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9-13 10:52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李曉佳
城市水環境是受人類影響最大、對人類最重要的水環境,但縱觀我國水環境現狀不難發現,整體水質狀況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的水環境都不容樂觀。“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還沒有很好的頂層設計,這是制約目前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關鍵。”2017(第九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教授表示,從目前城市水環境治理存在的三大關鍵問題出發,為城市水環境治理提出了幾點總結建議,為與會者帶來很大啟發。
以下為王洪臣教授現場分享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我國城市水環境治理依然沒有頂層設計
王洪臣教授指出,在我國,與水污染治理相關的行動計劃非常多。
很久以前就做了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以及清潔小流域治理、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良好湖泊保護、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等等行動計劃,但有一個問題必須要正視,水環境治理的頂層設計究竟是什么?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王洪臣教授指出,美國在70年代,就做了詳細的城市水環境治理頂層設計。1972年,美國將《水污染防治法》改為《凈水法案》。凈水法案立法目標中提到,1983年以前實現可漁、可游、可獵的國家水質目標,在后來修訂的法案中,又明確地下水水質目標就是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即美國地下的每一滴水,都可以隨時取出來喝。這就是美國水環境治理的總體目標和頂層設計。
上圖是美國《凈水法案》的宣傳圖,美國水體可以飲用,也可以游泳,以及垂釣,這是公眾的權利。綜合以上可以看出,美國的整個水環境治理是有明確頂層設計的。
在我國雖然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多項行動計劃,并大大推進了我國水污染防治的綜合進程,但依然缺少頂層設計。
王洪臣教授指出,城市水系統包括,城市供水系統、城市污水系統、城市雨水系統和城市水環境,供水系統相對獨立,所以城市水系統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城市雨水系統和污水系統的交織,高度干擾并影響著城市水環境。
城市水環境治理的問題主要聚焦在幾點:其一,我們到底要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水環境,從質量角度看,有不黑不臭、可漁可游、人水和諧,以及地表水質V類、IV類、Ⅲ類等劃分等各種高度不同的說法。從體量角度看,到底多大更合適?也沒有明確的準則。目前還沒有基本的質量和體量的頂層設計。在不了解水環境體量和質量的情況下,怎么確定污水處理的排放標準呢?
其二,有關雨水處理的問題。王洪臣教授表示,雨水是需要快速排除的,但雨水又是需要處理的,處理又將嚴重影響快速排除。當意識到雨水處理的重要性,就有新的問題出現了,如雨水應該如何處理?處理的深度應該是怎樣的?是單獨處理還是在污水處理廠處理?等等。
王洪臣教授強調,如果沒有一個關于城市水環境的頂層設計,這些問題都很難得到答案。
城市水環境治理頂層設計的三大關鍵點
基于以上思考,王洪臣教授現場重點介紹了城市水環境治理頂層設計的三個關鍵問題。
第一、 構建城市水環境的科學評價體系。
王洪臣教授表示,首先要梳理地表水環境質量、污染程度、水功能區劃之間的關系。他總結介紹,目前相關的法規主要有5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環辦[2011]22號)、《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類別與代碼》(HJ522-2009)、《水功能區管理辦法》(水資源[2003]233號)、《水功能區監督管理辦法》(水資源[2017]101號)。
如果以這些法規設定的標準來評價城市水環境,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國對城市水環境質量的標準要求是極其嚴格的。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以下簡稱“水環境質量標準”)由24個主要指標組成,從下表可以看出,水環境質量標準實際上是把水分為5類6檔,一類主要適用于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二類水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三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四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五類水主要適用于農業用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區。
王洪臣教授指出,在美國,也基本是將水域功能與標準分為五大類,只不過美國將農業用水放在更高的水質標準,五類水則只適用于工業用水的。一類水,則是作為生活飲用水的水源地,而不是用于自然保護區。
編輯: 徐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