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7-15 13:31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谷林
7月9日,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聯合主辦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系列報告會”首場報告上,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作題為《我國環境保護形勢與對策》報告。
周生賢介紹,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要求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學論斷和戰略抉擇,昭示著要從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解決我國環境問題。
他介紹,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保護的重點任務主要包括6個方面:
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保護優先方針,決不能走西方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老路。要探索一條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路,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社會發展,使經濟社會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多贏。
加快推進環境管理戰略轉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導向,從單純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轉變,從單獨控制個別污染物向多種污染物協同控制轉變,加快構建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生態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不欠環保新賬 盡量多還舊賬
密切關注和從嚴控制“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項目,把環境保護作為穩增長擴內需、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引擎和關鍵抓手,努力不欠生態環保新賬、盡量多還舊賬。落實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編制實施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在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劃定生態紅線。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整體提升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著力推進化工、石化等高環境風險產業園區、流域梯級水電開發、城市建設、資源能源開發等規劃環評,進一步嚴格環境準入,強化建設項目環評。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切實保障群眾環境權益,配合全國人大修改《環境保護法》,抓緊推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的修訂,強化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對環境違法行為,集中力量,重拳出擊;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嚴肅處理,盡快解決。繼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優先解決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化學品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
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認真落實《國務院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強化結構減排,細化工程減排,實化監管減排。嚴格考核各地年度總量減排目標完成情況。推行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預算管理制度,嚴控污染物新增量,不斷完善監測、統計和考核體系,完善部門協同推進減排機制。
進一步加強大氣、水和農村污染防治。在PM2.5治理方面,將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壓縮過剩產能。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實行鋼鐵、電解鋁、焦炭等行業產能總量控制,新、改、擴建項目等量或減量置換落后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21個重點行業“十二五”淘汰任務,進一步提高環保、能耗、安全、質量標準。認真清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
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
建立監測預警應急體系,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盡快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做好重污染天氣過程的趨勢分析,提高監測預警的準確度,及時發布監測預警信息。各地要抓緊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并向社會公布,要落實主體責任,明確應急組織機構及其職責、預警預報及響應程序、應急處置及保障措施。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建立健全區域、省、市三級聯動響應體系,實行聯防聯控。根據預警等級,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采取重污染企業限產限排停產、停止建筑施工土方作業、機動車限行、學校停課等應對措施。
全面加強環境信息公開
充分運用價格稅收杠桿,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激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治理大氣污染。完善環境法律法規體系,加快修改《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嚴格監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明確政府社會企業職責,構建全民行動的大格局。廣泛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公布每月環境空氣質量最差的20個城市和最好的10個城市名單。建立區域協調機制,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在強化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重點要認真落實國務院批復的《全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年)》、《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和《華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加強重點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大污染源排查清理、飲用水源保護力度,定期發布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狀況。在解決農村生態環境問題方面,將著力推進村鎮環境連片整治。深化“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加強農藥化肥使用環境安全監管,開展農業環境保護績效評估和農業源污染監測試點,加大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力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深入開展耕地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改編自中國環境報)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