本垃圾焚燒廠雖在逐年減少,而焚燒處理能力卻在不斷增加,同時二惡英的排放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白良成介紹,二惡英雖不能在線監測,但運營過程中可以找出一些與二惡英生成有關的參數,比如CO的排放。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編制的《生活垃圾焚燒技術導則》規定,焚燒廠煙氣中CO的含量不大于60mg/m3,爐渣熱灼減率不大于3%。垃圾燃燒完全,能夠有效控制二惡英的產生。
企業積極提升環境效果
白良成介紹,國內垃圾焚燒廠大體上運行情況正常,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他認為,對于焚燒廠的環境控制,企業應該把經濟和環境效益相結合,定期自查,對于焚燒廠的臭味和起停爐過程中的環境問題都要進行有效的控制。
白良成介紹,目前我國許多垃圾焚燒廠是連續24小時運行,大大減輕了起停爐造成的污染。而另一些間斷運行的小廠,一起一停,造成煙氣問題難以控制,這些小爐目前已經遭到淘汰。
從環境控制的角度,白良成認為,現在許多垃圾處理企業的觀念也正在轉變,比如廣東南海發展公司,原先投資近1億進口了美國basic爐排。為了進一步提高適應性,提升效果,現在投資6.5個億建設二廠,買進日本三菱設備,并準備二廠建成后將一廠設備全部淘汰。另有一些環保企業自購灑水車以清潔進廠路的環境。這些企業的行為都值得鼓勵。
政府監管不斷加強
與企業轉變觀念,積極完善環境效果相應的是,對焚燒廠的建設情況,政府方面也在不斷加強監管。前不久,住房和城市建設部下發了《關于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和焚燒廠等級評定的通知》。各地方政府也在加強焚燒廠的管理,每次焚燒廠的建立都要組織專家進行論證評估。
白良成介紹,如福建省出臺了《福建省生活垃圾焚燒廠運行維護、檢測監管及考核評價標準》,提出每兩年依據專家評價結果評選優秀運行企業,對不符合運行要求的企業提出批評、警告或停產整頓并適宜懲罰。江蘇省也出臺相關焚燒廠管理規范。這些都說明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于焚燒廠的建設運營問題都在強化嚴格管理。
發改委新規規范垃圾發電
在上述大背景下,近日發改委發布《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規定生活垃圾發電項目,每噸生活垃圾折算上網電量暫定為280千瓦時,電價每千瓦時0.65元。對此,白良成表示,這種規定相對是科學的,上網電量的計算結果與垃圾的熱值有關。我國地域廣闊,經濟發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價格不合理,也很難避免,如果把東西部分開,很難計算出更合理的價格。發改委這個政策,其實是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進一步規范。
基于行業十數年的專業經驗,以及對垃圾焚燒的科學認識,白良成最后表示,無論民眾還是政府,包括企業,都應該對垃圾焚燒及其污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積極轉變觀念。政府和企業,首先應該把垃圾焚燒的環境控制好,這樣對于民眾才會有交代。垃圾焚燒廠的運營應加強社會監督;政府和企業應多組織公眾參觀垃圾焚燒廠,只有公眾能夠經過實地考察過,才能夠轉變態度,要民眾對焚燒廠的運營環境放心,這是一個過程,不能操之過急。
白良成簡介
北京城市建設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在固廢焚燒項目的技術開發、設計及項目管理等方面擁有十多年的工程經驗。曾主持或參加100余項動力工程設計。曾擔任廈門環衛綜合處理廠(2×200t/d垃圾焚燒廠)項目總設計師;上海江橋垃圾焚燒廠(一期2×500t/d)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負責人;天津雙港垃圾焚燒發電廠(3×400t/d)項目業主工程師等。
著有:《生活垃圾焚燒技術導則》(RISN-TG009-2010)、《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技術》(2009)、《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技術規范》(CJJ90-2002)、《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建標[2001]213號)等。
編輯:趙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