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記者在由搜狐綠色頻道、中華環?;饡葐挝还餐l起的網上在線調查《垃圾分類,離我們有多遠?》報告中看到:在參與調查的375人中,對于人們不按照分類的要求投放垃圾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23.08%人認為設施不全,無法分類投放,21.9%人認為缺乏環境意識,17.29%人表示不知道該如何分類,15.42%人認為對垃圾回收益處不了解。15.13%人覺得麻煩,5.15%的人出于對職能部門的不信任,認為在運輸時仍將所有垃圾混合在一起,之前的分類工作不過是徒勞,還有2.04%人認為此舉沒有意義。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公眾對垃圾分類所起的作用明顯缺乏信心。另一調查結果顯示:有五成以上的人認為投放垃圾時所做的分類對垃圾分類工作所起的作用并不明顯。
垃圾分類的作用究竟何在呢?緣何公眾對垃圾分類抱以不信任的態度?
中國固廢網顧問總編傅濤在談及此問題時指出,我國的垃圾分類似乎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產生的,資源與垃圾在本質上是被混淆的。比如,在德國、日本這些均等化服務發展得非常好的國家,它們的垃圾分類工作是做得比較完善的。而出于我國特定的社會環境,單純地照搬國外的經驗是遠遠不能解決問題的。如果垃圾不能分類處理,分類收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真正做好垃圾的分類處理,才能引導公眾參與到垃圾的分類收集之中,否則垃圾分類將很難實行。
在談到垃圾的分類收集時,北京市市政市容管委會設施處衛潘明副處長講到,當前,政府相關部門正在逐步推廣垃圾的分類收集,預計將在未來15年內基本實現垃圾分類收集。將垃圾分類與源頭結合起來。一直致力于垃圾問題的北京市政府王維平參事強調,垃圾分類的目的在于分別回收利用,分別處理,即從源頭必須支持分類運輸,分類回收利用,分類處理。這樣才能達到垃圾處理的理想化效果。
而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合加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張景志總經理認為,對于垃圾分類,要結合現實,正視現實,進行適度的分類,而過度分類之會給老百姓造成生活中的種種不便,此外,還會加大企業自身的運輸、儲運成本。
此外,對于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環境觀念的樹立,也是促進解決我國當前垃圾問題的助力劑。垃圾處理問題,是政府、企業與公眾三方的博弈,合理協調三方的關系,政府加大監管的力度,企業挖掘技術的創新,公眾增強環保的意識,對垃圾分類做到理性的認識,垃圾分類必將成為一種可能。(姚森婧)
編輯:姚森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