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6-23 11:47
來源: 城建水業(yè)
作者: 唐建國
(3)檢測技術路線:根據排水管道主要節(jié)點之間或與排水口出水的污染物濃度對比,快速確定需要檢測的排水管道、檢查井及需要檢測、調查的內容。
(4)排水管道缺陷檢測:判定排水管道中結構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的類型、位置、數量和狀況。結構性缺陷主要包括:脫節(jié)、破裂、膠圈脫落、錯位、異物侵入等,是導致地下水入滲管道和污水外滲的主要原因;功能性缺陷主要包括:管道內淤泥和建筑泥漿沉積等,不及時清除會影響水體水質和管道排放功能。
3. 混接調查與評估
《指南》中在國內首次提出雨污水管道混接的調查方法。
(1)危害:污水混接進入雨水管道,是雨水排水口旱天和雨天溢流的主要原因。雨水混接進入污水管道,不但占據了污水管道的容量,也會造成污水處理廠雨天因超負荷而溢流。
(2)目的:主要查清雨水、污水管道非法連接的情況。主要包括:市政污水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市政雨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道、市政合流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小區(qū)等雨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道、小區(qū)等污水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小區(qū)等合流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等。混接是排水系統(tǒng)的最大弊病。分流制不是設計出來的,也不是建設出來的,而是后天管理出來的
(3)內容:包括下水等外來水入滲調查等。
【改】
“改”是對各類排水口采取堵、截和其它改造措施,堵住直排污水、截流混接水、防治河水倒灌。排水口治理是“控源截污”一系列措施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技術指南第二章“排水口調查與治理”針對各類排水口存在的問題,給出了排水口治理的對策,介紹了部分新技術。這些對策和技術在實踐中證明是有成效的。其中對于分流制雨污混接,推薦了末端截流的方法,實踐證明這種“截流式分流制”是適合于我國分流制地區(qū)混接改造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對策措施。
末端截流并不影響系統(tǒng)的分流改造,而是兩者互為補充,體現了“大分流,小截流”的理念。
(1)排水口治理
排水口治理必須與有效解決雨污混接、排水管道及檢查井各類缺陷的修復、封堵地下水,以及設施維護管理統(tǒng)籌進行??山Y合“海綿城市”建設和其它措施,有效削減初期雨水污染負荷。
分流制污水直排排水口:封堵、截污、送入污水處理廠。
分流制雨水直排排水口:當地面清掃、澆灑、綠化、餐飲、洗車等通過雨水口的非直接接入污水和初期雨水是引起水體黑臭的主要原因時,可在排水口前或在系統(tǒng)內設置截污調蓄設施。
分流制雨污混接雨水直排排水口:其不能夠簡單地封堵,可增設混接污水截流管道或設置截污調蓄池?;旖游鬯亓魇欠至髦婆潘到y(tǒng),雨污分流治理措施的補充和完善。是“大分流,小截流”理念的具體體現。
分流制雨污混接截流溢流排水口:應在重點實施排水管道雨污混接改造的同時,按照能夠有效截流的要求,對已有混接污水截流設施進行改造或增設截污調蓄設施。排水口改造時,應采取防水體水倒灌措施。
在沿河道無管位的情況下,混接污水截流管道可敷設在河床下;敷設在河床下的混接污水截流管必須采取嚴格的防水體水入滲措施。
合流制直排排水口:按照要求增設截流設施,截流污水接入污水處理系統(tǒng)。排水口改造時,要采取防水體水倒灌措施。
合流制截流溢流排水口:應有效提高合流制截流系統(tǒng)的截流倍數,保證旱天不向水體溢流。
泵站排水口:在排水管道系統(tǒng)完善和治理的同時,根據現有泵站排水運行情況,優(yōu)化運行管理,特別是要降低運行水位,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沿河居民排水口:對近期保留的居民住房,可采用沿河堤掛管、沿河底敷設管道的方法收集污水。
設施應急排水口:增加備用電源和加強設備維護,特別是加強事先保養(yǎng)工作,降低停電、設備事故發(fā)生引起的污水直排。
【修】
"修“”就是針對排水管道和檢查井各類缺陷,有針對性地采取修理措施,特別是要封堵地下水滲入、污水外滲。
因受管材質量控制不嚴格、施工方法不恰當、嚴密性檢查不到位、維護管理跟不上等方面的影響,我國很多地區(qū)的排水管道質量狀況用“不堪入目”和“慘不忍睹”來形容是不為過的。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或者道路塌陷實際上是對管道質量狀況有效的間接反映。
技術指南第四章“排水管道及檢查井修復與治理”主要介紹了目前國內外常用的非開挖修復技術,明確提出了地下水等外來水入滲的治理目標。
(1)原則:排水管道及檢查井修復需要滿足管道的荷載、強度要求、流量要求,修復后的使用年限不應小于30年,經過結構性缺陷修復的污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地下水入滲比例(地下水入滲量和地下水入滲量與污水量之和的比值)不應大于20%(排水區(qū)域地下水滲入量調查法),或地下水滲入量不大于70m3/km·d(排水管段地下水滲入量調查法)。
(2)依據:根據管道存在的結構性缺陷,評估判斷管道的損壞程度,并依據評分結果給出管道的修復建議。鑒于地下水入滲的危害性,本指南強化了導致入滲缺陷的權重。目前排水管道檢測、開挖修理和非開挖修理技術已十分成熟,解決滲漏和其它結構性缺陷問題已不是難題。
【分】
“分” 就是采取有效對策,治理雨污混接,讓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實現雨污分流。
技術指南第四章“排水管道及檢查井修復與治理”給出了雨污混接治理的具體方法,或者說具體要求更為恰當。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中,雨水和污水管道互為混接,雖然沒有被稱之為缺陷,但是混接卻是排水系統(tǒng)的“毒瘤”,危害極大。排水口“常流水”和污水處理廠雨天超量是混接問題表現。
雨污混接改造同樣也是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重要內容和工作,而雨污混接問題的解決沒有捷徑。只有在調查的基礎上,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一個混接點、一個混接點地改造。要是加強管理,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能否實現真正的分流,是檢驗排水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混接改造也是黑臭水體整治的重要內容,必須列入“一河一策”中。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