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之父曲格平曾經說過:如果我們不反思、修正對地球的掠奪式開發,人類將沒有下一個千年。
今年4月22日是第40個“世界地球日”。今年我國紀念“世界地球日”活動的主題是“認識地球,保障發展——了解我們的家園深部”,目的是為了普及地學知識,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使公眾深刻認識我國的資源環境形勢,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地球是人類乃至一切動植物的共同母親,她給予我們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永恒載體。人類文明進程,恰恰就是一部不斷認識、改造和利用地球資源的歷史。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地球的負荷變得越來越沉重,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礦產和能源資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據估算,按目前的開采速度計算,全球石油只可供開采40多年。也就是說,半個世紀之內,全世界的絕大多數汽車、輪船、火車等內燃機工具將逐漸失去燃料。同時,土地、淡水、空氣、環境狀況也已受到嚴重破壞,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自186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全球年平均溫度升高了0.6攝氏度,近300年來最熱的10個年份均出現在80年代以后,全球每年超過2.1億人因環境問題受災,全球1/8的鳥類和1/4的哺乳動物瀕臨滅絕,1/3的魚類資源枯竭。
我國近來的高速發展,導致資源與環境問題也加速顯現,大多數世界性的資源環境問題在中國都普遍存在,且更加嚴重。而且,從資源占有量來看,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38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礦產資源人均探明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人均占有量小、優質資源少、資源稟賦差,是我國資源問題的基本狀況,再加上長期形成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土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粗放浪費,加劇了國土資源供求緊張狀況,形成了土地緊約束和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總體不足的局面,使我們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
從威海市來看,礦產資源雖然種類較多,但是大多數儲量不足,尤其是高品質資源儲量稀少,境內除地熱溫泉外,沒有任何能源礦產資源,地熱資源目前也僅僅用于非能源的醫療、洗浴等用途。隨著近年來社會的高速發展,威海市資源消耗明顯加快,影響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威海市賴以立市的環境品牌帶來了沉重壓力。
災難起于貪欲,止于反思。我們很欣喜的看到,全世界都已開始積極應對資源環境問題,大多數國家都開始制定并嚴格遵守一系列的節能降耗控制標準?!笆澜绲厍蛉铡迸e辦至今已滿40屆,今年的全球參與人數預計超過3億,已經被聯合國確立為世界公益活動。中國也是如此,黨中央和國務院近年來高度重視資源環境工作,明確提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努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睖丶覍毧偫碓诮衲暾ぷ鲌蟾嬷袕娬{:“要毫不松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突出抓好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能源。要嚴格執行能耗和環保國家標準,加大節能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力度。要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動員全體人民更加積極地投身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節約資源,降低消耗,不僅是我們當前的緊迫任務,而且是人類長遠的共同戰略目標,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
節約資源,降低消耗,必須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處理好當前資源與長遠發展的關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命題。只有把資源環境問題的當前與長遠、發展與破壞、成就與代價統一到科學發展觀框架內部,進行科學的組合與博弈,才能找到一條符合我國實際的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新路,才能實現以規劃和標準控制為前提,以政策約束為導向,以監管考核為保障,以有償使用和市場配置資源能源為基礎的資源環境科學利用體系,實現國家發展從資源消耗型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轉變,實現發展與保護的雙贏。
節約資源,降低消耗,必須加強資源保護和治理。多年來,威海市始終注重節約集約開發利用資源,嚴格按照省、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確定礦權市場投放量,從根本上規范采礦權市場秩序。在引導鼓勵礦山企業開發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同時,努力促進中小型礦山企業向現代化科學開采的大型礦山企業轉變。通過礦產資源整合和小規模礦山的提質升級,改善礦山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礦產資源的全面可持續發展。截至目前,市區周邊采石場,除集中開采區外已全部關閉,礦山數量已由原來的1000多個縮減到424個,全市礦山企業持證開采率達100%。廢棄礦山治理工作也在加快推進,目前已治理礦山53個,累計投入資金1.45億元,回填土方85萬多立方米,植樹90多萬棵,壘擋土墻10萬多立方米,處理邊坡30萬多立方米,市區周邊地質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節約資源,降低消耗,必須培養起全社會的參與意識。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長和宣傳教育的不斷延伸,廣大市民的節約資源能源意識得到明顯增強,節能降耗成為全社會的共同意識,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以往長期形成的結構性資源消耗矛盾仍然突出,部分企業只重效益不重資源環境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節能降耗所需的設備更新、管理升級等軟硬件配套設施仍不能適應時代需要。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資源環境的市情、國情、世情,進一步樹立起節約資源、降低消耗的意識,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度電,維護好威海的環境名片,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讓我們攜起手來,更好地保護和善待地球,更好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更好地建設人類唯一的家園!
編輯:姚森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