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8-01 17:04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洪翩翩
摘要:近日,“2018首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開幕,會上,圍繞“智慧一體化、環衛新征程”這一會議主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國生態學會生態健康與人類生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周傳斌發表了精彩演講,他以案例+數據等多維度,系統闡述了全生命周期視角下有機易腐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
日前,由福建省招標采購集團、E20環境平臺聯合主辦的“2018首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在福州召開。會上,圍繞“智慧一體化、環衛新征程”這一會議主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國生態學會生態健康與人類生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周傳斌發表了精彩演講,他以案例+數據等多維度,系統闡述了全生命周期視角下有機易腐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
周傳斌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一、環衛一體化背景下的有機易腐垃圾
什么可以稱之為有機易腐垃圾?一開場,周傳斌便給出了在環衛一體化背景下“有機易腐垃圾”的延伸定義,即“易腐垃圾”包括餐飲垃圾、廚余垃圾、農貿市場蔬果肉禽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納入環衛收運的農村生產性易腐垃圾等。
周傳斌提到,對于環境而言,易腐垃圾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甚至危害,包括大量占用垃圾填埋場地、嚴重影響城鄉人居環境、滋生病害污染農田河道、生物質焚燒產生霧霾問題等。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發展的不均衡等多重原因,農村垃圾收運和處理問題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農村生活垃圾的數量不斷增加,成分日趨復雜;二是農村人均生活垃圾產量0.76kg,廚余垃圾含量最高(34%);三是我國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巨大,約1.67億噸;四是農村生活垃圾大多采取就地簡易填埋或焚燒方式處理;五是同城市垃圾相比,產量、成分、收運、處理方式有差異。
二、有機易腐垃圾分類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會上,周傳斌通過其團隊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對有機易腐垃圾分類管理的必要性進行了系統的數據分析。
1. 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目標的關鍵
周傳斌表示,要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目標,有機易腐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是關鍵。
他給出了一組數據:從十年來我國生活垃圾回收率總體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從2006年到2011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從12%上升到17%,2011年后開始平緩下降,他認為這可能跟材料價格、回收過程當中的占地等問題有關。2015年,總體水平在維持在15.6%(估算可能存在誤差)。
另外,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的比例為40-60%左右,而根據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和處理量的變化曲線可以看到,堆肥相比其他回收處理手段,回收利用量目前只占很小一部分,未來將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因此,周傳斌認為,易腐垃圾“大分流”分類體系(農貿市場、超市、餐飲食堂、園林垃圾等)建設可以有效提升垃圾回收利用率,很大幅度提高總體的垃圾分類利用率。
2. 減少易腐垃圾的衍生污染、降低混合垃圾處理難度
周傳斌團隊的研究發現,垃圾經過源頭分類收集后的重金屬含量相較于完全混合、機械分選后、去除惰性物破碎等方式,其重金屬含量可能低出一個數量級,具體數據如下:
周傳斌還認為,將廚余垃圾分出來,可以降低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惡臭等二次污染、提高垃圾焚燒熱值,提高燃燒效率、減少二噁英排放、增加混合垃圾的可分選性等。
3. 提供一個健康的城市物質代謝過程
第三,對于一個完整的垃圾處理系統,有機易腐垃圾回收利用可以為城市提供非常健康的代謝過程。會上,周傳斌引用了日本教授的研究成果、富蘭克林?金《四千年農夫》一書中所描述的生動案例,以及自己團隊的研究數據等對其這一觀點進行了論證。
4. 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
第四,有機易腐垃圾進行生物處理回用可以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周傳斌團隊研究了填埋、焚燒,MBT+堆肥,MBT+填埋、MBT+焚燒等五種不同情景,結果顯示,對有機易腐垃圾進行生物處理回用的綜合環境影響最低,是焚燒處理的5%,填埋處置的3%,具體數據如下:
三、有機易腐垃圾的回收價值
“每個產品都有價值,包括有機易腐垃圾,只是多少的問題。”周傳斌提到,對于有機易腐垃圾來說,雖然其回收成本較高,但如果可以達到一定量級,有機易腐垃圾的價值就會逐漸顯現,如果進一步加上產品價值和外部效益,有機易腐垃圾會產生超過產品本身富有的價值。“根據全國廚余垃圾的案例,幾乎沒有一個案例可以僅僅在收到廚余垃圾時就變成肥料而產生盈利。如果考慮未來產品價值的疊加,就會產生正面的影響”,周傳斌說。
編輯: 趙凡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生態學會生態健康與人類生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入選江蘇省“雙創”計劃與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計劃,美國耶魯大學產業生態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城市生態代謝、有機廢棄物生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老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在浙江、江蘇、河南等地開展了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程示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科研項目10余項,參與完成聯合國UNEP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0余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ste Management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武漢市重大科技成果獎、中國福特汽車環保獎等科技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