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07-05 09:39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08從小天地走向大理想
【本節概要:養活自己,再求發展,日子會慢慢好起來;找到自己的真實價值所在,并為之努力,而不是為一個別人眼中的或者各路媒體鼓吹的漂浮的價值】
創業成功的案例實際上很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創業本身存在很多未知,客戶、市場競爭、團隊……做成了或者栽大了都有可能。本文采訪對象選擇范圍也有限,并不能說非常全面地展現了8090后環境產業創業者的狀態。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創始人們確實是在創業。startup和business是兩回事,很多人就是做個business,而不是創業。創業這個事是革命精神和科學管理的結合,這是13位環境產業8090后創始人在做的事。
他們都選擇新的細分領域,甚至細分再細分,這是共性,也是必然,因為這些細分領域是相對空白的市場,有機會做成第一,并且成為這個細分市場的規則制定者。在成熟的市政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發電領域,他們已經沒有機會。
60后在他們的黃金年齡趕上了中國環境產業的萌芽以及經商下海潮,比如1963現象【詳見:《環境產業上市公司老板都是哪里人》】。而無論1980年后出生的人里有沒有更聰明更熱情的,他們已經不可能沖破老一代二十年建立的門檻。
按照我以往的認知,8090后的創業者只能從環境產業的邊邊角角,看哪兒還有需求沒被滿足就做一做,懷抱一個大理想,茍且于一片小天地。
但通過對這批創業者的采訪,我覺得中國的環境領域不僅有著積極而又獨特的優勢,也蘊含著巨大的創業機會。或許在環境需求更高、政府管理者相對更成熟的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期待,環境產業新的創業群體會帶來不同的景象。相比沒有下場做過事的人來說,他們將具備不一樣的視野與體驗。
8090后創業者和6070后創業者之間相同的是,他們都有一種激情,他們也都有專業背景。
這種激情是來源于對環境領域的喜愛和自身的能力,而且這個能力是隨著業務逐步滾大的。他們未來也能逐步積累起大規模、高層次的運營和管理經歷。比如,這些創業公司里,最近兩年創立的,員工一般在二三十人,而十年前創立的,員工已經有四五百人,業務量也比較可觀。如果遇到特殊的政策、市場機遇,8090后的創業公司,假以時日,也許也能進入特別一線的陣營。
他們已經知道事情本身是怎么樣的,沒有盲目的沖動和幻想,抱著腳踏實地的信念和一種對風險足夠多的把控和預期,盡最大努力而為之,去換取一個盡可能好的結果。這對于8090后環境產業創業者來講,起碼是一種比較好的心理狀態。
一些創始人明確表達了IPO目標,也有一些較為含蓄地提及。但是否應該放棄IPO信仰,把尋求與同行合并或被巨頭收購作為主攻方向,也是擺在每個創始人/CEO面前的題目,尤其是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公司。
一位創始人就說,我們已經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到了再次選擇方向的時候,向左走,進一步去擴大自己的營收規模和利潤——本來也是這么做的,然后去資本市場;向右走,那就是及早和一些大的國企央企進行合作。
這兩種路徑都有可能,但是純粹的技術驅動,或者用原有創業團隊驅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感覺現在需要賦能。
“再過8個月,他將滿45歲,作為一個男人,這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這是鹽野七生在《羅馬人的故事 IX》中描寫即將登上羅馬皇帝位的馬爾庫斯·圖拉真的話,送給還有幾年甚至十幾年才到45歲的8090后創業者們,也送給有抱負、在創業路上闖蕩的年輕人們。
環境產業創業者們,真的了不起。
參考資料:
1、E20環境產業圈層企業介紹
2、《潘建通:博匯特之治水華年》,2020,中國水網
3、《金控數據楊斌:做時間的朋友,始終為客戶創造價值》,2021,中國水網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