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2-10-09 11:46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李煒
目前國內主要交易所包括有北交所、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等,企業對接資本的渠道越來越寬。目前已經擁有40多家水務上市公司,如江南水務、順控發展、洪城環境、綠城水務、中山公用、粵海水務等。
6、水務需求多元化,催生新業務機會(如直飲水、再生水等)。
供水端,直飲水需求加速轉為新熱點。2021年3月《健康直飲水水質標準》發布,首次定義健康直飲水。目前,內蒙古包頭是國內唯一實現城市直飲水設施全覆蓋的城市。其他地區正在跟進,比如深圳計劃在2025年實現全城自來水可直飲,上海提出至2035年全市供水水質滿足直飲需求,湖南省2021年提出各地要分類推進二次供水和直飲水建設。
處理端,再生水要求提高催生新商機。《中國城鎮水務2035年行業發展規劃綱要》要求“進一步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徑,顯著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其中極度缺水型城市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80%;水資源緊缺城市2035年再生水利用率>60%。
挑戰和機遇總是相伴存在的。地方水司面臨著以下諸多的挑戰:
1、 多類主體參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李煒介紹道,競爭主體不僅包括地方隊、國家隊,還包括跨國水務企業和少量民企。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央企也關注這個領域并試圖嘗試進入。
2、供水普及率處于較高水平,供水市場增量有限。
數據來源:住建部歷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
3、行業運營規范要求趨嚴。
清理行業收費,運營規范要求趨嚴。如《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加快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嚴格規范價格收費行為、提升服務水平、改善發展環境,對地方水司傳統業務收入來源有較大影響。
4、特許經營制度走向規范,獲取項目難度增加。
以華東某省為例,該省要求進一步規范城市供水特許經營的授予:
1)新建城市供水項目,應按照《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等規章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選擇特許經營者,并由政府授權實施機構與中標特許經營者簽訂特許經營協議;
2)存量:現存尚未授予特許經營權的城市供水項目,市、縣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依規授予相應供水特許經營權。對特許經營區域重疊、邊界不清的,要在與公共供水特許經營企業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明確特許經營區域,消除和防止同一區域的特許經營權出現重復授予的情況。
地方水司如何轉型?
地方水司如何轉型?李煒給出了重塑戰略定位、優化業務組合、完善經營模式、理順價格體系、盤活存量資產、加快資本運作六條建議。
一、 重塑戰略定位。
將企業進行內外部環境分析,從行業發展趨勢及水司未來發展角度制定長遠戰略。
李煒以某地級市水司打造“區域水務公司”為例進行分析,重塑戰略定位可以分兩步實施:一是可對本市下轄區縣及周邊區縣水司進行整合;二是條件具備時,通過市場化方式“走出去”,成為跨區域/全國性水務集團。
二、 優化業務組合。
從市場吸引力和產業價值鏈等維度,對水務細分行業進行優先級篩選,構建水務業務組合。
以華東某公司“十四五”規劃為案例,水務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自來水生產和供應;下游主要包括污水收集、處理與排放以及如再生水利用、污泥處理等衍生行業。根據這些條件,將傳統業務、新興業務、潛力業務劃分出來。其中,供排水及水務工程作為傳統業務,并依據市場前景及企業資源能力確定直飲水、污泥處置等新興業務,工業污水、中水回用等潛力業務。
三、 完善經營模式、創新投融資模式。
地方水司可通過PPP、特許經營、存量盤活、股權合作等創新投融資模式,支撐戰略轉型及業務拓展。地方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融資路徑主要包括:
自2015年1月1日修正后的預算法實施,李煒表示,現在行業處在預算收緊或預算不充足的狀態,目前合規的融資方式主要有政府債券、PPP模式、特許經營,以及平臺公司做的存量資產盤活釋放。
四、 理順價格體系。
隨著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出臺并實施,在做好成本監審基礎上,地方水司迎來水價調整的窗口期。
《城鎮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國家發改委2021年第46號令)制定城鎮供水價格,以成本監審為基礎,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先核定供水企業供水業務的準許收入,再以準許收入為基礎分類核定用戶用水價格;調價及再談判。
如上海市屬供排水企業服務區域居民用戶水價于2021年調整,第一階梯綜合水價從每立方米3.45元調整為4.05元,其中供水價格由原來的1.92元調整為2.25元(增幅17.19%);第二階梯綜合水價從每立方米4.83元調整為5.8元;第三階梯綜合水價從每立方米5.83元調整為8.79元。
編輯: 趙凡
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 財務咨詢及基礎設施(PPP)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