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01-27 10:00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傅濤
商業模式模型
E20提出了一個商業模式框架,有幾個概念,一個是我們對產業鏈和價值鏈的理解,我把它比喻成“河道”,你得在非常好的有價值的環節上,處在河道的中游、下游還是上游?位置好不好,利潤率高不高?第二個你得有流量,你所處的河如果是干河再好的位置也是沒有用的;第三個是你得有自己的利潤池,得挖水庫,水從你這兒過,一滴水也沒有留下,沒有利潤就不是好的商業模式。
研究以后,得出的結論是聚焦客戶群、挖掘利潤池。我們希望能把環境領域進行細分,細分到500個客戶群體,那樣我們每一家公司,都不會在一個簡單的領域做惡性競爭,因為你識別的、滿足的是不同用戶的需求,不同需求會導致不同的產品。這是生態合作的基礎,如果我們不能聚焦自己的客戶群,所有人聚焦在一個客戶群,一定是惡性競爭的,惡性競爭本身是因為你產品是一樣的,產品一樣是對客戶需求的痛點認定是一樣的。實際上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源頭上找問題,不同的客戶群體,不同的痛點,不同的需求,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商業模式重構是脫穎而出、解決惡性競爭的根本出路。
商業模式的演變趨勢
我們會構架一個業務群。對于E20來說,論壇、媒體、研究院是導流業務,會員是連接業務,利潤池則可能是伙伴服務、咨詢、金融。環保這個行業已經是供大于求,越來越多的野蠻人進入到這個產業,我相信只要用戶細分了、需求識別了,他們都會成為“友軍”。他們帶來了外行業的智慧、經驗、視角,我們還有60、70%的市場沒有被實現,而環保產業創造的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是巨大的。
商業模式的結果我們有幾點總結,做產品的會走向服務化,做服務的走向平臺化,做平臺正在走向金融化,金融之間需要相互共生的關系。
重視資本、擁抱資本
最后有兩個補充話題,重視資本、擁抱資本。以前我們環保產業不在乎資本,因為資本沒有在意過我們環保產業。但是當社會普遍利益率下調,風險增加的時候,像環保這種穩定收益的、有社會未來的公司必然會受到資本的青睞。資本這種未來的眼光對環保行業的轉型,對只關注當下的環保企業有很大的幫助,我認為現在是接通資本市場的最佳時機。
生態化轉型
現在的合作并不是原來的單個合作,所有公司當你發現了自己的價值,就能夠跟別人合作。所有的生態合作,我們提出了一個原則叫“兩核心一增量”,你得有核心價值,核心價值不一定是你自己創造的,你能夠整合進來那就是你的價值。另外,每一個企業都有核心利益,核心利益要得到保護,但不能太多。同時,所有的合作找到增量。環保行業是最容易找到增量的一個產業,發展趨勢,資本青睞,需求未被識別,這些都是環保企業生態化轉型的條件。
卓越同行
E20環境平臺的使命是幫助環境企業完成創新型轉型,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堅定、清晰和充滿信心的把它作為一種使命。我們希望在我們的幫助之下,有一批公司能夠真正成為未來的領跑企業。
變革是大趨勢,創新是根本出路,應對變革是生存之道不是發展之道。如果不創新是很難生存的。所以環境產業進入到創新期,在摸索期間都需要同伴。我們愿意成為同伴之一。有一些公司發現“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找不到創新點也沒有關系,可以把公司加入到別人的創新團隊當中去,甚至可以把公司賣掉,投資到創新公司當中。現在這個行業要么創新,要么投資創新,要么等死。
E20環境平臺經過15年的探索,去年“雙十一”掛牌新三板。我很高興是在“雙十一”掛牌,“雙十一”是阿里巴巴創造的互聯網的節日,而我們想做行業的阿里巴巴。我們完成了員工的股東化,完成了核心客戶的股東化。我歡迎更多的公司投資E20,我們要做的是行業第一個縱深性的平臺公司,我們想摸索一套方法論,除了幫助我們這個行業發展,也把我們摸索的這個商業模式結構,貢獻給別的的行業。我希望能夠幫助環境公司,提升企業成長的創新能力。
2016年,我們會更加相信產業、相信市場,E20環境平臺自成立之初就有這樣的理念:我們從來都是相信市場化,崇尚市場機制。我們一直堅信市場和產業的力量是落實環保產業的基石。
最后分享一個夢境,我在2015年12月31號夢見了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有四個角色,愚公、族人、智叟、神仙。愚公樹立了一個很大的夢想,他要把太行和王屋兩座山移走,智叟嘲笑愚公是傻子。愚公不光有夢想,他的夢想有實施途徑,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在實踐。他的“員工”,幾百個族人天天在干活兒,這時候他感動了生態的力量——山神。一個偉大的理想要有規劃,要去做,就一定會有人幫你。
現在是一個有夢想的時代,但是只談夢想不去做就是阿Q,是永遠實現不了的。你的夢想一定要帶有實踐途徑和行動,沒有行動不可能感動山神,不可能感動資本市場。我想說的是未來一定屬于有夢想的群體,讓我們一起用創新改變環境產業格局,讓環境產業的力量改變社會、改變世界。
編輯: 李丹
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