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專欄 > 正文

胡洪營:建立區域水生態循環利用系統是水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時間: 2022-09-05 15:22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汪茵整理


工藝優化

以某個造紙廠污水處理工藝為例,優化前,造紙廠深度處理過程為“芬頓-混凝沉淀-外排”。深度處理出水COD平均濃度為84mg/L,難以達到60mg/L的新的COD排放標準。通過工藝優化,調整了處理順序,將混凝沉淀這道程序提前,并未增添額外的工程。

微信圖片_20220905092753.png

通過工藝優化,改變原先不合理的工藝,該造紙廠深度處理出水COD濃度穩定達到60mg/L,達標率為99.3%。出水水質變好后,藥耗與能耗也隨之下降,優化前,噸水處理成本為1.92元,每公斤COD去除成本為6.86元;優化后,2013年該造紙廠噸水處理成本降低至1.64元,每公斤COD去除成本為4.70元。2015年,成本進一步降低,噸水處理成本為1.58元,每公斤COD去除成本為4.67元。工藝優化為企業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再生水利用

目前,污水處理市場中增量項目減少,存量項目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若想挖掘增量項目,或可從再生水入手。

傳統污水處理系統將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而再生水系統則可構建循環體系,排放的尾水經過不同工藝處理后可以被用于景觀利用、工業利用、市政雜用和補充水源地,甚至經過高標準處理后可直接飲用。根據用途的不同,再生水系統可以采用不同工藝進行處理,出廠的再生水定價也可不同,做到將排水變為供水,即產品。

胡洪營分析,城市污水具有水量穩定、水質可控、就近可取的特點,經過再生水系統處理,可成為 “城市第二水源”、“工業第一水源”。再生水利用效益顯著,技術可行,值得大力推進,國家多項政策也對此提出了要求,但是進展并不是太快。

微信圖片_20220905092758.png

2021年1月,發改委等十部委發布《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污水資源化利用上升為國家行動計劃,污水處理進入資源化利用新階段,“十四五”期間和未來15年,將是污水再生利用的快速發展期。

胡洪營表示,污水再生利用對優化供水結構、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供需矛盾和減少水污染、保障水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關于再生水的利用途徑,胡洪營用一句話給出了總結:“自來水能用的地方再生水都能用”。

目前,國家正在起草了一項關于再生水利用效益及其評價方法的國家標準,對效益評價指標、程序和計算方法等進行規定和規范。這樣,再生水利用這條賽道就有了同一把尺子進行衡量,根據利用途徑的不同,可用資源效益、生態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評價指標進行評價。

建立區域水生態循環系統

胡洪營表示,運行優化與再生水利用是實現高效率發展的途徑,那么建立區域水生態循環系統就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行業內都提倡“三水”協同共治,胡洪營則提倡“三水一碳”協同共治,即“水資源保障、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碳排放削減”,以實現“提水質、健生態、保用水、減碳排”的目標。

但同時,胡洪營強調,單項的技術革新難以實現“三水一碳”協同共治。水務行業首要任務不是降碳,而是保水質、保供應、保安全,在此基礎上才能談碳減排。碳減排并非不重要,但其前提是不能影響水質和供水,這是生命線。談雙碳首先要談保安全,因此需要系統性變革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現在的供排水系統是開放性的線性系統,主要包括“上游取水-用水-污水-下游排放”幾個環節,存在依賴域外水資源、水系統彈韌性較差、水資源利用率較低、能源資源消耗大和營養元素流失大等突出問題,其中,土壤營養元素流失問題未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胡洪營解釋,人們所需要的糧食蔬菜都需要農田中的微量元素來支撐,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被植物吸收,進入人體,并隨糞便排出體外,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排放到流域水環境中,沒有返回到農田。這會導致土壤微量元素減少,更為貧瘠,從而讓糧食蔬菜水果中微量元素減少,影響植物生長,使人體微量元素攝取量降低,導致“隱性饑餓”和健康問題。因而當前灰色、低效和高碳的模式不可持續。一些發達國家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是在化肥中添加微量元素,但這同樣是不可持續的方式。

微信圖片_20220905092814.png


糧食種植帶來的土壤微量元素衰減

(該圖引自:任景明主編,五谷輪回,經濟科學出版社,2021)

胡洪營總結,現有供排水系統存在導致“土壤貧營養、水體富營養、處理高排碳和用水難保障”等問題。令人擔憂的是,在土壤肥力至關重要的農村也在采用和城市一樣的供排水模式,行業內應該深入探討農村水環境、水生態的治理模式。農村不適宜照搬城市現有的“城市用水-排水-處理排放-形成污染-治理黑臭水體”模式,如果不顧實地情況照搬照抄,到時候再糾偏就為時已晚。

他認為,面對這種情況,應當構建區域水生態循環系統,通過用水、排水、再生處理環節后,排放至本區域水體中,而非下游地帶,形成循環,實現區域水生態補蓄,滿足城市用水。例如北京有許多湖泊,排放至區域水系的再生水可在市域內存儲起來作為供水水源利用,形成閉環的水循環系統。這樣可以實現水源獨立,不再單獨依賴上游供水。而且再生水系統韌性大,效率高、或可降低能耗、藥耗。

除了水循環,還要注重元素循環,形成水量與元素“雙生態循環”,這是未來鄉鎮建設的理想新模式。在源頭上,將黑水、黃水分開,對糞便進行資源化處理,重新利用至農田;污水通過再生處理廠處理,形成再生水,排放在生態凈化儲存設施,成為新水源,重新補給生產生活用水。再生水廠處理形成的污泥也可在無害化處置后返還農田進行利用。如此一來,便可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編輯: 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