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26 15:25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冬泉
中國水網編者按:移動互聯網浪潮已席卷了各個領域,傳統的環保產業也正受到這股能量的巨大沖擊。目前,由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主辦,立昇企業支持的“移動互聯時代對環保產業的影響”主題征文正在火熱進行中?;顒游烁餍袠I人士踴躍參與,環保企業的總裁們也積極發聲,表達獨到見解。下文是北京清控人居環境研究院趙冬泉帶來的智慧分享。
移動互聯網時代來了,很多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革。近年來,多個城市發生的嚴重內澇,也將排水系統推到了風頭浪尖上。借助移動互聯網的理念和技術,從基礎工作做起,可以逐步改善排水系統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的現狀,推動行業發展,改善城市環境。
有人說,21世紀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有人說,移動互聯網的本質是顛覆。有人說,傳統行業會被那些接受互聯網思維的同行打敗。的確,不管你是否承認,移動互聯網的確已經來了。我們每天在手機上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實時交互,移動互聯網滲透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這幾年,諾基亞巨人倒下了,小米利用互聯網思維做的風生水起,騰訊市值近萬億。而每年下雨就到城市看海的調侃,社交平臺上讓人震撼的內澇實況照片,排水問題導致的巨大經濟財產和生命損失,也在通過微博、微信等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自媒體方式快速傳播,尋常百姓通過評論和轉發對城市排水系統表現了極大的關注,對排水管理現狀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將這個傳統、古老而又有很多問題的行業,推到了風頭浪尖上。在這個時代,當排水內澇問題遇上了移動互聯網,會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呢?
1. 移動互聯網將使得排水管理更加透明化
如果說目前排水管理部門最怕的是什么,那就是發生了排水事故或嚴重的內澇事件,并且有人在微博上曝光了,被轉發了。的確,在自媒體不夠發達的過去,排水管理引發的問題可能會被淡忘,而現在隨手一拍就可以上網,有心人更可以集合過去的信息做成“專輯”。在移動互聯時代,排水管理部門必須直面公眾的質疑,必須拿出數據來說話,低水平的片面解釋只會讓政府公信力降低。而要共享與發布禁得住考驗的數據,應該來自于長期的運行積累和統計分析,而不是臨時整理,這就需要排水管網在日常做好信息化工作,將運行管理數據做規范化、全過程、精細化的記錄,同時也要理順內部管理流程和組織機構,在內部更加透明化的去管理排水日常業務,提高排水管網的信息化水平,而這里的信息化就要更多的考慮移動互聯網的要素了。
2. 移動互聯網將促進排水數據的統一化與標準化
我記得有人曾經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說國外有個教授,每次開會,就是在反復問“Data?Data!Data……”,學那個教授嚴肅而又滑稽的表情,好玩極了。對于科學研究,第一手的數據是基礎,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并不會降低對基礎數據的依賴,反而會更加強調數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特別是對于排水管網而言,大多時候看不見,這就更需要可靠的、準確的、客觀的數據來反映排水系統的基本結構。而很不幸,其實我們大多數城市并沒有一張能準確反映排水現狀的圖,更沒有能反映整個排水防澇設施之間拓撲關系的圖,那么科學管理就無從談起了。移動互聯時代,我們可以隨時通過手機、電腦、平板來查看地圖,但是如果沒有統一、可靠、準確的排水管網數據,那么就算是你用了移動互聯網技術,你還是看不到你想要的專業化地圖。技術路線已經成熟了,技術成本已經降低了,但是數據的成本和代價卻是需要實實在在投入的。因此,無論你使用“X”聯網,都需要先扎扎實實的做好排水管網現有數據的標準化、做好現狀數據的普查、做好數據的統一入庫、做好數據的完整性、異常值與拓撲關系檢查、做好數據的動態更新,只有有了這些數據,才能利用互聯網技術給數據插上“翅膀”,盡可能的通過共享和復用提高數據的價值和使用效率。
3. 移動互聯網將推動物聯網和傳感技術的落地
這幾年,除了移動互聯網比較火爆外,物聯網技術和傳感技術也很熱門。但是如何將這些技術進行落地,卻需要和行業需求和特點進行緊密結合,假大空的高端技術路線很快就會
破產。其實,看看咱們各個城市每次下雨,管理部門和老百姓對排水系統都很“捉急”和焦慮,就知道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大眾,都有強烈的了解排水防澇設施運行情況的愿望,以便知道自己的問題和風險。那么,我認為這里的核心是:“高頻次、低成本、軟硬一體、持久運行”。通過高頻次的測量,不僅可以滿足排水管網長期運行規律的監測,也能幫助管理者進行雨天短時預警預報,并及時通過定位服務推送給大眾,實現精細化的預警預報。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們的監測系統是遠遠落后的,這除了管理者的理念因素外,現有國內設備運行不穩定,國外設備采購和維修成本高也是主要原因。智能手機的普及也是在價格降低到千元后進行了瘋狂的增長,那么當軟硬一體、運行維護方便、可持久運行、價格合理的監測設備及系統出現的時候,會不會改善目前排水監測與內澇預警系統缺失的情況呢?SmartWater系統能否建立并有效運行呢?我想這不僅需要我們從業人員去推動,也需要大家去關注和支持,呼吁城市管理者建立監測預警系統,并在雨天為大眾的出行提供精細化、短時的預警預報,防止財產的損失,保障人生安全。
另外,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應用,還可以充分利用“眾包效應”來幫助城市改善排水系統運行情況,發揮“人人都是智能傳感器”的作用。如排水公司的巡查人員、或者普通老百姓,在發現井蓋丟失、溢流污染、地面坍塌等問題后,可以第一時間拿出手機,拍照上傳,及時通知排水公司管理人員派出相應的工程人員第一時間進行現場應急處置。每年各個城市都會發生排水井“吃人”的現象,如果要給每個井蓋子增加報警器、給每個排水井安裝防護網,短期內從資金和技術上都還有問題的。但是人人隨手拍,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這一風險。我想,大家都準備好了,問題是排水管理部門準備好了嗎?
4. 移動互聯網將監督排水系統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的好壞
以前,排水系統規劃的好不好、建設的好不好,都是由各政府監督部門說了算。而現在,老天爺卻經常來“檢查”,而且每次都能檢查出來問題。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大量的現場照片可以隨時上網,大V和媒體也參與了監管和激烈的討論,大眾都在質疑排水系統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管理問題,排水問題已經上升為“城市的良心”,排水管理部門可以說是壓力山大。毋庸置疑,現在頻發的城市內澇原因很多,僅靠排水系統本身解決問題也是不可能的,需要在城市規劃管理層面進行有機的協調。但是,參與排水工程的規劃者、管理者也要清醒的認識到公眾參與和媒體報道的力量,也要明白檢驗排水系統的不僅僅是上級部門,還有公眾的力量。在面對危機的時候,只有拿出準確、有依據、有說服力的數據,才能讓大家明白排水要素之間的銜接關系;只有通過扎實的數據進行有效的、系統性的、科學的現狀診斷,才能真正改善排水系統的運行情況。最后,給上級部門、老百姓、老天爺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5. 移動互聯網將改變排水行業的格局
如果讓我來給移動互聯網對排水行業的影響給出關鍵詞,那么就是“極致、精細化、快速、大眾互動”。極致就是專業化,無論是在排水管理信息化方面,還是在排水規劃和運營管理方面,未來只有專業化的團隊通過把某些技術和模式做到極致才能生存;精細化將有助于我們厘清排水規劃管理的各種流程以及組織結構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對組織機構的合理規劃,以及信息流和運作模式的精細化梳理,去層級化,去復雜化,用互聯網的思維來重新構建既有精細化特征,又能快速反饋的運營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排水行業的管理水平;同時,作為一個城市管理和服務部門,排水行業以后將會更多的、快速的與大眾互動,通過言之有物的方式來清晰的告訴大家排水系統的現狀,通過快速的預警預報方式來給大家提供精細化的排水內澇風險信息。這樣的變化,是會逐步進行的,隨著力量的積蓄終將改變和顛覆排水行業的格局。
其實,我只是借助了移動互聯網的噱頭,認真學習我們古人的智慧,有很多思想和理念其實是相同的,如“工匠的營造、萬物歸本、天人合一”等,其實都是告訴我們要系統化的去對待我們的生活空間、要建立自然和城市的協調、要考慮各個環節的動態關聯與有機響應。當然,對于排水行業而言,我們還是要首先扎實的做好排水靜態結構數據的真實普查與更新,利用眾包效應建立排水巡查養護應急響應機制,逐步建立高頻次、多點位的液位、流量、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嘗試使用模型技術的來支持決策評估,建立自下而上的數據匯集方式,優化我們的管理流程,應對時代發展與氣候變化對排水系統的考驗?;谀壳皬碗s的排水問題,抽絲剝繭,逐步的、綜合的、可視化的、科學的解決排水行業的各個難題,最終改善我們的城市生活空間。
作者來自于北京清控人居環境研究院
● 將文章發送至收稿信箱 weixin@h2o-china.com,文章上請隨附姓名、手機、公司崗位及電子郵件。
● 參與征文者,請關注“中國水網固廢網”微信公眾號,獲獎者需通過主辦方官方微信確認領取獎品。
6月20-21日,“2014(第八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即將開啟,屆時特別設置“移動互聯時代的環保產業”主題總裁夜場研討會。敬請期待。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