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2-09-05 15:22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汪茵整理
胡洪營強調,這一模式在城市實行或許有難度,但在鄉鎮、城鄉結合部和農村等具有實施的條件和需求,應該給予充分重視。
胡洪營介紹,區域水生態循環利用系統的優勢如下:(1)促進長效運營管理:水體功能定位向“城市第二水源”拓展。從“看水”到“用水”,可提高管理主動性和積極性;(2)促進三水統籌治理: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協同發展,從被動控制向主動利用轉變;(3)促進污水處理標準制定:破解“污水排放標準”制定面臨的多方面制約,以用定質、以質定管,推動水環境精準治理、科學施策,實現“一地一水一策”。
崇尚研究、精研技術是高質量發展的強本之道
胡洪營表示,崇尚研究,推動技術和工藝的革新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崇尚研究,大興研究之風
胡洪營認為,污水處理廠具有動態性、多樣性,是一個復雜的、活的"生命體”。每個污水廠都可成為鮮活的研究對象、研究基地。研究不僅是研究院和研發中心的事情,廠廠人人“做研究”,將運行數據、運行經驗變成有用信息、研究成果、有用知識,這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為豐富學術研究展示平臺,胡洪營主編了《Water Cycle》期刊,該期刊是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官方期刊,定位為“展示中國水行業成就,提供水行業有用信息,引領水工程科學發展”。胡洪營解釋,這本英文期刊將向世界介紹中國水務行業的進步。我國水工程科學發展基礎比較薄弱,高校開展的主要是基礎科研,離真正的工程比較遠,行業內真正的工程又缺乏系統性研究。胡洪營希望《Water Cycle》可以成為有實踐價值研究成果的展示窗口,歡迎大家來投稿。
為展示中國的水處理技術發展,《Water Cycle》策劃了《強磁化水處理:先進技術與進展應用》專刊。他表示,強磁化水處理是中國水務行業的優勢技術,有理論積累和實踐經驗,目前該技術在國際上的應用相對較少,中國可以在該技術應用探索領域發揮領軍作用。
深刻認識水質水征及其應用價值
胡洪營認為,應當全面、深入認識污水水征水量、水環境水生態、處理技術、處理工藝和水系統等5個重要對象,尤其是水質和水征。
污水高標準處理是水務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但近年來出現了一些盲目提標的現象,包括胡洪營在內的許多業內人士反對盲目提標,但也有不少人從“反對盲目提標”變成了“盲目反對提標”,這也是不可取的。胡洪營認為,污水高標準處理是不可逆的發展方向,高質量發展和水資源循環利用需要污水處理廠高標準處理污水。
然而,高標準處理要求條件下,現有的水質指標、工藝理論、技術知識是否還能滿足實際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胡洪營等提出從污染水平、毒害效應、轉化潛勢、組分特征等方面表征再生水水征的評價體系,深化對水質的認知,從而為處理工藝設計和優化等提供支撐。如前述某造紙廠污水處理案例,胡洪營團隊分析其生物處理出水的水征時發現,有機組分中疏水大分子比例大,據此調換了深度處理工藝順序,將混凝前置到Fenton單元之后,得到了良好效果。
技術工藝精細化研究及其應用價值
技術工藝精細化研究可以幫助污水處理廠事半功倍的實現理想的處理效果。以反硝化濾池-超濾工藝為例,熟悉該工藝的人都了解,該運行過程中,超濾單元的污堵現象比較嚴重,但其原因不十分清楚。胡洪營團隊對進水和出水進行比較后,發現組分不一樣,反硝化濾池出水中占COD不到5%的組分是污堵的主要原因。為解決這一問題,胡洪營團隊對反硝化濾池-超濾工藝進行了優化,調整了臭氧氧化環節和超濾環節的順序,有效地控制了該工藝中的污堵現象。
再以再生水反滲透處理工藝為例,許多污水處理廠為了解決生物污堵問題,常常以消毒預處理手段控制生物污堵程度,但往往適得其反,雖減少了進水中的細菌總數,卻導致長期的生物污堵加重。因為氯消毒導致膜面污堵層厚度和氯抗性細菌豐度增加,而氯抗性細菌豐度增加正是導致污堵加重的重要因素。這個認知與常規的處理手段是相反的,這種情況下,就需要通過精細化的技術工藝研究來解決這一問題。
污水處理與污水廠建設運維技術研發
胡洪營談到,縱觀城市污水處理技術與污水處理廠的發展,從處理原理到技術、核心工藝、關鍵設備、工藝控制、運營管理、廠區利用和廠城融合等不同階段,行業人士應思考自己的技術處于哪個階段。
污水處理技術、污水處理廠建設技術兩者截然不同,污水廠外觀再漂亮,概念堆砌再“高大上”,技術工藝仍然是老一套,那就意味著缺乏強大的技術核心支撐。利用污水廠的空間設置太陽能發電裝置和在房頂上裝備太陽能裝置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空間,值得推廣,但這不是污水處理技術本身的發展。水務行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技術研發和核心競爭力上。
信息化和標準化是高質量發展的強身之道
胡洪營表示,要提高水務行業信息化和標準化水平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污水廠運行數據的信息化與成果化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