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3-09-25 09:38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本文是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客座教授薛濤在E20環境平臺的2021年度年終總結會的發言。薛濤的發言由四組關鍵詞構成:責任與韌性、遞進與突破、寬容與共贏以及長遠與通達。
看點速遞
01
從職場內部環境來看,大部分人在職場上都非常努力,發展非常好,能力成長速度很快,但職場人要意識到,每個人都無法要求自己的付出在任何時間段都能得到同等的回報。在市場發展中,長短好壞都是相對的。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個人在不均衡的狀態下,如何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一項重要命題。
02
每一個以個人為單位的具備韌性的組織單元才能夠組成公司充滿韌性的組織結構,這是企業面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核心制勝法寶之一。
03
所有的組織都是螺旋遞進的,有平臺期,也有突破期。在當今高質量發展時代下,任何組織和個人的成功都不能再依賴單純的“量”的擴張取得勝利。個人和組織要獲得長久的發展必須認識到,“既要又要”是一個面對高質量發展時代,面對從野蠻擴張走向相對平穩、內卷時代的優秀卓越者的必備條件。
04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的成功,都來自于突破與平臺期兩個螺旋的交織前進,這就要求每個人既要在當“前鋒”時敢拼、能拼,又要在當“守門員”時耐住寂寞,將責任落實到位。
05
在工作中,只有做到理解對方需要什么,做到上下級換位,與其它部門換位,做到內部和外部資源的換位思考,才能非常聰明地驅動一切要素,并獲得想要的支持,最終實現共贏。
06
要實現長遠和通達,其核心是每個人在職場中對自己要修煉的能力的定位必須更加高遠。只有將目標放得更遠的時候,腳下的道路才會筆直,前行時才會有不竭的力量之源。薛濤強調,要注意的是,在個人的長遠目標中,也包括個人和組織找到的共贏的部分。共贏的成功不僅能實現組織的成功,也能實現組織中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和對世界的把控力的提高,從而幫助個人業務能力和對周遭事物的判斷能力的成長。
以下為正文:
首先,薛濤用幾個數字介紹了E20基礎業務板塊在這個特殊時代,在2021年年底取得的進展。E20圈層企業數量從2019年年底的301家,增長至2021年年底的362家,數量上升約20%,營收增長約24%。在2020年春節特別焦慮的情況下,E20團隊向公司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此外,在疫情期間,E20業務架構進行了一些調整,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給基礎業務板塊更多的授權。
01責任與韌性
薛濤分享,進入E20很多年,歷經很多次中層述職,大部分人述職時都充滿了激動、喜悅和成功。但同時他也能看到,在一個組織中,永遠存在“二八現象”,E20基礎版塊中的一些小伙伴也有自己的困惑,也對當時那段特殊時期感到煎熬。
從職場內部環境來看,大部分人在職場上都非常努力,發展非常好,能力成長速度很快,但職場人要意識到,每個人都無法要求自己的付出在任何時間段都能得到同等的回報。這種情況下,個人應當如何應對職業發展中正常出現的瓶頸期?
從外部環境來看,眾所周知,當前經濟下行,社會進入了“內卷時代”,一些環保公司紛紛改行新材料公司,我們面臨著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充滿極大不確定性的未來。但傅老師對此并不悲觀,他認為水漲有其好處,水落也自有石出的好處。在市場發展中,長短好壞都是相對的,就如疫情期間,看似開論壇更難了,但E20論壇的突出度更高了,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環境。那么,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個人在不均衡的狀態下,又該如何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呢?
薛濤認為,責任是一種精神力量,渡過這段特殊時期必須依靠責任心。每個人對社會、對家庭、對公司以及對自己負有責任,這種責任心其實是一種精神力量,如果不能獲得這種內生的支持,就好似少了一條腿支撐自己度過個人發展的平臺期。責任心最終幫助我們實現個人的韌性品質的提升。另一方面,作為管理者,薛濤和E20也在致力于為大家打造一個更好的企業內部環境、更好的管理結構,因人而異地讓大家各展所長,獲得理想的職位,但有些時候,確實需要時間來調整。
從韌性這一角度來看,每一個以個人為單位的具備韌性的組織單元才能夠組成公司充滿韌性的組織結構,這是公司面對外部不確定性的核心制勝法寶之一。
02遞進與突破
學過邏輯學、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都知道,所有的組織都是螺旋遞進的,有平臺期,也有突破期。在當今高質量發展時代下,任何組織和個人的成功都不能再依賴單純的“量”的擴張取得勝利。大家時常會聽到“既要又要”的論點,一些人會覺得貪得無厭,但個人和組織要獲得長久的發展必須認識到,“既要又要”是一個面對高質量發展時代,面對從野蠻擴張走向相對平穩、內卷時代的優秀卓越者的必備條件。
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此處的“三”就是在“既要又要”中實現的。個人和組織類似,在大約80%左右的時間中,處于高速發展的順境,不時能爆發“小宇宙”,實現突破,每天都感受到工作帶來的成果和回報,此時就像足球場上的前鋒一樣,在不斷地進球。但也存在20%左右的時間,個人和組織不得不進行防守,就像進入了沉寂時期,自身的工作無法取得突出的成果,此刻身份就轉換成了足球場上的守門員,此刻守門員的任務就是減少失誤。這種態勢轉化和前文所述當個人和組織到了發展平臺期時的狀態變化是一致的,而在“守門員”狀態下,責任將會支撐你在螺旋遞進的發展過程中正常出現的平臺期內積蓄力量,以待下一次的爆發。
編輯: 李丹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