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專欄 > 正文

傅濤:產業化是環境產業的自我救贖

時間: 2023-05-05 09:06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傅濤

  重壓之下的環境產業是變形的——產業還沒有長成,卻又市場化有余,市場化的競爭在沒有產業基礎的行業中必然造成劣幣驅除良幣。目前環境產業看似具備一定的規模和集中度,形成了部分龍頭企業,實際上仍然產業化水平很低。過早資本化的熱捧,又催生了非產業化的野蠻生長,進一步加重了行業的無序。

  因此環境產業成為了偉大但不強大的行業,具體表現很明顯,比如 “外行”的不斷涌入。傅濤指出,回看環保行業這幾年,有不下50家央企轉型進入到環保行業,他們不會選擇進入到鐵路、汽車這些產業化很高的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產業、技術、品牌門檻都很高——環境產業沒有門檻,從產業化而言處在非常低級狀態。

  環境產業經歷兩次浪潮,企業被弄潮為主,弄潮為輔

  環境產業曾經經歷兩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市場化。傅濤回憶,2003年他從建設部(現住建部)離開到清華大學成立政策研究中心,使命就是配合建設部進行市政公用改革,E20戰略論壇也是在這種使命中應運而生的。當時建設部發布了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三件套”文件,拉開了市政公用改革的序幕。涉及最主要的領域就是供水、污水、垃圾處理的特許經營,2003年也成為環境產業的市場化元年。

  環境產業的市場化浪潮是政府改革、國家政策推動下產生的,產業其實沒有完全準備好。當時在行業領先的深圳水務、北京排水集團被認為是產業主力軍,如今環境產業經過二十年發展,行業才發現真正的弄潮兒是新進來的一批企業。第一次浪潮持續了10年,水業戰略論壇也是由那時發起,開始以規模為核心對企業進行判斷,形成了到如今已經連續十九屆的十大影響力企業評選。

  2013年,環境產業迎來資本化的第二次浪潮,資本市場開始領會到國家對于行業的重視,當年也成為環境企業進入到資本市場的高峰年,上市企業市值也屢屢沖高。在其他行業遇到融資難的時候,信貸銀行在排隊給環境企業貸款,這樣的追捧下,很多環境企業啟動了盲目的資產擴張,個別企業破產清算、重組,部分企業更換了實控人。環境產業的第二次浪潮是由資本市場推動的,產業也沒有準備好,或者推動方向不是行業發展的理想方向。在這兩次浪潮中,環境產業被弄潮為主,弄潮為輔,行業不乏先烈

  “二十大”對環境產業四個關鍵要求

  “二十大”之后,中國進入到中國式現代化時代,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在哪里?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二十大”對環境產業的定位,有四個關鍵詞跟產業發展密切相關:

  第一、綠色低碳循環傅濤認為,這三個詞體現的是經濟發展的規律,并不體現末端。環境產業進入到綠色低碳循環中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末端成本之路會越走越窄。環境產業不僅僅要進行污染治理,還要對產業、社會實現綠色低碳循環,自身使命被大大拓寬了。

  第二、公共服務二十大報告中提及的公共服務有兩個關鍵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如果環境企業只做公共服務,必然要面對收益率的衰減,轉變成半公益的狀態,甚至一部分業務轉變成政府主導的純公益事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環境產業必須要走出目前的舒適區。

  第三、環境治理二十大報告中提到的環境治理占據了重要的章節,然而無論是環保攻堅戰還是環境治理都強調“不斷深化”,意味著留給產業的都是“硬骨頭”。這些硬骨頭包括農村垃圾污水、河道治理、海洋治理等等,不是市場經濟認為清晰、有界面的服務領域,政府對環境治理開出的藥方是“系統施治”,并非產業擅長的點上治理。

  第四、兩山理論。“十九大”以后,兩山理論寫進黨章成為黨的重要執政理念。兩山理論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傅濤指出,把綠水青山做成金山銀山很容易,那就成為了工業文明,把金山銀山做回綠水青山也很容易,花錢到位就能成功。然而,要讓綠水青山、金山銀山形成一體,真正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需要產業尋找綠色低碳循環,不斷發現新的價值,學會讓政府不花錢、少花錢甚至賺錢把任務完成,這倒逼著產業的涅槃。

  環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六條出路,聚焦“環境產業第三次浪潮”

  梳理完“二十大”對于環境產業的要求,再看產業空間有多大?傅濤指出,環境產業的發展有三個客觀條件,第一環境服務的天花板已經足夠高,產業占據國民經濟的比重較大,如果僅僅維持在末端產業,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很小;第二環境產業的社會關聯足夠廣,垃圾、污水、供水涉及的社會面非常寬,有形成循環的空間;第三環境服務的效率提升空間足夠大,只是目前還沒有得以釋放。

  這三個基本的條件,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提供了基本的邏輯,基于此,傅濤提出了產業發展的六個出路:

  出路一、“新”:尋找新市場。

  環境領域的新需求正在不斷釋放,然而這些新需求很難釋放商業可持續性,因此說,新需求到處都是坑,必需要用政策先填坑,如果政府沒能開道,企業去挖掘新市場非常困難也很危險的,這條路充滿坎坷。

  出路二、“系”:系統施治。

  系統施治是落實深化環境治理的核心抓手,然而無論是水一體治理、水與固廢的協同治理,都需要很強的資源調動能力和要素,政府是系統資源配置的主導者,在這條路徑上,環境產業只能做部分的配套工作,這條路并非是產業之路,但以產業為基礎。

  出路三、“延”:從無害化前后延伸。

  環境企業具備向無害化前后延伸的基礎,實現資源循環,把產業鏈做長,形成樞紐化,如垃圾焚燒廠從物質的終點轉變為物質的樞紐,但需要兩個條件:

  一是要跨出舒適區。產業鏈的上下鏈接原本不是環境企業擅長的點,一旦達成將使整個業態發生變化,需要企業投入很大的精力和勇氣;

編輯: 李丹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傅濤

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熱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