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池、水塔之清洗 清洗時,應徹底清除水池、水塔之沉淀物、雜質,并檢修有關各項設備。 1-1工作計劃 貯水槽清洗工作之內容隨著槽之容量、形狀、設置場所、建筑物之種類而有差異,應于事前進行調查,確實掌握現場狀況,并且和有關人員詳細討論、協調,擬訂妥善之工作計畫,作為工作進行之方針。 事前所應調查之事項如下: 建筑物之地址、電話號碼。 管理人員(負責人)姓名。 自來水公司所在地營運(服務)所。 蓄水池之進流量(m3/min)。 進流量可由水表讀數得之,由此進流量可預先推算關閉進水閥的時間。 水塔抽水機之抽水量(m3/min)。 確定抽水機自動停止所需要的時間。 該建筑物一天之用水量(m3/日)。 是否有直接水管。 其它必要事項。 1-2工作之進行 1-2-1準備工作 決定實際作業及監督人員,明確劃分其責任與權限。 準備計劃表,于清洗工作進行前四、五天,對用戶及所有相關人員發出停水通知。 向自來水公司所在地營運(服務)所提出申報。 檢查工作人員健康狀況準備更新、涂裝及其它工事所必須之機械器材及各項消耗品。 消毒所需使用之機械、器具及衣物。 考慮停水時間,預先關閉蓄水池之進水閥,以盡量避免水量之浪費。 貯水槽之清洗工作看起來很簡單,所以在作進行時,經常容易掉以輕心,因此而導致意外事件發生之例屢見不鮮。 所以,在工作時必須注意安全,充分作好準備工作。 1-2-2工作要領 (1) 關閉進水閥 事先計算進水量及用水量,決定進水閥關閉之時間,避免水量之浪費。 (2) 環境之整理 整理抽水機,貯水槽周圍(尤其是人孔,控制盤附近)之環境。 (3) 消毒機械器具 現場所需使用之各種機械,器材應先經過消毒。 (4) 清洗過程中電源之使用 電源之使用,必須確定其安全性。 (5) 排水:查看排水口附近之情形,確定其安全,暢通時方可排水。 蓄水池:水排放于位于地下之排水槽時,應避免溢出,若排放于屋外之排水溝時,應注意不要使水溢出于附近及道路上。 水塔:注意雨水排水口是否有淤積情形,雨水排水管是否有溢出情事。 (6) 抽風機之裝置 安裝抽風機,以保障工作安全。 (7) 消毒液 在蓄水池及水塔前預備濃度50~100ppm之次氯酸鈉溶液,以供進入前消毒手套及長靴。 (8) 槽內之照明 照明器具應為防火防爆型,且亮度應適合工作需要。 (9) 排水 使用抽水機迅速抽除殘留于槽內之積水。 (10)進水口(浮球開關等)之檢修 排出殘余積水時,同時檢修浮球開關。清洗工作完成后,將進水閥開關兩、三次,以排出積存其間之紅水。 (11)入口處之清掃 清除人孔框,人孔蓋之鐵銹,最好能涂上防銹漆。 (12)清洗前,槽內之檢查及攝影(彩色) 清洗工作進行之先,檢查槽內壁是否有龜裂、損壞及是否有污水流入等異常情形,攝影工作有助于此工作之進行。(攝影時,應注意鏡片之清潔)。 (13)管線、水閥及電極棒等之清掃 清除槽內各管線、水閥及電極棒之鐵銹,在清除電極棒之鐵銹時,須特別小心以避免損壞,除銹工作完成后,需確定各電極之功能是否正常。 (14)洗凈 使用高壓洗凈機以自來水洗凈。為達到良好之清洗效果,應依洗凈機之種類決定噴洗之角度及與壁面之距離。 清洗之順序依次為出入口周圍,進水管等水管部份、頂板、壁面及底部。 (15)機器設備之檢查,應檢查下列事項: 內部支撐狀況。 浮球開關。 水位警報裝置。 吸水管及逆止閥。 通氣管。 各水閥。 溢流管與排放口之間隙。 排水管。 電氣配線。 除給水管外,是否有其它管線相通。 其它。 (16)清點所使用之各項機械器具 確定未遺留任何器具于槽內。 (17)清洗后之攝影(彩色) 與清洗前所取角度應相同,以便于比較。 (18)槽內之消毒 參見下節。 (19)進水 記錄水表指針后,開啟進水閥。 (20)水塔之清洗 清洗原則與蓄水池相同。在無法使用高壓洗凈機時,可以尼龍刷除去污垢。 (21)清洗完畢 洗凈、消毒后,蓄水池及水塔開始進水,應檢查槽內及給水龍頭處之水質。(自由余氯在0.2ppm以上,色度應在5度以下,濁度應在2度以下,且不得有異常之臭味)。 (22)清洗后之善后處置 確定人孔蓋已上鎖,由各水龍頭排出空氣及紅水。 (23)采水樣 全部工作完成后,應采水樣進行一般及細菌檢驗。日后,提出工作報告時應同時附上水質檢驗結果以供委托人參考。 1-2-3清洗時機器之使用 清洗時應依現場之實際情形,選擇適合之機種,其基本原則為安全及高效率。使用前應詳閱說明書,以 避免操作不當。 以下簡單說明幾種常用機器之使用原則: (1)抽水機、抽風機及照明器具 抽水機 用以抽除殘留于槽內之水。可依現場情形選擇適合之機型使用,放下或拉上抽水機時,必須使用繩索,絕對不可使電線曲折,絞扭而致斷裂。 抽風機 清洗工作進行時應抽換空氣,以確保安全。使用時,應選擇品質良好構造安全者,操作時,應注意勿使電線或其它物質卷入,并且應避免人體觸及扇葉而受傷。 照明器具 應為防水防爆型,并能供給適當之亮度。需特別注意橡皮墊密接部份,避免因浸水而發生漏電,觸電事故。 (2)高壓洗凈機 使用高壓洗凈機可達迅速且衛生之清洗目的。 清洗水池時,應事先預備所需之水量。 調整洗凈機V型皮帶之張度。 檢查馬達曲軸箱部份機油之量及是否潔凈。 定期調整,保養性能。 使用時應注意不要直接噴射到人體。 (3)殘余水處理機(小型抽水機) 洗凈后殘留于池中無法完全排出之水,應以抽水機完全抽除。 清除濾網上之污物。 避免吸入砂、石等而磨損扇葉。 定期更新機器之消耗部份,調整之以保養其性能。 (4)余氯測定器及色度、濁度測定裝置 采取清洗后貯水槽內及給水龍頭之水樣,進行簡易之水質檢查 自由余氯之含量應在0.2ppm以上。 色度、濁度測定裝置之標準液應每兩個月更換一次。 測定時,雙手應保持清潔,并注意不要損壞測定裝置。 (5)刷子、水桶及其它清洗用具一套。 槽內金屬部份 使用尼龍刷清除電極棒、浮球開關等之鐵銹。 槽內壁、槽底部 鋼板制貯水槽腐蝕情形嚴重時,刷洗時應注意,勿使鋼板產生小孔。 FRP制貯水槽,使用刷子、尼龍布等可有效地去除污垢。 2.水池、水塔之消毒 正確的消毒方法,才能有效地達到消毒之目的,以清水(自來水)洗凈后,再以高濃度之氯溶液(余氯50~100ppm)進行噴霧消毒,可達良好之消毒效果。若以含有濁度之水進行洗凈工作時,消毒效果將減低。 2-1 消毒液之配制 2-1-1 注意事項 次氯酸鈉溶液直接接觸到皮膚時會有刺痛之感覺。 使用時需特別注意不可碰到眼睛,如碰到眼睛應立即以清水沖洗,并且馬上送醫院作適當之處理。 衣服、鞋子等接觸到次氯酸鈉溶液時會導致褪色或破洞。 該溶液亦可能損傷機械器材。所以在使用時應特別小心,操作時最好戴橡皮手套。 2-1-2 次氯酸鈉溶液 次氯酸鈉溶液含有次氯酸鈉鹽及氯氣,通常可由氯氣和氫氧化鈉(荷性鈉)反應而得。 此溶液為堿性,初制成時有效氯之含量為15%左右,貯存3-4個月后,濃度可能減半。 市面上出售之次氯酸鈉溶液,廠牌及名稱各有不同,一般而言,應貯存于冷暗之處。 2-1-3 50~100ppm濃度消毒液之配制 配制消毒液時應考慮所使用之水量及藥劑之有效氯濃度。 次氯酸鹽溶液之配制,可以下式簡單表示: Q=(V·D)/A Q:次氯酸鈉溶液之需要量(g) V:欲配置之溶液體積() D:欲配置溶液之有效氯濃度(ppm) A:所使用次氯酸鈉溶液之濃度(%) 例1 試以有效氯濃度5%之次氯酸鈉溶液,配置50ppm之氯液。 Q= 即需要次氯酸鈉溶液1000(g)。 例2 試以5%之次氯酸鈉溶液配制100ppm之氯液。 Q==60(g) 即需要次氯酸鈉溶液60g。 實際使用時,可參考以下之換算表。 有效氯濃度5%時之換算表。 液氯總量 | 氯液濃度 | (水+次氯酸鈉溶液) | 50ppm | 100ppm | 10 | 10g | 20g | 30 | 30g | 60g | 50 | 50g | 100g | 100 | 100g | 200g | 2-1-4有效氯 氯劑之強度,處理能力等,可以有效氯濃度表示。加藥量及殘余量之有效氯濃度可以ppm表示,而所使用氯劑之有效氯濃度則以%表示。 1kg氯氣相當于下列藥品之量。 強效漂白粉(有效氯65-75%)1.5kg 漂白粉("30-35%)3.0kg 次氯酸鈉溶液("15%)5.0 "("10%)10.0 "("5%)15.0 2-2槽內消毒 消毒時應特別注意工作人員之安全與衛生。為防止工作人員攜帶病菌進入槽內,應使工作人員穿著干凈之衣服,所使用之長靴、手套、雨衣等應預先以50~100PPM之氯液消毒。 2-2-1使用高壓洗凈機以50~100ppm之氯液消毒水池以清水洗凈后,再以氯水噴霧消毒,為保障工作安全,從事消毒工作時應著雨衣、頭盔,并使用口罩、護目鏡。消毒之順序,依次為人孔周圍→頂板→壁面→底部。 2-2-2消毒工作應實施兩次 第一次消毒后,放置30分鐘以上進行第二次消毒,放置30~60分鐘。消毒工作完成后,不得再進入貯水槽內。 貯水槽內部之涂襯,不僅可防蝕、防銹、延長使用年限,而且可以防止細菌附著于內壁,確保水質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