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資源> 標準 > 正文

水處理劑 聚合氯化鋁

標準類型 國家標準 實施日期
發文單位 化學工業部
標準號 GB 15892-1995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國 家 標 準


水處理劑 聚合氯化鋁

Water treatmint chemicals-Poly aluminium chloride
Water treatmint chemicals-Poly aluminium chloride
GB 15892-1995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水處理劑聚合氯化鋁的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水處理劑聚合氯化鋁。該產品主要用于飲用水、工業用水和各種污水的處理。
  示性式[AI2(OH2)nCI6-n]m

2 引用標準
  GB 191 包裝貯運圖示標志
  GB/T 601 化學試劑 滴定分析( 容量分析)用標準溶液的制備
  GB/T 602 化學試劑 雜質測定用標準溶液的制備
  GB/T 603 化學試劑 試驗方法中所用制劑及制品的制備
  GB/T 6102 化學試劑 砷測定通用方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法)
  GB/T 6678 化工產品采樣總則
  GB/T 6682 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
  GB/T 9723 化學試劑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通則

3 技術要求
3.1 外觀:液體產品是無色、淡灰色、淡黃色或棕褐色透明或半透時液體,無沉淀。固體產品是白色、淡灰色、淡黃色或棕褐色晶?;蚍勰?。
3.2 水處理劑聚合氯化鋁應符合表1要求。
                    表1

指 標 名 稱 指     標
飲用水處理用 非飲用水處理用
液體 固體 液體 固體
優等品 一等品 優等品 一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相對密度(20C)       ≥ 1.21 1.19 - - 1.19 1.18 - -
氧化鋁(AI2O3)含量,%   ≥ 12.0 10.0 32.0 29.0 10.0 9.0 29.0 27.0
鹽基度,% 60.0~85.0 50.0~
85.0
60.0~
85.0
50.0~
85.0
50.0~
85.0
45.0~
85.0
50.0~
85.0
45.0~
85.0
水不溶物含量,%     ≤ 0.2 0.5 0.5 1.5 0.5 1.0 1.5 3.0

                      續 表1

指 標 名 稱 指    標
飲用水處理用 非飲用水處理用
液體 固體 液體 固體
優等品 一等品 優等品 一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一等品 合格品
pH(1%水溶液) 3.5~5.0
硫酸根(SO42-)含量,%  ≤ 3.5 9.8  
氨態氮(N)含量,%    ≤ 0.01 0.03 0.03 0.09
砷(As)含量,%     ≤ 0.0005
錳(Mn)含量,%     ≤ 0.0025 0.015 0.0075 0.045
六價格 (Cr6+)含量,%  ≤ 0.0005 0.0015
汞(Hg)含量,%     ≤ 0.00002
鉛(Pb)含量,%     ≤ 0.001 0.003
鎘(Cd)含量,%     ≤ 0.0002 0.0006

4 試驗方法
  試驗方法中,除特殊規定外,只應使用分析純試劑和符合GB/T 6682中規定的三級水。
  試驗中所需標準溶液、雜質標準溶液、制劑及制品,在沒有注明其他規定時,均按照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規定制備。
4.1 相對密度的測定(密度計法)
4.1.1 方法提要
  由密度計在被測液體中達到平衡關態時所浸沒的深度,讀出該液體的相對密度。
4.1.2 儀器、設備
4.1.2.1 密度計:分度值為0.001;
4.1.2.2 恒溫水?。嚎煽販囟?0±1ºC;
4.1.2.3 溫度計:分度值為1ºC;
4.1.2.4 量筒:250或500mL。
4.1.3 分析步驟
  將液體聚合氯化鋁試樣注入清潔、干燥的量筒內,不得有氣泡。將量筒量于20±1ºC的恒溫水浴中。待溫度恒定后,將密度計緩緩地放入試樣中。待密度計在試樣中穩定后,讀出密度計彎月面下緣的刻度(標有讀彎月面上緣刻度的密度計除外),即為20ºC時試樣的相對密度。
4.2 氧化鋁(AI2O3)含量的測定
4.2.1 方法提要
  在試樣中加酸使試樣解聚。加入過量的乙二胺四乙配二鈉溶液,使其與鋁及其他金屬離絡合。用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滴定剩余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再用氟化鉀溶液解析出絡合鋁離子,用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解析出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鈉。
4.2.2 試劑和材料
4.2.2.1 硝酸(GB/T 626):1+12溶液;
4.2.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鈉(GB/T 1401):c(EDTA)約0.05mol/L溶液。
4.2.2.3 乙酸鈉緩沖溶液:
  稱取272g乙酸鈉(GB/T 693)溶于水,稀釋至1000mL,搖勻。
4.2.2.4 氟化鉀(GB/T 1271):500g/L溶液,貯于塑料瓶中。
4.2.2.5 硝酸銀(GB/T 670):1g/L溶液;
4.2.2.6 氯化鋅:c(ZnCI2)=0.0200mol/L標準滴定溶液;
  稱取1.3080g高純鋅(純度99.99%以上),精確至0.0002g,置于100mL燒杯中。加入6~7mL鹽配(GB/T 622)及少量水,加熱溶解。在水浴上蒸發到接近干涸。然后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4.2.2.7 二甲酚橙:5g/L溶液。
4.2.3 分析步驟
  稱取8.0~8.5g液體試樣或2.8~3.0g固體試樣,精確至0.0002g,加水溶解,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用移液管移取20mL,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2mL硝酸溶液(4.2.2.1),煮沸1min。冷卻后加入2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液(4.2.2.2),再用乙酸鈉緩沖溶液(4.2.2.3)調節pH約為3(用精密pH試紙檢驗),煮沸2min。冷卻后加入10mL乙酸鈉緩沖溶液(4.2.2.3)和2~4滴二甲酚橙指示液(4.2.2.7),用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4.2.2.6)滴定至溶液由淡黃色變為微紅色即為終點。
  加入10mL氟化鉀溶液(4.2.2.4),加熱至微沸。冷卻,此時溶液應呈黃色。若溶液呈紅色,則滴加硝酸(4.2.2.1)至溶液呈黃色。再用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4.2.2.6)滴定,溶液顏色從淡黃色變為微紅色即為終點。記錄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V)。
4.2.4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氧化鋁(AI2O3)含量(x1)按式(1)計算:
          x1=Vc×0.050 98/m×20/500 × 100=Vc×127.45 / m       (1)
式中:V——第二次滴定消耗的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C——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的實際濃度,mol/L;
   m——試料的質量,g;
   0.050 98——與1.00mL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c(ZnCI2)=1.000mol/L]相當的以克表示的氧化鋁的質量。
4.2.5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結果,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液體產品不大于0.1%,固體樣品不大于0.2%。
4.3 鹽基度的測定
4.3.1 方法提要
  在試樣中加入定量鹽酸溶液,以氟化鉀掩蔽鋁離子,以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
4.3.2 試劑和材料
4.3.2.1 鹽酸(GB/T 622):c(HCI)約0.5mol/L溶液;
4.3.2.2 氫氧化鈉(GB/T 629):c(NaOH)約0.5mol/L標準滴定溶液;
4.3.2.3 酚酞(GB/T 10729):10g/L乙醇溶液;
4.3.2.4 氟化鉀(GB/T 1271):500g/L溶液。
  稱取500g氟化鉀,以200mL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餾水溶解后,稀釋至1000mL 。加入2mL酚酞指示液(4.3.2.3)并用氫氧化鈉溶液(4.3.2.3)或鹽酸溶液(4.3.2.1)調節溶液呈微紅色,濾去不容物后貯于塑料瓶中。
4.3.3 分析步驟
  稱取約1.8g液體試樣或約0.6g固體試樣,精確到0.0002g。用20~30mL水移入250mL錐形瓶中。再用移液管加入25mL鹽酸溶液。蓋上表面皿,在沸水浴上加熱10min,冷卻至室溫。加入25mL氟化鉀溶液(4.3.2.4),搖勻。加入5滴酚酞指示液(4.3.2.3),立即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4.3.2.2)滴定至溶液呈現微紅色即為終點。同時用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餾水作空白試驗。
4.3.4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百分比表示的鹽基度(x2)按式(2)計算:
       x2 = (V0-V)c×0.01699/mx1/100 × 100 = (V0-V)c×169.9/mx1        (2)
式中:V0——空白試驗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測定試樣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c——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的實際濃度,mol/L;
   m——試料的質量,g;
   x1——4.2條測得的氧化鋁含量,%;
   0.01699——1.00mL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c(NaOH)=1.000mol/L]相當的以克表示的氧化鋁(AI2O3)的質量。
4.3.5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大于2.0%。
4.4 水不溶物含量的測定
4.4.1 儀器、設備
  電熱恒溫干燥箱:10~200ºC。
4.4.2 分析步驟
  稱取約10g液體試樣或約3g固體試樣,精確至0.01g。置于1000mL燒杯中,加入500mL水,充分攪拌,使試樣最大限度溶解。然后,在布氏漏斗中,用恒重的中速定量濾紙抽濾。
  將濾紙連同濾渣于100~105ºC干燥至恒重。
4.4.3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水不溶物含量(x3)按式(3)計算:
             x3 = m1-m2/m × 100         (3)
式中:m1——濾紙和濾渣的質量,g;
   m2——濾紙的質量,g;
   m——試料的質量,g;
4.4.4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液體樣品不大于0.03%,固體樣品不大于0.1%。
4.5 pH的測定
4.5.1 試劑和材料
4.5.1.1 pH=4.00的苯二甲酸氫鉀(GB 6857)pH值標準溶液;
4.5.1.2 pH=9.18的四硼酸鈉(GB 6856)pH值標準溶液;
4.5.2 儀器、設備
4.5.2.1 酸度計:精度0.1pH;
4.5.2.2 玻璃電極;
4.5.2.3 甘汞電極。
4.5.3 分析步驟
  稱取1.0g試樣,精確至0.01g。用水溶解后,全部轉移到1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搖勻。
  用pH4.00及pH9.18的標準溶液進行酸度計定位。再將試樣溶液倒入燒杯,將甘汞電極和玻璃電極浸入被測溶液中,測其pH值(1min內pH值的變化不大于0.1)。
4.6 硫酸根(SO42-)含量的測定(重量法)
4.6.1 方法提要
  在0.04~0.07mol/L的鹽酸介質中,硫酸鹽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將沉淀灰化灼燒后,稱重即可計算出硫酸根的含量。
4.6.2 試劑和材料
4.6.2.1 鹽酸(GB/T 622):1+23溶液;
4.6.2.2 氯化鋇(GB/T 652):50g/L溶液;
4.6.2.3 硝酸銀(GB/T 670):1g/L溶液;
4.6.3 分析步驟
  稱取約1.8g液體試樣或約0.6g固體試樣,精確至0.001g。置于是400mL燒杯中,加入200mL水和35mL鹽酸溶液(4.6.2.1)煮沸2min。趁熱緩慢滴加10mL氯化鋇溶液(4.6.2.2),繼續加熱煮沸后冷卻放置8h 以上。用慢速定量濾紙過濾,用熱蒸餾水洗滌至濾液無CI-[用硝酸銀溶液(4.6.2.3)檢驗]。將濾紙與沉淀置于已在800ºC下恒重的坩堝內,在電爐上灰化后移至高溫爐內,于800±25ºC下灼燒至恒重。
4.6.4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硫酸根(SO42-)含量(x4)按式(4)計算:
           x4=(m1-m2)×0.4116/m × 100=(m1-m2)×41.16 / m     (4)
式中:m1——硫酸鋇沉淀和坩堝的質量,g;
   m2——坩堝的質量,g;
   m——試料的質量,g;
   0.4116——硫酸鋇換算成硫酸根的系數。
4.6.5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大于0.1%。
4.7 氨態氮(N)含量的測定
4.7.1 方法提要
  在試樣中加入碳酸鈉溶液使試樣在pH小于7 的條件下均相沉淀,取其上層清液用鈉氏比色法測定氨態氮。
4.7.2 試劑和材料
4.7.2.1 硫酸(GB/T 625):1+35溶液;
4.7.2.2 碳酸鈉(GB/T 639):30g/L溶液;
4.7.2.3 酒石酸鉀鈉(GB/T 1288):50g/L溶液;
4.7.2.4 無氨蒸餾水;
4.7.2.5 氨態氮標準儲備溶液:1.00mL溶液中含0.1mgN;
4.7.2.6 氨態氮標準溶液:1.00mL溶液含有0.010mgN;
  用移液管移取10mL氨態氮標準儲備溶液(4.7.2.5) ,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無氨蒸餾水平線(4.7.2.4)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用時現配。
4.7.2.7 納氏試劑。
4.7.3 儀器、設備
  分光光度計。
4.7.4 分析步驟
4.7.4.1 工作曲線的繪制
  a. 在六只5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氨態氮標準溶液(4.2.7.6)0、2.00、4.00、6.00、8.00、10.00mL,加入無氨蒸餾水(4.7.2.4)至刻度。
  b. 加入1mL酒石酸鉀鈉溶液(4.7.2.3),塞緊搖勻。然后再加入2mL 納氏試劑(4.7.2.7) ,塞緊搖勻。靜置顯色10~15min。
  c. 在波長425cm處,用1cm吸收池,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吸光度。
  d. 以氨態氮含量(µ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4.7.4.2 測定
  稱取約10g 液體試樣或約3.3.g固體試樣,精確至0.01g。用無氨蒸餾水(4.7.2.4),溶解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無氨蒸餾水(4.7.2.4)稀釋至刻度,搖勻。用移液管移取5mL此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1.5mL硫酸溶液(4.7.2.1) 和20mL無氨蒸餾水(4.7.2.4) 搖勻。加入5mL碳酸鈉溶液(4.7.2.2) 再搖勻。用無氨蒸餾水(4.7.2.4)稀釋至刻度,搖勻后倒入干凈干燥的100mL量筒內靜置2h。
  移取量筒內50mL上層清液置于50mL 比色管中,按工作曲線的繪制(4.7.4.1)中b、c步驟操作,測定吸光度。
4.7.5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氨態氮(N) 含量(x5)按式(5) 計算:
          x5 = mn×10-6 / m × 5/100 × 5/100 × 100 = mn×0.004 / m       (5)
式中:mn——從工作曲線上查得的氨態氮含量,µg;
   m——試料的質量,g;
4.7.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液體樣品不大于0.001%,固體樣品不大于0.002%。
4.8 砷含量的測定
4.8.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質中,將砷還原成砷化氫氣體,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一三乙基胺三氯甲烷吸收液吸收砷化氫氣體,形成紫紅色物質,用光度法測定。
4.8.2 試劑和材料
4.8.2.1 無砷鋅(GB/T 2304);
4.8.2.2 三氯甲烷(GB/T 682);
4.8.2.3 硫酸(GB/T 625):1+1溶液;
4.8.2.4 碘化鉀(GB/T 1272):150g/L溶液;
4.8.2.5 氯化亞錫鹽酸溶液:
  將40g氯化亞錫(GB/T 638)溶于100mL鹽酸(GB/T 622)中。保存時可加入幾粒金屬錫,貯于棕色瓶中。
4.8.2.6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一三乙基胺三氯甲烷吸收液:
  稱取1.0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研碎后,邊研磨邊加入100mL三氯甲烷(4.8.2.2)。然后加入18mL三乙基胺,再用三氯甲烷(4.8.2.2)稀釋至1000mL ,搖勻。靜置過夜。用脫脂棉過濾,保存于棕色瓶中,置冰箱中保存。
4.8.2.7 砷標準儲備溶液1.00mL溶液中含0.1mgAs;
4.8.2.8 砷標準溶液:1.00mL溶液中含0.0025mgAs;
  移取5mL砷標準儲備溶液(4.8.2.7),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用時現配。
4.8.2.9 乙酸鉛脫脂棉。
4.8.3 儀器、設備
4.8.3.1 分光光度計;
4.8.3.2 定砷器:符合GB/T 6102中第5.3條之規定。
4.8.4 分析步驟
4.8.4.1 工作曲線的繪制
  a. 在6個干燥的定砷瓶中,依次加入0、1.00、2.00、3.00、4.00、5.00mL砷標準溶液(4.8.2.8),再依次加入30、29、28、27、26、25mL水使溶液總體積為30mL。
  b. 在各定砷瓶中加入4mL硫酸溶液(4.8.2.3),2mL碘化鉀溶液(4.8.2.4)和2mL氯化亞錫鹽酸溶液(4.8.2.5),搖勻。靜置反應20min。再各加入5±0.1g無砷鋅(4.8.2.1),立即將塞有乙酸鉛脫脂棉(4.8.2.9)并盛有5.0mL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銀一三乙基胺三氯甲烷吸收液(4.8.2.6)的吸收管裝在定砷瓶上,反應50min。取下吸收管(勿使液面倒吸),用三氯甲烷(4.8.2.2)將吸收液補充至5.0mL,混勻。
  c. 在波長510mm處,用1cm吸收池,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吸光度。
  d. 以砷含量(µ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4.8.4.2 試樣溶液的制備
  稱取約10g液體試樣或約3.3g固體試樣,精確至0.01g,置于100mL蒸發皿中。加入10mL硫酸(4.8.2.3),在沸水浴上蒸至近干。冷卻,以熱水溶解(如有不溶物應過濾除去),再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此保留液A用于錳、六價鉻、汞的測定。
  移取10mL試樣溶液(4.8.4.2)于定砷瓶中,加入20mL水。然后按工作曲線的繪制(4.8.4.1)中的b、c步驟操作,測定吸光度。
4.8.5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砷含量(x6)按式(6)計算:
        x6 = mn×10-6 / m×10/100 ×100 = mn×0.001 / m         (6)
式中:mn——從工作曲線上查得的砷含量,µg;
   m——試料的質量,g;
4.8.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液體樣品不大于0.0001%,固體樣品不大于0.0002%。
4.9 錳含量的測定
4.9.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9.1.1 方法提要
  在鹽酸介質中,鋁基體中的微量錳可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
4.9.1.2 試劑和材料
  a. 鹽酸(GB/T 622):1+1溶液;
  b. 硝酸(GB/T 626) :1+1溶液;
  c. 錳標準儲備溶液:1mL溶液含1.00mgMn;
  稱取1.000g高純錳(純度99.9%以上),精確至0.0002g,置于200mL燒杯中。加入2mL硝酸溶液(4.9.1.2b) 和100mL水,加熱溶解。冷卻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d. 錳標準溶液:1mL 溶液含0.01mgMn;
  移取5mL錳標準儲備溶液(4.9.1.2c),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用時現配。
4.9.1.3 儀器、設備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光源:錳空心陰極燈;
  火焰:空氣一乙炔;
  波長:279.5mm。
4.9.1.4 分析步驟
  a. 工作曲線的繪制
  在6只1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0、3.00、6.00、9.00、12.00、15.00mL錳標準溶液(4.9.1.2d),再各加2mL鹽酸溶液(4.9.1.2a),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按GB 9723之規定測定吸光度。
  以錳含量(µ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b. 試樣溶液的制備
  稱取約10g液體試樣或約3.3g固體試樣,精確至0.01g,置于200mL燒杯中,加入20mL鹽酸溶液(4.9.1.2a)和100mL水。使試樣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c. 測定
  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按GB 9723之規定測定其試樣溶液的吸光度。
4.9.1.5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錳含量(x7)按式(7)計算:
      x7 = mn×10-6 / m×100/1000 × 100 = mn×0.001 / m         (7)
式中:mn——從工作曲線上查得的錳含量,µg;
   m——試料的質量,g;
4.9.1.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液體樣品不大于0.0005%,固體樣品不大于0.0015%。
4.9.2 高碘酸鉀光度法
4.9.2.1 方法提要
  在硫酸-硝酸-磷酸介質中,用高碘酸鉀氧化顯色,在波長為525mm處測其吸光度。
4.9.2.2 試劑和材料
  a. 硝酸(GB/T 626);
  b. 磷棧(GB/T 1282);
  c. 硫酸(GB/T 625):1+1溶液;
  d. 高碘酸鉀(HG/T 3-1158):5.0g/L溶液;
  稱取5.0g高碘酸鉀,用50mL水溶解。加入20mL硝酸(4.9.2.2a),用水稀釋至100mL,搖勻。貯于棕色瓶中,有效期5天。
  e.亞硝酸鈉(GB/T 633):20g/L溶液;
  f. 錳標準溶液:1.00mL溶液含0.10mg錳;
  g. 無還原劑水。
  在1000mL水中緩慢加入10mL硫酸溶液(4.9.2.2c) ,煮沸,加入2g高碘酸鉀(HG/T 3-1158),再微沸10min ,靜置冷卻。
4.9.2.3 儀器、設備
  分光光度計。
4.9.2.4 分析步驟
  a. 工作曲線的繪制
  (1)在6只250mL錐形瓶中,依次加入0、0.50、1.00、1.50、2.00、2.50mL錳標準溶液(4.9.2.2f)。再各加入15mL硫酸溶液(4.9.2.2c)、10mL硝酸(4.9.2.2a)、5mL磷酸(4.9.2.2b),稀釋至70mL。加入10mL高碘酸鉀溶液(4.9.2.2d),煮沸至出現紅色,并保持微沸20min。冷卻,分別移入已用于還原劑水(4.9.2.2g)洗滌過的100mL容量瓶中,用無還原劑水(4.9.2.2g)稀釋至刻度,搖勻。
  (2)在波長525nm處,用1cm吸收池,以蒸餾水為參比,測定各標準試液的吸光度A'0、A'1、A'2、A'3、A'4、A'5。
  (3)在各容量瓶中滴入2滴亞硝酸鈉溶液(4.9.2.2e),搖勻。試液褪色后,在波長525mm處,用1cm吸收池,以蒸餾水為參比,測定各標準試液的吸光度B0、B1、B2、B3、B4、B5
  (4)計算各標準試液的吸光度
  A1 = (A'1-B1) = (A'0-B0)
  A2 = (A'2-B2) = (A'0-B0)
  A3 = (A'3-B3) = (A'0-B0)
  A4 = (A'4-B4) = (A'0-B0)
  A5 = (A'5-B5) = (A'0-B0)
  以錳含量(µ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b. 測定
  移取10mL由測定砷得到的保留液A(4.8.4.2),移入250mL錐形瓶中。以下按工作曲線的繪制(4.9.2.4a)中加入錳標準溶液以后的步驟操作,測出試樣溶液的吸光度An
4.9.2.5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錳含量(x7)按式(8)計算:
     x7 = mn×10-6 / m×10/100 × 100 = mn×0.001 / m         (8)
式中:mn——從工作曲線上查得的錳含量,µg;
   m——測定砷時試樣溶液制備(4.8.4.2)中的試料質量,g;
4.9.2.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液體樣品不大于0.0005%,固體樣品不大于0.0015%。
4.10 六價鉻含量的測定
4.10.1 方法提要
  在硫酸介質中,六價鉻能與二苯基碳酰二肼生成穩定的紫紅色絡合物,可在最大吸收波長540mm處進行光度測定。三價鐵離子的干擾可用碗酸鹽消除。
4.10.2 試劑和材料
4.10.2.1 硫酸(GB/T 625):1+6溶液;
4.10.2.2 二苯基碳酰二肼(HG/T 3-964):2.5g/L乙醇溶液;
  稱取0.25g二苯基碳酰二肼,溶于94mL無水乙醇(GB/T 678) ,加入6mL冰乙酸(GB/T 676),搖勻。貯于棕色瓶中,放置陰涼避光處,貯存期3 個月。
4.10.2.3 磷酸-磷酸二氫鈉溶液:
  稱取100g磷酸二氫鈉(GB 1267)溶于450mL水中,加入40mL磷酸(GB/T 1282),混勻。
4.10.2.4 無還原劑水:見本標準錳的測定(4.9.2.1g)。
4.10.2.5 六價鉻標準儲備溶液:1mL溶液含1.00mgCr+6
  移取10mL六價鉻標準儲備液(4.10.2.5)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無還原劑水(4.10.2.4)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用時現配。
4.10.3 儀器、設備
  分光光度計。
4.10.4 分析步驟
4.10.4.1 工作曲線的繪制
  在6只10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0、1.00、2.00、3.00、4.00、5.00mL六價鉻標準溶液(4.10.2.6)和50mL磷酸一磷酸二氫鈉溶液(4.10.2.3)、2mL 硫酸溶液(4.10.2.1),2mL二苯基碳酰二肼乙醇溶液(4.10.2.2)。用無還原劑水(4.10.2.4)稀釋至刻度,搖勻,靜置顯色10~15min。
  在波長為540nm處,用1cm的吸收池,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測定吸光度。
  以六價鉻含量(µ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4.10.4.2 測定
  移取20mL由測定砷得到的保留液A(4.8.4.2)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下按工作曲線繪制(4.10.4.1)中加入六價鉻標準溶液以后的步驟進行操作,測定吸光度。
4.10.5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六價鉻含量(x8)按式(9)計算:
      x8 = mn×10-6 / m×20/100 × 100 = mn×0.005 / m         (9)
式中:mn——從工作曲線上查得的六價鉻含量,µg;
   m——測定砷時試樣溶液制備(4.8.4.2)中的試料質量,g;
4.10.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液體樣品不大于0.0005%,固體樣品不大于0.0001%。
4.11 汞含量的測定
4.11.1 方法提要
  在酸性介質中,將試樣中的汞氧化成二價汞離子,用氯化亞錫將汞離子還原成汞原子,用冷原子吸收法測定汞。
4.11.2 試劑和材料
4.11.2.1 硫酸-硝酸混合液:
  將200mL硫酸(GB/T 625)緩慢加入300mL水中,同時不斷攪拌。冷卻后,加入100mL硝酸(GB/T 626);混勻。
4.11.2.2 硫酸(GB/T 625 優級純):1+71溶液;
4.11.2.3 鹽酸(GB/T 622 優級純):1+11溶液;
4.11.2.4 高錳酸鉀(GB/T 643 優級純):10g/L溶液;
4.11.2.5 鹽酸羥胺(GB/T 6685):100g/L溶液;
4.11.2.6 氯化亞錫(GB/T 638):50g/L溶液;
  稱取5.0g氯化亞錫,置于200mL燒杯中。加入10mL鹽酸溶液(4.11.2.3)及適量水使其溶解,稀釋至100mL,混勻。
4.11.2.7 汞標準儲備溶液:1mL溶液含1.00mgHg;
  稱取1.354g氯化汞(HG/T 3-1068),精確至0.001g。置于400mL燒杯中,加入200mL鹽酸溶液(4.11.2.3)使其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鹽酸溶液(4.11.2.3)稀釋至刻度,搖勻。
4.11.2.8 汞標準溶液:1mL溶液含0.1µgHg;
  稱取10mL汞標準儲備溶液(4.11.2.7),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4.11.2.2)稀釋至刻度,搖勻。再從中移取1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溶液(4.11.2.2)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用時現配。
4.11.3 儀器、設備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或測汞儀;
  光源:汞空心陰極燈;
  波長:253.7nm。
4.11.4 分析步驟
4.11.4.1 工作曲線的繪制
  在6只5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汞標準溶液(4.11.2.8)0、1.00、2.00、3.00、4.00、5.00mL,加水至40mL。加入3mL硫酸-硝酸混合液(4.11.2.1)和1mL高錳酸鉀溶液(4.11.2.4) ,搖勻,靜置15min。再滴加鹽酸羥胺溶液(4.11.2.5) 至試液紅色恰好消失,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在波長253.7nm處,以氯化亞錫溶液(4.11.2.6)還原后的試劑空白所產生的汞蒸汽為參比,測出以氯化亞錫溶液(4.11.2.6)還原后各標準試液所產生汞蒸汽的吸光度。
  以汞含量(µ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
4.11.4.2 測定
  移取10mL由測定砷得到的保留液A(4.8.4.2)移入50mL容量瓶中。以下按工作曲線的繪制(4.11.4.1)中加入汞標準溶液以后的步驟進行操作,測出以氯化亞錫溶液(4.11.2.6)還原后試樣溶液所產生汞蒸氣的吸光度。
4.11.5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汞含量(x9)按式(10)計算:
      x9 = mn×10-6 / m×10/100 × 100 = mn×0.001 / m         (10)
式中:mn——從工作曲線上查得的汞含量,µg;
   m——測定砷時試樣溶液制備(4.8.4.2)中的試料質量,g;
4.11.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液體樣品不大于0.000002%,固體樣品不大于0.000005%。
4.12 鉛含量和鎘含量的測定
4.12.1 方法提要
  在鉛基體溶液中加入Fe3+,調節pH使其生成的絮狀氫氧化鐵沉淀將鉛和鎘富集。再調節pH值至11.5~12.0,沉淀中的鉛轉化成可溶性的鹽,可與絮狀氫氧化鐵沉淀分離。用硝酸將分離后的沉淀溶解,形成的溶液含鐵量為1000~1500mg/L,可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其中的鉛和鎘。
4.12.2 試劑和材料
4.12.2.1 硝酸(GB/T 626 優級純):1+1溶液;
4.12.2.2 硫酸(GB/T 625 優級純):1+3溶液;
4.12.2.3 三價鐵共沉淀劑:
  稱取1.000g高純鐵粉(純度99.9%以上),精確至0.001g,加入50mL水,再加入20mL硝酸溶液(4.12.2.1),將其加熱溶解。冷卻后移入100mL溶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1.00mL含10.00mg鐵。
4.12.2.4 氫氧化鈉(GB/T 629 優級純):400g/L溶液;
4.12.2.5 氫氧化鈉(GB/T 629 優級純):4g/L溶液;
4.12.2.6 鉛、鎘標準儲備溶液:
  稱取1.000g高純鉛(純度99.9%以上)和0.100g高純鎘(純度99.9%以上),精確至0.001g。置于200mL燒杯中,加入50mL水,再加入20mL硝酸溶液(4.12.2.1)將其加熱溶解。冷卻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1.00mL含1.00mg鉛、0.10mg鎘。
4.12.1.7 鉛、鎘標準溶液:
  移取10mL鉛、鎘標準儲備溶液(4.12.2.6),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1.00mL含100µg鉛,10µg鎘,用時現配。
4.12.3 儀器、設備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測定鉛時儀器條件:
  光源:鉛空心陰極燈
  火焰:乙炔-空氣
  波長:283.3nm
  測定鎘時儀器條件:
  光源:鎘空心陰極燈
  火焰:乙炔-空氣
  波長:228.8nm
4.12.4 分析步驟
4.12.4.1 工作曲線的繪制
  在6只50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鉛、鎘標準溶液(4.12.2.7)0、1.00、2.00、3.00、4.00、5.00mL和5.00mL三價鐵共沉淀劑(4.12.2.3)、10mL硝酸溶液(4.12.2.1),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在波長283.3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按照GB 9723之規定測定吸光度。
  以鉛含量(µ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1)。
  在波長228.8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按照GB 9723之規定測定吸光度。
  以鎘含量(µg)為橫坐標,對應的吸光度為縱坐標,繪制工作曲線(2)。
4.12.4.2 試樣溶液的制備
  稱取約10g液體試樣或約3.3g固體試樣,精確至0.01g。置于100mL燒杯中,加入40mL水和10mL硫酸溶液(4.12.2.2),煮沸2min。冷卻(如有白色沉淀應過濾除去),加入5.0mL三價鐵共沉淀劑(4.12.2.3)。在攪拌下滴加氫氧化鈉溶液(4.12.2.4),先生成紅棕色沉淀又出現乳白色沉淀,最后,乳白色沉淀逐漸減少,只剩下紅棕色沉淀,這時,停止滴加。將燒杯中的溶液和紅棕色沉淀全部移入100mL量筒中,靜置4h后將上清液全部傾除。再往量筒中加入100mL氫氧化鈉溶液(4.12.2.5) ,混勻,靜置2h。將上清液全部傾除。再往量筒中加入100mL氫氧化鈉溶液(4.12.2.5)混勻。靜置2h,將上清液全部傾除。滴加硝酸溶液(4.12.2.1),使量筒中紅棕色沉淀全部溶解。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
4.12.4.3 測定
  在波長283.3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按照GB 9723之規定測定試樣溶液中鉛的吸光度。
  在波長228.8nm處,以試劑空白為參比,按照GB 9723之規定測定試樣溶液中鎘的吸光度。
4.12.5 分析結果的表述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鉛含量(x10)按式(11)計算:
             x10 = mn×10-6/m × 100        (11)
式中:mn——從工作曲線(1)上查得的鉛含量,µg;
   m——試料的質量,g。

  以質量百分數表示的鎘含量(x11)按式(12)計算:
             x11 = mn×10-6/m × 100        (12)
式中:mn——從工作曲線(2)上查得的鉛含量,µg;
   m——試料的質量,g。
4.12.6 允許差
  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
  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對于液體樣品,鉛不大于0.0002%,鎘不大于0.00002%;對于固體樣品,鉛不大于0.0006%,鎘不大于0.00006% 。

5 檢驗規則
5.1 本標準規定的全部指標項目為型式檢驗項目。在正常生產情況下,6個月至少進行一次型式檢驗。其中相對密度、氧化鋁、鹽基度、水不溶物、pH等五項指標項目為出廠檢驗項目,應逐批檢驗。
5.2 聚合氯化鋁應由生產廠的質量監督檢驗部門按本標準的規定進行檢驗,生產廠應保證所有出廠的產品都符合本標準的要求。每批出廠的產品都應附有質量證明書,內容包括:生產廠名、產品名稱、類別、等級、凈重、批號或生產日期、產品質量符合本標準的證明和本標準編號。
5.3 使用單位有權按照本標準的規定對所收到的聚合氯化鋁進行驗收。
5.4 每批產品不超過10t。
5.5 按GB/T 6678第6.6條的規定確定采樣單元數。
  對于袋裝固體產品,采樣時應將采樣器垂直插入到袋深的四分之三處采樣。每袋所采樣品不少于100g。將所采樣呂混勻,用四分法縮分至約500g,分裝于兩個清潔、干燥的玻璃瓶中,密封。
  對于桶裝液體產品,采樣時應將采樣器深入桶內、從上、中、下部位采樣,每個部位采樣量不少于50mL。將所采樣品混勻,從中取出約800mL,分裝于兩個清潔、干燥的塑料瓶中,密封。
  對于用貯罐車裝運的液體產品,應用采樣器從罐的上、中、下部位采樣。每個部位采樣量不少于250mL。將所采樣品混勻,分裝于兩個清潔、干燥的塑料瓶中,密封。
  在密封的樣品瓶上粘貼標簽,注明:生產廠名、產品名稱、類別、等級、批號、采樣日期和采樣者姓名。一瓶供檢驗用,用一瓶保存8個月備查。
5.6 檢驗結果如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標準要求時,應重新自兩倍量的包裝中采樣核驗。核驗結果即使只有一項指標不符合本標準要求,則整批產品不能驗收。
5.7 當供需雙方對產品質量發生異議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辦理。

6 標志、包裝、運輸、貯存
6.1 聚合氯化鋁外包裝上應有牢固清晰的標志,內容包括:生產廠名、產品名稱、商標、類別、等級、凈重、批號或生產日期、本標準編號以及GB/T 191規定的“標志7 怕濕“。
6.2 固體聚合氯化鋁采用雙層包裝。內包裝采用聚乙烯薄膜袋,厚度不少于0.1mm包裝容積應大于外包裝;外包裝采用聚丙烯塑料編織袋,其性能和檢驗方法應符合GB/T 8946的規定。每袋凈重25kg、40kg或50kg。
  包裝的內袋用維尼龍繩或其他質量相當的繩扎口,外袋用縫包機縫口,縫線應整齊無漏縫。
  液體聚合氯化鋁采用聚乙烯塑料桶包裝,每桶凈重25kg。采用雙層桶蓋,內蓋扣嚴,外蓋旋緊。用戶需要時,液體聚合氯化鋁也可用貯罐車裝運。
6.3 聚合氯化鋁在運輸過程中應有遮蓋物,避免雨淋、受潮;并保持包裝完整、標志清晰。
6.4 聚合氯化鋁應貯存在通風干燥的庫房內。液體產品貯存期限半年;固體產品貯存期一年。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化學工業部提出,由化學工業部天津化工研究院歸口。
  本標準由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重慶渝西化工廠、錦西南票礦務局化工石、浙江平陽礬礦、浙江義烏環保化工廠、東風汽車公司水廠分公司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華琪、陳為莊、羅萍德、王振國、周錫寶、吳宗君、張國超。

 

    

 

 

相關推薦

標準搜索

頒布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