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3-15 09:4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谷林
2月,國家《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正式面向社會征求意見,在發展模式上,中國環保產業開始明確發展方向。在市場拓展上,一些領軍企業也紛紛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中國水網從相關渠道獲悉,為切實推進環保企業國際化發展,商務部擬商財政部設立環保產業國際化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環保企業走出去。
據了解,我國環保產業目前約有從業單位5萬家,從業人員350多萬人,年產值達到9500多億元。在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處置、垃圾焚燒以及煙氣脫硫脫硝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建設運營經驗,擁有了門類齊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培育了一批擁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市場競爭力強的環保龍頭企業。
近十年來,國家對環境污染治理投入大量資金,進一步加快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迄今為止,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2.3%,垃圾無害化率達到77.9%。再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的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任務將基本完成。下一階段的環保市場將由工程建設類走向環境服務類。因此,我國的環境裝備產品以及工程建設能力亟需開拓新的市場,環保產業國際化將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據歐盟統計,2001年全球環境服務業產值約為2800億美元,全球環保產業總產值超過1萬億美元,估計2010年全球環境服務業產值達到6400億美元,全球環保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3萬億美元。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基礎設施薄弱,環境保護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時這些國家又處在與中國相當的發展水平,相較于高標準、高成本的歐美環保技術設備,中國的環保技術特點和產品成本更具有競爭優勢,這為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
據中國水網了解,憑借技術、管理和成本等綜合優勢,目前,北京桑德、北控水務、浙江菲達、福建龍凈、杭州新世紀、金州環境等企業已經進入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南美等國際市場,并相繼獲得了多個海外項目訂單。
因為中國環保企業國際化發展剛剛起步,目前企業進入國際市場主要借助于國際招投標方式,信息匱乏、商務渠道不暢,承接的項目形式單一、地域分散,難以整合成區域擴張模式。走出去的主要限于環保產品裝備出口、工程承包等業務方式,產品附加值低、利潤薄。未來需要培育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綜合國際經驗,在國際化方面,任何國家產業國際化發展僅靠企業自發行為一般難成氣候,必須得到政府的強有力支持和推動。如德國、法國、日本、美國和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為推動環保產業國際化發展,制定了包括稅收優惠、海外投資虧損補貼、海外投資保險、低息貸款以及投資擔保等政策,培育了像西門子、威立雅、蘇伊士等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國公司。
為此,國家擬設立環保產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用于環保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的虧損補貼、海外投資保險和擔保、貸款貼息等領域,對中國環保企業規模化進軍國際市場提供有力保障。
環保產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可支持企業由單一的產品設備出口或工程承包轉向項目投資、設計建設、管理運營、技術服務和系統集成等全產業鏈輸出;利于環保企業從單個項目承攬轉向區域整體擴張;支持企業對國際市場進行區域規劃,整體推進,建立目標國環保標準,推廣中國特色的建設運營模式,開發具有典型意義的示范項目和示范基地,打造中國環保品牌。
目前,商務部已就此事在環保行業內部展開相關意見和建議征集。如您對此話題有興趣參與,可發送意見和建議至news@h2o-china.com。
相關閱讀 環境商會關于產業國際化發展專項資金的建議
編輯:成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