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4-29 13:37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劉茜 吳城華
自番禺垃圾焚燒廠項目重新啟動以來,選址問題一直成為公眾輿論的焦點。
番禺垃圾焚燒廠備選點的公布,一石激起千層浪。特別是居住在五個備選地(大石街會江、沙灣鎮西坑尾、東涌鎮三沙、欖核鎮八沙和大崗鎮裝備基地)附近的居民紛紛表示反對把垃圾焚燒廠建在當地。
廣州市城管委設施處副處長熊孟清稱這種現象為“鄰避效應”,直白地說,就是誰都不愿意把焚燒廠建在自家旁邊。如何解決“鄰避效應”已經成為番禺垃圾焚燒廠選址的重要關卡。
把選址權交給公眾
中山大學地球與環保中心主任周永章認為,建立垃圾焚燒廠主要要考量三個方面的情況,首先就是自然條件,例如遠離水源地等,第二就是考量居住現狀,避免人口聚居區,第三就是符合城市總體發展規劃和城市環境衛生專業規劃要求,并應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認定。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垃圾焚燒廠在日本也曾遭到強烈的反對,最后通過把選址權交給公眾,便很好地解決了問題。有專家說,讓市民參與,其實并沒有消除反對者的聲音,而是把反對者的聲音納入到了一個合法的程序中。
熊孟清認為,政府公開、透明地處理這件事的出發點是好的,在政府與群眾溝通中,互相信任很重要。這次的垃圾焚燒廠選址,鼓勵地方公眾參與,充分考慮公眾的意見,根據公眾的意見制定相應的政策。
“歡迎公眾提供建設性意見。”熊孟清說,若存在跨界污染,會在公眾參與階段征詢佛山相關部門及民眾的意見;在向居民征集意見的環節中,不設置區域門檻,順德居民也有資格參與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選址表決。
建立完善補償機制
選址問題讓“鄰避效應”也日益凸顯。周永章認為,這里實際上涉及到一個利益問題,因為,一旦垃圾焚燒廠建立,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經濟建設等各方面都有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完善的補償機制。
熊孟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補償問題可以采取階梯收費、給當地局部區域補償,以及建立公共財政等方式來解決。他舉例說,白云區受納了中心城區所有垃圾,但并未因此獲得經濟效益,而且,因建設垃圾處理設施失去的發展機會也未獲得補償,這極大地挫傷了白云區建設垃圾處理設施的積極性。
他還提出,建立“排放權交易”和“垃圾處理能力交易”體系或許是破解“鄰避效應”的良方:垃圾生產者之間,可以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劑垃圾排放量。少排垃圾的,可以出售“垃圾排放權”。排多了的,就要到市場上去購買。
同時他也指出,排放權初始分配也是一個較難解決的難題。他說,垃圾排放權交易市場可跨域同享,因此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對那些失去發展機會的地區予以適度補償。據了解,國外的補償機制不盡相同。韓國給與垃圾焚燒廠圍墻周邊300米以內的居民優惠,包括,垃圾焚燒廠圍墻300米范圍以內的居民使用附近游泳館和圖書館可享受門票25%的優惠。此外,這些居民如果使用垃圾焚燒廠供熱,政府每月會給4000韓元供暖補貼。
公眾監管不可或缺
有專家指出,垃圾分類和減量化應該是垃圾焚燒廠建設的前置條件。國內一些城市在這個條件幾乎完全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建設大量焚燒廠,最終將導致焚燒危害加大,焚燒效率偏低。臺灣地區在減量回收手段得到落實后,城市垃圾產生量下降,許多建成的焚化爐沒有足夠的垃圾可以填飽,最終1/3的焚化爐取消建造或無法運轉。
據了解,上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大量垃圾促使了日本建立垃圾焚燒廠,最多時達6000多座。直到上世紀90年代,日本開始開展垃圾處理的前端工作,目前,日本的垃圾焚燒廠已減少至1490多家。
垃圾焚燒廠建立以后,監管問題不容回避。熊孟清說,將采取三重監管體制,包括政府監管,專業人員監管和公眾監管。
他介紹,臺灣地區的經驗值得借鑒。臺北的焚化爐所在地,都會成立民間的監督委員會。焚化廠每兩個月,要把運行狀態的各個指標公開到網上,廢水、廢氣和廢棄物的排放要一目了然,市民可以質詢。“臺灣環保署”網站公開的,還有焚化爐與民營業者之間的經營合約。而垃圾傾瀉平臺上還設置了錄像設備,市民隨時可以上網查看焚燒爐燒的是什么。
為何不選番禺廣場?
-市民聲音
“幾個選點都說了其中一個標準是離垃圾源的遠近,那為什么不選在最近的番禺廣場?”幾名番禺華南板塊居民質疑,目前的5個候選選址會挑起5個選址周邊的居民相互“殘殺”,大家都不愿意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在自己家附近。
“政府為何不能以身作則,取信于民,為何不能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將焚燒發電廠建在城市 的 中 心 ,也 便 于 監管。”會江居民劉蕾介紹,維也納的垃圾焚燒廠建在維也納廣場,首爾的建在市中心的公園內。她認為,這個建議是有現實依據的,番禺廣場旁邊是有很大一塊草地,100畝足夠建設個垃圾焚燒廠了!
廣州碧桂園業主劉雪近日還真花了大量業余時間查閱相關資料論證焚燒廠建在市中心的可行性:
“日本把焚燒發電廠建在市中心大阪環境事業局附近,奧地利在維也納市中心維也納廣場建設了施彼特勞垃圾場、法國塞納河畔有生態垃圾焚燒廠,韓國有垃圾焚燒廠就建在首爾的世界杯公園內,臺灣各地的環境署政府辦公機構也都常設在焚燒發電廠內以利監督,這些國家和地區不僅靠先進的技術也靠嚴格的管理和把選址設在市中心表達政府的信心和對市民的保證。”劉雪向城管委提交了一份“反對垃圾焚燒方式處理垃圾要建設建議選址在番禺廣場”的書面建議書。
“建議政府在市中心尤其是政府機構辦公地旁邊建設垃圾焚燒廠以表達信心和切實強制落實技術和監控的承諾,”她稱,建在政府附近便于政府機構監管,市民還能觀賞游樂,作為垃圾分類的教育基地,方便對市民進行環保宣傳,這樣就能打消市民的顧慮“番禺區政府當表率把垃圾焚燒發電廠建在番禺廣場就能服眾,番禺廣場能不能也列為備選選點?”
編輯:劉永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