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2-12 13:34
來源: 道PPP
作者: 薛濤、湯明旺
越是強調運營的“真”,將倒逼社會資本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從而產生產業升級的正外部性,激勵社會資本不斷在技術和運營管理上創新、提質增效,由此又反過來更有效保障PPP的目標達成。
(二)不同市政環保PPP運營屬性分析
E20環境平臺對市政環保領域PPP的四分類中,各類項目的運營屬性強弱不同。其中,A類、B類和D類均具有真正意義上的運營屬性。
C類非以量計價的政府付費類,通常采用可用性付費+運維服務費的付費方式,因此處理不當很容易出現“工程化”、“假運營”或“輕運營”。以水務行業為例,C類項目在水務等領域占比多,且中標社會資本已出現建筑、工程、園林等企業占據半邊天的局面。
圖1 PPP分類下大水務規模分布 (單位:億元)
圖2 不同性質的企業對項目類型的偏好-大水務C類型
注:根據E20對環境產業企業的方陣分類,A方陣是指重資產環境集團;B方陣是指區域環境服務集團;C方陣是指環境產業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D方陣是指裝備、材料生產制造商。
(三)規范重在C類政府付費類運營與績效
財辦金〔2017〕92號文之后的PPP,規范是行穩致遠的基本前提,也必然要求做真運營、做實績效。其中A、B、D類項目運營屬性很強,側重強調針對性的核心邊界和機制設計,規范起來較為容易;而C類非以量計價的政府付費類項目則應聚焦在長期維護績效難以簡單達成的“復雜”項目上予以實施,使其運營維護的屬性更強或具有“準經營”屬性,此類項目的數量、投資規模、建設內容、績效標準和按效付費機制應成為PPP規范的重點領域。
總之,PPP規范時代,真運營和真績效是公共服務質量高效供給的核心,是對PPP初心最好的遵循。
編輯: 趙凡
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基礎設施投融資咨詢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