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4-08-12 11:07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杭世珺
201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使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水平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急防災能力大幅提升。這樣的目標使管網建設受到了高度重視,管網市場化運營的話題也引發熱議。在此背景下,E20環境平臺舉辦“鏗鏘三人行——管網”專題,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E20環境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主持,對話中國水網顧問、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上海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唐建國兩位管網建設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當下管網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市場發展前景。
杭世珺認為,推動管網市場化運營,投資應該找準方向,首先要找到問題在哪,才能“把錢花在刀刃上”,她說:“我認為現在的問題弄不清楚,就不知道錢應該花在哪兒,我們的順序應該是先找出到底存在什么問題,關鍵點在哪,先解決什么后解決什么,然后才是錢應該投在哪。”在鏗鏘三人行現場,她指出了目前管網建設存在的幾個重要問題。
管道怎么建 管理要強化
“我認為在中國技術與管理相比不是最大的難題,更重要的是管理體制”杭世珺在鏗鏘三人行活動交流中多次強調這句話。目前許多地方城市已經建成,管網已鋪好,隨著城市規劃建設,需要對老舊管網進行改造,老城區支戶線密集,難以找到合適的接入點,杭世珺調查中發現很多地方存在管理上的漏洞,有的地區,用戶擅自將自家污水直接亂接到街道下面的管道中, 造成雨污水混接。
砍柴先磨刀 普查要落地
“磨刀不誤砍柴工”,對于管道建設及改造,同樣也需要先明確現狀,在杭世珺看來,開展普查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唐建國對此表示贊同,他說:“看圖紙根本無法明確達標率”,自然也沒辦法掌握真實的情況。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用于完善和新建市政污水管網投資2443億元,較“十一五”增長了17.5﹪。2240億怎么花?杭世珺建議先開展普查,抓幾個典型,查清管網改造的癥結所在,再對癥下藥。“看不清管網里邊,怎么進行普查?”對于這個疑問她特別提到了國外的一種特殊拍攝設備,攝像頭可以將管道360度的立體空間呈現在一張平面圖上,方便監控人員了解管道內狀況,找出問題。我國也有類似管道內檢查設備,可是因管道內壁污垢太多,影響攝像效果而無法看到管道結構存在的問題。
除此之外,杭世珺認為污水排放的監管同樣存在問題。有的管網已經從上游將雨水和污水分流,但是下游又合二為一進入合流管后最終到污水處理廠,上游分流等于沒有作用;還有很多臨街居民和商戶將污水直接隨意潑進路邊雨水口,導致雨水和污水無法分清。
合流改分流 規劃要到位
國內很多城市老城區人口密集,街道相對較窄,合流制改為分流制面臨著戶線難以鋪設的問題。居民住在街道兩側,布線施工勢必影響居民出行。杭世珺舉了一個某設計院在進行管網調查時遇到的現象,老城區極窄的街道施工時,居民難以出行,特別是老人,需要施工工人背出胡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杭世珺認為,一刀切地將合流制改為分流制是不科學的,從規劃建設的層面,首先要清楚哪些區域適合改造為分流制,哪些區域有難度,不適合改造的區域應該采取什么相應的對策。
改成什么樣 標準要規范
杭世珺認為,目前管網改造中,一個很大的困難是缺乏明確的標準。她指出,中國的管網改造存在很多問題,如錯接、混接、管道淤積以及施工方法等,無論是功能性還是結構性的問題,都需要有明確的改造標準,指導施工的進行。
老管如何修 技術要保障
盡管技術不是最大的難題,但在老城區舊管網改造中,技術是質量的一大保障。中國管網問題的現狀是北方漏水、南方滲水,如何保障不滲不漏,需要找到合適的材質。杭世珺和唐建國向大家展示了一系列圖片,由于管材市場不規范、施工過程不規范導致地方管網存在滲漏、腐蝕、塌陷等問題,難以保證施工質量,所以 “對管材質量的要求一定要嚴格”。另外,管道淤堵問題十分嚴重。“有些四米多深的管渠,有兩米半到三米都是污泥,而且這些污泥是怎么都沖不動的,高壓水槍這些方法都沒用。”這樣的現狀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道清淤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現在很多城區都已建成,管道清淤時全部挖開檢查并不現實,所以非開挖技術的應用非常重要。”杭世珺介紹,國外95%都是非開挖技術,并且有80%是原位修復。而國內技術水平還存在差距,這應該是今后管道修復應該著重研究的問題。
基于這幾個問題,杭世珺認為,問題出在哪,錢就應該花在哪。在管網建設重要性日益提高的今天,頂層設計必不可少,只有合理的規劃,才能順利地實施.
(本文根據杭世珺在E20環境平臺舉辦“鏗鏘三人行——管網”中的發言整理)
編輯: 任萌萌
杭世珺,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北控水務集團顧問總工程師、技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級高工,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四十多年來在城市排水工程(排水管網、泵站及污水處理廠等)和城市固廢處理與處置工程的設計與研究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設計和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