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3-12 15:27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恒
2010年9月,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國家對環保產業的經濟期望明顯增強,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將對未來2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提供支撐,環保產業被國家寄予厚望。
2011年4月5日環保部出臺的《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制定綜合環境服務的服務標準和技術標準,在工業園區、城市和重點行業開展綜合環境服務試點,積極探索合同環境服務等新型環境服務模式”。
合同環境服務是《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重要組成部分,該規劃由環保部牽頭制定,開始向發改委、工信部等24個部門征求意見,征求意見3月底結束。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征求意見稿的一大亮點,在環境服務領域引入合同環境服務概念。征求意見稿中稱,要以“十二五”重點保護湖泊河流、重金屬污染防治等區域為重點,選擇20個綜合環境服務的領先企業,試點開展合同環境服務模式創新。
合同環境服務國內外現狀分析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環保產業尚處于初級階段,環境服務業比重只占環保產業的15%左右。環保企業大多只向市場提供設備,工程等服務,通過引入合同環境服務,未來環保企業將逐漸向綜合環境服務商轉變。我國自2002年以來在水和垃圾領域開展的BOT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顯現。造就了首創、北控等一批上市公司,BOT公司運行的項目合同時間都比較長,一般為20年或者30年,并具備穩定的現金流,不同于EPC公司疲于在市場中尋找項目。并且BOT這種新商業模式的創新,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使更多的資金可以具備平臺進入環境治理的領域。
所謂的合同環境服務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污染企業通過合同服務,將節省下來的減排費用與環境服務商共享;一種是政府采購由環境服務商所提供的環境服務。目前,國外較成功的合同環境服務商業模式有以威立雅為代表的系統環境解決方案服務商的法國模式和以美華為代表的專業技術服務提供商的美國模式。從威立雅水處理服務到公共運輸業,從清潔業到能源服務,威立雅環境集團為各國政府機構、地方機關集體、工業企業和城市提供了全面高效的系統環境解決方案和服務。
合同環境服務所面臨的困境
同樣合同環境服務面臨的障礙與對策也非常值得我們思考,《指導意見》明確鼓勵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綜合環境服務業,環境服務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同時,目前環境服務業的發展仍然在技術層面存在付費問題、服務標準問題、技術集成問題,在宏觀政策層面的外部化問題和法制化問題層面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環境服務業的轉型改變了原來的服務方式,將引導環保產業由設備制造、工程建設等領域向綜合環境服務領域轉型,它包括咨詢、投融資、設計、工程建設、設備制造集成、監理、運營等各個產業單元。”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編傅濤博士曾進行過專門的解讀。
3月23-24日舉辦的“2012(第十屆)水業戰略沙龍”,第一單元“政策線索”討論單元中特邀請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趙英民司長重點講解“產業促進政策與合同環境服務”,敬請關注。
編輯:趙恒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