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11-13 09:4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永麗
11月12日,中共十八大新聞中心召開第四場記者招待會,國家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回應了如何防止和解決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
據新京報報道,環保部原總工程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楊朝飛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講座上介紹, 自1996年來以來,我國環境群體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重特大環境事件高發頻發,2005年以來,環保部直接接報處置的事件共927起,重特大事件72起,其中2011年重大事件比上年同期增長120%,特別是重金屬和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件呈高發態勢。
近期寧波PX事件以及四川什邡、江蘇啟東都發生了由環境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周生賢認為,環境群體性事件有一定的必然性,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會出現一些環境問題,這是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國在環境方面正處在敏感期。
周生賢介紹,環境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有幾種情況:一是未批先建;二是在環境影響評價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三是也有所在地政府的執政能力問題;四是有關重大項目社會風險評估的法律不健全、機制不健全。
談及預防措施,周生賢指出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可以有效控制這類事件:
第一,加強依法環評,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行事。中國是法治國家,在環境影響方面也是有法可依的;
第二,大力推進信息公開,把環境影響評價所涉及的信息,包括各級政府所做的承諾,全部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第三,進一步擴大群眾參與力度;
第四,建立健全社會風險評價機制,從源頭上預防突發事件。中央和國務院已經有了明確規定,凡是重大建設項目,都要進行社會風險評估。
今后,環保部門將積極主動配合有關牽頭部門,做好社會風險評估。周生賢相信,這些工作落實了,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突發性群體性事件會相對減少一些。(中國固廢網綜合央視網、新京報報道)
編輯:劉永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