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UPVC spin pipe for building systems 工程建設推薦性國家標準局部修訂公告 工程建設推薦性標準《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螺旋管管道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規程》CECS94∶97已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及中國航天建筑設計研究院等編制單位根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于1997年局部修訂條文的內容(1998年1月1日施行)及新修編的《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術 規程》CJJ/T29—98中相應的條文進行了局部條文的修訂。修訂后的條文與上述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有關條款一致。自1998年8月1日起應用本規程應按下列修訂條文執行。現予公告。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1998年8月18日 前言 硬聚氯乙烯螺旋管及側向進水型管件是九十年代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新型UPVC管材。螺旋管是用于建筑物內部排水立管的專用管材,其內壁有與管壁一起擠出成型的三角形螺旋肋。由于螺旋肋的導流作用,管內水流則沿管內壁螺旋狀下落,管中心形成通暢的空氣柱,因而顯著地降低了立管內的壓力波動,提高了排水能力。其配套的三通、四通管件接入口的中線偏向立管中線接入方向的右側,可使橫管排入立管的水流沿管壁的切線方向流入,形成水流旋轉力避免了進水水流與立管及立管水流的碰撞,保證了立管水流螺旋狀下落,因而也降低了管道系統的噪音。 為進一步推廣應用這種新型管材,通過總結國內外實踐和參 照國內現行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設計及施工規程,編制了本規程。 現批準《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螺旋管管道工程設計、施工及 驗收規程》編號為CECS94∶97,供各有關單位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需要修改或補充之處,請將意見及有關資料寄交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管道委員會(北京市月壇南街22號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轉,郵編:100835)。 本規程主編單位: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總院 參編單位:中國航天建筑設計研究院 中國沈陽平和實業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潘家多、李桂芬、徐志通、李國源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1997年11月14日 目次 | 1總則 | 2引用標準 | 3術語 | 4管材及管件 | 5基本設計規定 | 6管道系統的布置及連接 | 7伸縮節的設置 | 8伸頂通氣管 | 9清掃口和檢查口 | 10管道支座 | 11埋地管道敷設 | 12管道穿越墻板構造要求 | 13施工準備 | 14材料 | 15貯運 | 16管道安裝及敷設 | 17管道接頭的連接工藝 | 18安裝質量要求 | 19工程驗收 | 20安全生產 | 附錄A旋轉進水型管件規格尺寸 | 附錄B采用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的管件規格尺寸 | 附錄C本規程用詞說明 | 1 總則 1.0.1為了在建筑排水管道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中做到技術先 進、經濟合理、便于施工、安全適用、確保質量,特制定本規程。 1.0.2本規程適用于立管采用具有增大流量、降低噪音性能的硬聚氯乙烯(UPVC)螺旋管材及其配套連接管件的生活排水管道的 設計、施工及驗收 1.0.3本規程適用于工業及民用建筑物內部連續排放溫度不大于40℃,瞬時排放溫度不大于80℃的生活排水管道。 1.0.4建筑排水管道工程應按設計文件和施工圖施工。變更設計應經設計單位同意。 1.0.5建筑排水管道工程用的管材、管件、密封圈、膠粘劑等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或相應的行業標準。 1.0.6建筑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必須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安全、勞動保護、防火、環保等方面的規定。 1.0.7應用本規程時,除執行本規程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的其它有關規范或規程中的規定。 2 引用標準 GB/T5836.1-92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GB/T5836.2-92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件 GBJ15-88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 CJJ29-97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術規程 3 術語 3.0.1硬聚氯乙烯螺旋管UPVC spin pipe 以氯乙烯樹脂單體為主,用擠壓成型的內壁有數條凸出三角形螺旋肋的圓管,其三角形肋具有引導水流沿管內壁螺旋狀下落的功能,是一種建筑物內部生活排水管道系統上用作立管的專用管材。 3.0.2側向進水型管件turn_around type dfitting 一種接入支管與立管但中線不在同一平面上的三通和四通管件,具有側向導流使進水沿立管內壁螺旋狀下落的功能,是橫管接入螺旋管立管的專用管件。 3.0.3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螺紋膠圈接頭nut compressed gasket joint 一種由螺母、彈性密封圈等組成的管接頭,可用螺母擰緊管端絲扣來壓縮管口彈性密封圈達到密封作用,是屬于管端可在一定 范圍內伸縮并不滲漏的滑動接頭。 3.0.4立管vertical pipe stack 指用硬聚氯乙烯螺旋管豎向安裝的排水管道。 4 管材及管件 4.0.1排水立管用UPVC螺旋管(圖4.0.1),其規格尺寸可按表 4.0.1采用。  表4.0.1UPVC螺旋管排水立管規格尺寸(mm) 公稱外徑de | 壁厚e | 螺旋高E | 長度l | 基本尺寸 | 公差 | 基本尺寸 | 公差 | 基本尺寸 | 公差 | 基本尺寸 | 公差 | 75 | +0.3 | 2.3 | +0.4 | 3.0 | +0.4 | 4,000或6,000 | ±10 | 110 | +0.4 | 3.2 | +0.6 | 3.0 | +0.4 | 160 | +0.5 | 4.0 | +0.6 | 3.0 | +0.4 | 4.0.2排水橫管管材應采用擠出成型的建筑排水用UPVC管(圖4.0.2),其規格尺寸可按表4.0.2采用。  表4.0.2UPVC螺旋管排水橫管規格尺寸(mm) 公稱外徑de | 平均外徑極限偏差 | 壁厚e | 長度l | 基本尺寸 | 允許偏差 | 4000或6000 | ±10 | 40 | +0.3 | 2.0 | +0.4 | 50 | +0.3 | 2.0 | +0.4 | 75 | +0.3 | 2.3 | +0.4 | 110 | +0.4 | 3.2 | +0.6 | 160 | +0.5 | 4.0 | +0.6 | 200 | +0.6 | 4.9 | +0.8 | 4.0.3管道系統采用的連接管件及配件應采用注塑成型的UPVC管件。 1用于接入立管的6種側向進水型三通及1種側向進水型四通的規格尺寸按附錄1采用。 2用于橫管系統的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的彎頭、三通、四通、異徑管等管件規格尺寸按附錄2采用。 4.0.4管材及管件的物理機械性能應符合表4.0.4的規定。 表4.0.4管材及管件的物理機械性能 項目 | 管材指標 | 管件指標 | 試驗方法 | 拉伸屈服強度MPa | ≥43 | | GB8904.1—88 | 斷裂伸長率% | ≥80 | | GB8804.1—88 | 維卡軟化溫度℃ | ≥79 | ≥77 | GB8802—88 | 扁平試驗(壓至外徑的1/2) | 無破裂裂紋 無明顯異樣 | | | 落錘沖擊試驗TLR% | ≤10 | | GB/T14152 | 20℃縱向回縮率% | ≤5 | | GB6671.1—86 | 烘箱試驗 | | 合格 | GB8803 | 墜落試驗 | | 無破裂 | GB8801 | 密度g/Cm2 | ≤1.5 | | | 4.0.5密封膠圈 1 螺母擠壓密封膠圈接頭應采用與管材配套供應的帶止水翼的圓形截面,其規格尺寸可按表4.0.5采用。  表4.0.5螺母擠壓密封膠圈接頭規格尺寸(mm) 管材公稱外徑de | φ1 | φ2 | φ3 | φ4 | α | 50 | 72.8 | 60.2 | 58 | 6.3 | 1.2 | 75 | 102.9 | 89.1 | 86.1 | 6.9 | 1.4 | 110 | 126.6 | 111.5 | 108 | 7.5 | 1.5 | 160 | 177.5 | 161.5 | 157 | 8 | 1.8 | 2 密封膠圈應采用耐油橡膠模壓制作,其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下列規定。 硬度(邵爾A) 55~62 拉伸強度MPa >13 拉斷伸長率% >300 使用溫度范圍℃ -40~+60 脆性溫度℃ -35 老化系數70℃×72h 0.8 4.0.6管托、立管卡、吊頂等支承件,緊固件宜采用注塑成型的塑料產品或鐵制產品,其規格應由廠方提供。 4.0.7防火套管宜采用無機耐火材料和化學阻燃劑制作;阻火圈宜采用坐燃膨脹劑制作,其規格尺寸及防火性能由廠方提供。 5 基本設計規定 5.0.1每根硬聚氯乙烯排水立管與各層接入的橫管應為獨立的單立管排水系統,并由排出管接出到室外埋地污水管道。 5.0.2螺旋立管通過設計流量時,在室內環境噪音為37dB(A)時,其噪音增量不大于2dB(A),且不大于鑄鐵排水管通過設計流 量時的噪音。 5.0.3設計流量計算: 1 衛生器具的排水流量、當量及同時排水百分數,排水管管徑可按表5.0.3確定。 表5.0.3-1衛生器具的排水流量、當量及同時使用百分數 衛生器具名稱 | 流量l/s | 當量 | 同時排水百分數b | 排水管公稱外徑 de 8mm) | 工業 企業 生活間 | 公共浴室 | 洗衣房 | 影劇院 | 體育場館 | 公共 飲食 業 | 實 驗 室 | 洗滌、污水盆 | 0.33 | 1.0 | 33 | 15 | 33 | 50 | 50 | 50 | 40 | 50 | 洗臉盆 | 0.25 | 0.75 | 80 | 80 | 60 | 50 | 70 | 60 | - | 40~50 | 浴盆 | 1.00 | 3.0 | - | 50 | - | - | - | - | - | 50 | 淋浴器 | 0.15 | 0.45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大便器(高水箱、低水箱沖落 式、自閉式沖洗閥) | 1.5 | 4.5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110 | 低水箱大便器(虹吸式) | 2.0 | 6.0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110 | ≤4蹲位大便槽水箱沖洗 | 2.5 | 7.5 | 30 | - | - | 30 | 30 | - | - | 110 | >4蹲位大便槽水箱沖洗 | 3.0 | 9.0 | 30 | - | - | 30 | 30 | - | - | 160 | 自動沖洗水箱小便器 | 0.17 | 0.5 | 100 | - | - | 100 | 100 | - | - | 40~50 | 自閉式沖洗閥小便器 | 0.1 | 0.3 | 10 | 10 | 10 | 20 | 20 | 10 | 10 | 40~50 | 小便槽水箱沖洗(每米長) | 0.17 | 0.5 | 40 | - | - | 40 | 40 | - | 40 | 110 | 小便槽沖洗閥沖洗(每米長) | 0.05 | 0.15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10 | 化驗盆(三聯龍頭) | 0.2 | 0.6 | - | - | - | - | - | - | 30 | 50 | 家用洗衣機 | 0.5 | 1.5 | - | - | - | - | - | - | - | 50 | 盥洗槽(每龍頭) | 0.2 | 0.6 | 80 | 80 | 60 | 50 | 80 | 60 | 30 | 50~75 | 2 住宅、集體宿舍、旅館、醫院、幼兒園、辦公樓、學校等建筑生活污水管道的設計秒流量應按公式5.0.3-1計算: qu=0.12αNp0.5 +qmax (5.0.3-1) 式中 qu ——計算管段污水設計秒流量; Np ——計算管段的衛生器具排水當量總數; α——根據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數,按表5.0.3-2確定; qmax ——計算管段排水流量最大的一個衛生器具的排水流量(l/s) 注:如計算所得流量大于該管段上段按衛生器具排水流量累加值時,應 按衛生器具排水流量累加值計。 表5.0.3-2根據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數α值 建筑物名稱 | 集體宿舍、旅館和其它 公共建筑的盥洗室和衛生間 | 住宅、旅館、醫院、 療養所的衛生間 | α值 | 1.5 | 2.0~2.5 | 3 工業企業生活間、公共浴室、洗衣房、公共食堂、實驗室、影劇院、體育場等的生活污水的設計秒流量按公式5.0.3-2計算。 qu = ∑(qpnob/ 100 ) (5.0.3-2) 式中 qu ——計算管段污水設計秒流量(l/s); qp ——同類型的一個衛生器具排水量(l/s); no ——同類型衛生器具數; b——衛生器具的同時排水百分數,按表5.0.3-1確 定。 注:當計算排水量小于一個大便器排水流量時,應按一個大便器的排水 流量計算。 5.0.4螺旋管立管的通水能力: 1立管的通水量不得大于表5.0.4-1的規定: 表5.0.4-1排水立管的通水能力 公稱外徑 | 最大通水能力[q],l/s | 75 | 3.0 | 110 | 6.0 | 160 | 13.0 | 2立管的當量負荷可按表5.0.4-2采用。 表5.0.4-2立管的當量負荷 de | [q] l/s | q max l/s | 〔([q]-q max )/0.12α〕2 | [q]/0.33 | 集體宿舍、旅館等公共 建筑的公共衛生間 | 住宅、旅館、醫院、 療養院的衛生間 | 工業企業 生活間等 公共建筑 | a=1.5 | a=2.0~2.5 | 75 | 3.0 | 0.5 | 193 | 109~69.4 | 9.1 | 1.0 | | 123 | 69.4~44.4 | 110 | 6.0 | 1.5 | 625 | 352~225 | 18.2 | 2.0 | 494 | 278~178 | 160 | 13.0 | 1.5 | 4082 | 2296~1496 | 39.4 | 2.0 | 3735 | 2101~1344 | 5.0.5橫管的通水能力: 1橫管坡度不得小于表5.0.5-1的規定。 表5.0.5-1橫管坡度表 公稱外徑de | 坡度 | 50 | 0.025 | 75 | 0.015 | 110 | 0.012 | 160 | 0.007 | 200 | 0.005 | 2橫管最大計算充滿度應按下列規定: de ≤110,0.5;de =160~200,0.6。 3de 50~200mm橫管的流量q(l/s)和流速v(m/s)可按表 5.0.5-2采用。 表5.0.5-2排水橫管流量q(l/s)和流速v(m/s)表 坡 度 | 充滿度0.5 | 充滿度0.6 | de 50 | de 75 | de 110 | de 160 | de 200 | q | v | q | v | q | v | q | v | q | v | 0.005 | / | / | / | / | 2.90 | 0.69 | 10.82 | 0.95 | 19.58 | 1.10 | 0.006 | / | / | / | / | 3.18 | 0.75 | 11.86 | 1.04 | 21.36 | 1.20 | 0.007 | / | / | 1.22 | 0.63 | 3.43 | 0.81 | 12.81 | 1.13 | 23.14 | 1.30 | 0.008 | / | / | 1.31 | 0.67 | 3.67 | 0.87 | 13.69 | 1.20 | 24.74 | 1.39 | 0.009 | / | / | 1.39 | 0.71 | 3.89 | 0.92 | 14.52 | 1.28 | 26.34 | 1.48 | 0.01 | / | / | 1.46 | 0.75 | 4.10 | 0.97 | 15.31 | 1.35 | 27.77 | 1.56 | 0.012 | 0.52 | 0.63 | 1.60 | 0.82 | 4.49 | 1.07 | 16.77 | 1.48 | 30.26 | 1.70 | 0.015 | 0.58 | 0.70 | 1.79 | 0.92 | 5.02 | 1.19 | 18.75 | 1.65 | 34.00 | 1.91 | 0.02 | 0.67 | 0.81 | 2.07 | 1.06 | 5.80 | 1.38 | 21.65 | 1.90 | 39.16 | 2.20 | 0.025 | 0.74 | 0.89 | 2.31 | 1.19 | 6.48 | 1.54 | 24.21 | 2.13 | 43.79 | 2.46 | 0.3 | 0.81 | 0.97 | 2.53 | 1.30 | 7.10 | 1.68 | 26.52 | 2.33 | 47.88 | 2.69 | 0.035 | 0.88 | 1.06 | 2.74 | 1.41 | 7.67 | 1.82 | 28.64 | 2.52 | 51.80 | 2.91 | 0.04 | 0.94 | 1.13 | 2.93 | 1.5 | 18.20 | 1.95 | 30.62 | 2.69 | 55.36 | 3.11 | 0.045 | 1.00 | 1.20 | 3.10 | 1.59 | 8.70 | 2.06 | 32.47 | 2.86 | 58.74 | 3.30 | 0.05 | 1.05 | 1.26 | 3.27 | 1.68 | 9.17 | 2.18 | 34.23 | 3.01 | 61.94 | 3.48 | 0.06 | 1.15 | 1.38 | 3.58 | 1.84 | 10.04 | 2.38 | 37.50 | 3.30 | 67.82 | 3.81 | 注:表中計算采用粗糙系數n=0.009。 6管道系統的布置及連接 6.0.1明設管道的布置應按下列規定: 1管道不得布置在食堂、食品貯藏間、烹調灶具及操作部位的上方。 2管道不得穿越臥室、貯藏柜、煙道、風道、沉降縫、伸縮縫、 防火墻等設施 3工業建筑中,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會引起燃燒、爆炸或損壞的原料、產品和設備的廠房或車間內,在管道可能受機械撞擊部位,應采取保護措施。 4排水立管宜設置在排水量大的器具附近的墻邊、墻角或立柱處,立管距灶邊凈距不得小于400mm,與供暖管道的凈距不得小于200mm,且不得因熱輻射使管外壁溫度高于40℃。 5立管連接管件螺絲帽外側與墻飾面的距離不得小于25mm。 6.0.2高層建筑中管道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立管宜敷設在建筑物的管道井內,并靠近一端的井墻。 2管徑等于或大于110mm的明設立管,在穿越井內樓層樓板處應有防止火災貫穿的措施。 3管徑等于或大于110mm的明設排水橫管接入管道井內立管時,在穿越井壁處應有防止火災貫穿的措施。當管道井內每層在樓板處有防火分隔時,上述橫管在穿越井壁處可不設防火措施。 6.0.3排出管以上立管不得設置轉彎管段。 6.0.4排水立管底部和排出管應比立管大一號管徑。 6.0.5接入立管的橫管管徑不得大于立管管徑。 6.0.6房屋最底層橫支管接入立管處至立管管底排出管的垂直距離不得小于表6.0.6的規定。層數超過20層,不能滿足表中的要求時底層應單獨排出。 表6.0.6最低橫支管接入立管處至排出管的垂直距離 立管連接衛生用具的層數(層) | 垂直距離(m) | ≤6 | 0.45 | 7~12 | 0.75 | 13~19 | 1.20 | ≥20 | 3.00 | 注:表中垂直距離指橫支管中心與排出管管底距離。 6.0.7管道連接 1 橫管接入立管的三通及四通管件必須采用4.0.3條中的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的側向進水型管件。 2 橫管接頭宜采用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亦可采用粘接接頭。 7 伸縮節的設置 7.0.1當層高不大于4m時,螺旋管立管可不設置伸縮節。 7.0.2橫管采用可伸縮的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且其直線管段不大于4m時,可不設置伸縮節。 7.0.3橫管采用粘接接頭時,其伸縮節的設置應按下列規定: 1 橫管上固定支承到立管距離小于4m時,可不設置伸縮節。 2 橫管上固定支承(或三通、彎頭等連接管件)之間直線距離大于2m時應設置伸縮節,二個伸縮節之間最大距離不宜大于4m。 3 橫管上直線距離大于4m時應根據管道設計伸縮量和伸縮節最大允許伸縮量由計算確定。 4 管道設計伸縮量不得大于伸縮節的最大允許伸縮量。 5 明設管道受內外介質溫度變化產生的伸縮量可按(7.0.3) 式計算: Δl=0.07lΔt (7.0.3) 式中 l——管段長度(m); Δt——溫差(℃); 0.07——UPVC管線膨脹系數(mm/m℃); Δl——由溫差引起的伸縮量(mm)。 注:式中Δt為閉合差,可采用安裝時大氣溫度與使用中可能出現的最高和最低大氣溫度的溫差,可取±25℃。 6 橫管伸縮節宜設在水流匯合管件上游端。 7.0.4埋地排出管上一般不設置伸縮節。 7.0.5埋設于混凝土墻或柱內的管道不應設置伸縮節。 8 伸頂通氣管 8.0.1房屋每組單位管排水系統最高層立管在接入橫管處必須設置向上延伸至屋頂外與大氣層連通的伸頂通氣立管。在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13℃地區,管徑≤110mm時,宜從室內頂棚下0.3m處將管徑放大1級。 8.0.2伸頂通氣管管徑不得小于立管管徑 8.0.3伸頂通氣管頂端管口伸出屋頂的高度不得小于下列規定: 1不上人屋頂不得小于300mm。 2上人屋頂不得小于2000mm。 3應比屋頂最大積雪或積灰厚度高出300mm。 8.0.4通氣管頂端必須設通氣帽。 9 清掃口和檢查口 9.0.1房屋底層的立管上必須設置檢查口(清掃口)。高層建筑宜每隔6層設檢查口,最冷月平均氣溫低于-13℃的地區,立管還應在最高層離室內頂棚0.5m處設檢查口。 9.0.2檢查口中心位置可設在離地面1m處。 9.0.3橫管的直線管段上設置檢查口(清掃口)之間的最大距離不宜大于表9.0.3的規定。 表9.0.3橫管在直管段上檢查口(清掃口)之間的最大距離 de (mm) | 50 | 75 | 110 | 160 | 距離m | 10 | 12 | 15 | 20 | 9.0.4橫管水流轉角小于135°時必須設清掃口。 9.0.5橫管連接4個及4個以上的大便器時宜設清掃口。 9.0.6 de ≤110mm橫管上清掃口的管徑應與橫管管徑相同。清掃口應設置在便于檢修的位置。 9.0.7底層埋地橫管上接出安裝在地面上的清掃口頂面必須與地面做平。 9.0.8設置在管道井內的立管和設置在吊頂內的橫管,在其檢查口或清掃口位置應設檢修門。 10 管道支座 10.0.1立管支座可按下列規定。 1立管穿越樓板處應按固定支座設計。建筑物管道井內的立管固定支座,應支承在每層樓板處在井內設置的剛性平臺或支架上。 2層高≤4m時,立管每層可設一個滑動支座;層高≥4m時,滑動支座間距不宜大于2m。 10.0.2橫管支座可按下列規定: 1 橫管最大支座間距可按表10.0.2規定。 表10.0.2橫管最大支座間距 de (mm) | 40 | 50 | 75 | 110 | 160 | 最大間距(m) | 0.4 | 0.5 | 0.75 | 1.1 | 1.6 | 2 橫管上設置伸縮節時,每個伸縮節兩端必須設置固定支座。 3 橫管穿越承重墻處可按固定支座設計。 10.0.3管托的管卡或管箍的內壁應光滑。管道在活動支座處的管卡或管箍與管壁之間應留有微隙;在固定支座處應箍緊管壁并保持符合要求的固定度。 10.0.4固定支座的支架應用型鋼制作并錨固在墻或柱上;懸吊在樓板、梁或屋架下的橫管的固定支座的吊架應用型鋼制作并錨固在支承結構內。 10.0.5懸吊在地下室的架空排出管,在立管底部肘管管托的吊架或托架應考慮管內落水時的沖擊影響。在高層建筑中,當de≤100mm時,不宜小于30kN;de=160mm時,不宜小于60kN。 11 埋地管道敷設 11.0.1室內外地坪以下埋地立管及排出管應敷設在原狀土上或地坪回填夯實后重新開挖的槽內。 11.0.2室內外排出管開槽底寬不宜小于管外徑de+300mm。管道基礎采用不小于90°弧形土(砂)基,管底以下砂基厚度不得小于100mm。 11.0.3排水立管底部排出管連接彎頭下應采用混凝土基礎,混凝土等級不低于C15,平面尺寸的長、寬不得小于3倍管外徑,管底以下厚度不得小于100mm,高度應澆筑至管中心平面,基礎中心應位于立管中心。 11.0.4排出管穿墻基處,在磚墻內應埋預留套管,套管可用鋼、鑄鐵、混凝土等材料制作;在混凝土墻內可預留洞。套管或預留洞內徑不得小于穿越管外徑加100mm。 12 管道穿越墻板構造要求 12.0.1立管穿越混凝土樓板時宜設帶止水環的專用套管,如為預留洞,則直徑不得小于管外徑加100mm。預留洞、套管與管道間 縫隙可用無收縮快硬鍋酸鹽水泥(澆筑水泥)或C20細石混凝土分二次澆搗密實。并應結合地面找平層或鋪裝層在管道周圍筑成厚度不小于20mm,寬度不小于30mm的阻水圈。 12.0.2立管穿越屋面混凝土層時必須預埋套管,套管高出屋面不得小于50mm,再在其上做防水面層。 12.0.3橫管穿越承重墻時,如為固定支承,其構造與12.0.1條同,如為活動支承,應采用套管,套管至少比穿越管大一級管徑,其縫隙可用柔性嵌縫材料填實,有防水要求時還應在穿墻處迎水面上用防水材料做止水環。穿越地下室外墻時,穿墻處防水應結合地下室外墻防水采取相應防水措施。 12.0.4高層建筑內明設管道,當設計要求采取防止火災貫穿措施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立管管徑≥110mm時,在樓板貫穿部位應設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防火套管套在穿越樓板處上、下端管的外壁,其長度不 小于0.5m。阻火圈一般設在樓板穿越處板底部。 2橫管管徑≥110mm時,穿越管道井井墻的貫穿部位應設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可設在墻的外側,防火套管長度不小于0.3m。 3橫管穿越防火分區隔墻時,管道穿越墻體兩側均應設置防火套管或阻火圈。 13 施工準備 13.0.1管道工程施工安裝前應具備下列條件: 1 設計圖紙及其他技術文件齊全,并由設計單位進行設計交底。 2 批準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并已進行技術交底。 3 材料、施工力量、施工機具及施工現場的用水、電、材料貯放場地等條件能滿足施工需要,保證正常施工。 13.0.2施工安裝前應了解建筑物的結構并根據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制定與土建工程及其他工種的配合措施。安裝人員必須熟悉 硬聚氯乙烯螺旋管及其配套管材管件的性能,掌握其基本操作要求,嚴禁盲目施工。 13.0.3在整個建筑物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應配合土建作好管道穿越墻壁、樓板等結構的預留洞、預埋套管、預埋件及鑿洞等工序,孔洞尺寸應按設計規定做到標高和位置正確,如設計無規定時,應由現場技術負責人確定。 13.0.4應對管材及管件的外觀和接頭配合的公差進行仔細檢查,應清除管材及管件外污垢和雜物。 14 材料 14.0.1管材、管件應標有生產廠名稱、規格及執行標準號,檢驗部門測試報告和出廠合格證。包裝上應標有批號、數量和生產日期、檢驗代號。 14.0.2管材與管件的外觀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管材和管件的顏色應一致,無色澤不均及分解變色線。 2管材和管件內外壁應光滑,平整,無氣泡,無裂口和裂紋、脫皮和嚴重的冷斑及明顯的痕紋、凹陷。 3管材軸向不得有異向彎曲,其直線度偏差應小于1%;端口必須平整并垂直于軸線。 4管件應完整無損、變形,澆口及溢邊應修除平整,無開裂。內外表面平滑。 5管材在同一截面的壁厚偏差不得超過14%,其外徑、壁厚及公差應符合表4.0.1及表4.0.2的規定。 14.0.3管材和管件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表4.0.5規定。 14.0.4密封膠圈的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第4.0.5條第2款的規 定。 14.0.5膠粘劑 1膠粘劑應標有生產廠名稱、生產日期和使用年限,并應有出廠合格證和說明書。 2膠粘劑應呈自由流動狀態,不得為凝膠體,應無異味,色度<1°,混濁度<0.5°。在未攪拌的情況下不得有分層現象和析出物出現;膠粘劑內不得含有團塊、不溶顆粒和其他雜質。 3膠粘劑的剪切強度應≥5.0MPa(23℃,固化時間72h)。 4寒冷地區使用的膠粘劑,其性能應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 14.0.6管托、管卡、管箍等支承件,緊固件宜采用生產廠配套制作的標準件。當采用金屬材料制作時,應符合相應的精度要求,并應作相應的防腐處理。 14.0.7防火套管、阻火圈必須采用由權威單位許可的工廠生產的產品。 14.0.8長期存放的材料,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相應的外觀檢查和必要的技術鑒定和復查。當施工現場與庫存管材溫差較大時,應在安裝前將所用管材在現場放置一定時間,使其溫度接近環境溫度。 15 貯運 15.0.1管材應按不同規格分別進行捆扎,每捆長度應一致、重量不宜超過50kg。 15.0.2管材和管件在運輸、裝卸和搬動時應小心輕放、排列整齊、避免油污。不得受到劇烈撞擊、尖銳物品碰觸,不得拋、摔、滾、拖。 15.0.3管材和管件均應存放在溫度不超過40℃有良好通風的庫房或棚內,不得露天存放,距熱源不得小于1m。 15.0.4管材應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支墊物寬度不得小于75mm,間距不得大于1m,外懸端部不得超過0.5m,堆放高度不 得超過1.5m。 15.0.5管件不得疊置過高。凡能立放的管件,均逐層碼放整齊。不能立放的管件,亦應順向使其承插口相對地整齊排列。 15.0.6與管件配套供應的密封膠圈不得與管件分開放置,其貯存條件與管件相同。 15.0.7膠粘劑、丙酮等易燃品,宜存放于危險品倉庫中。在存放、運輸和使用時必須遠離火源,存放處應陰涼干燥、安全可靠、嚴禁明火。 16 管道安裝及敷設 16.0.1地面以上管道必須在埋地管道鋪設完畢并驗收后進行。 16.0.2埋地管道的鋪設可按下列規定: 1室內外地坪以下管道鋪設應在土建工程回填土夯實以后,重新開挖進行。嚴禁在回填土之前或未經夯實的土層中鋪設。 2鋪設管道槽寬可按11.0.2條規定,溝槽底應平整,不得有突出尖硬物體,管底土弧基礎鋪砂厚度夯實后不得小于100mm, 鋪管后管底肋角下填砂厚度夯實后不得小于管外徑的1/4。 3管道應按設計標高和坡度敷設,經復核無誤后,應進行灌水試驗。 4灌水試驗高度不得低于底層地面高度,滿水15分鐘后若 水面下降,再灌滿延續5分鐘,以液面不下降為合格。放水后應將 存水灣水封內水沾出。 5灌水試驗前應將各受水管口封閉,填堵孔洞。 6灌水試驗由施工單位主持,邀請有關方面人員參加,試驗合格后,應辦理隱蔽工程驗收。 7管兩側溝槽回填土應分層夯實,回填土最佳密實度不得小于90%,如現場土質不能滿足密實度要求時,可用粗砂回填至管頂以上至少200mm處,踩實后再回填到設計標高,其最佳密實度不得小于85%。嚴防夯壞已鋪設的管道。如用機械回填,則管頂以上應有300mm以上已踩實的土層。 8管道穿墻構造要求應按設計圖紙施工,如設計無規定時,可按第12章中規定。立管離墻面較近時,其混凝土支礅可緊貼墻 基澆筑并應支承在墻基礎上。 9埋地管道可先敷設室內部分到伸出外墻為止。如室外排水管道尚未修建,其伸出長度不宜小于1m;如外部排水管道已建成,則可待建筑土建施工結束后,再從外墻出口處接入已建管道檢查井。 10墻外排水管在穿越街坊道路時,若復土高小于700mm,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16.0.3埋地管與室外檢查井的連接應按設計圖紙施工,如設計無規定時,可按下列規定: 1接入井壁處管端外側應涂刷膠接劑后滾粘干燥粗砂,寬度不得小于井壁厚度。 2相接部位縫隙應用M7.5標號水泥砂漿分二次嵌縫,先填實至離井壁外皮30mm處,待水泥砂漿初凝后,再填實預留的縫 隙,并在井處壁沿管壁周圍抹一圈突出止水環。 3位于軟土地基或低洼、沼澤、地下水位高的地點,接入管端與井壁應采用柔性連接或采用短管接入井壁后,在管道上設置能 適應沉降的柔性連接接頭,其連接要求及構造應符合設計規定。 16.0.4室內管道安裝。 1室內明設管道安裝宜在土建墻面粉飾完成后連續進行,安裝前應復核預留孔洞的標高及位置,發現不符合要求時,應在安裝前采取相應措施,滿足安裝要求。 2安裝前應按土建實測尺寸,繪制實測小樣圖,選定合格的管子和管件,進行配管和斷管。預制管段配制完成后應按小樣圖核對節點尺寸及管件接口朝向。 3選定支承管道的滑動支座及固定支座應符合設計要求,除應采用定型規格的注塑支承件外,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支承件,支承件應按設計要求位置錨固在墻或板內,安裝應平整牢固,管卡與管箍等緊固件與管道外壁的緊密度應按活動或固定支座要求控制,但不得損傷管道表面。 4鋼制支承件應作防腐處理。與塑料管間應采用塑料、橡膠等彈性物質隔填,不得用硬物隔墊。 5管道安裝宜自下向上分層進行,先安裝立管,后安裝橫管,連續施工,安裝間斷時,敞口處應臨時封閉。 16.0.5立管安裝可按下列規定: 1應先按設計要求設置固定支座和滑動支座,后進行立管吊裝。 2立管用側向進水型管件,連接管管端插入深度應按施工現場溫度計算確定,可按表17.0.1采用。 3安裝時先將管段吊正,隨即將立管固定在預設的支座上。立管管件螺絲帽外側與飾面的距離不得小于25mm,不宜大于50mm。 4立管安裝完畢后,應配合土建按設計圖紙將其穿樓板處孔洞封嚴。 5立管頂端伸出屋頂通氣管安裝后,應立即安裝通氣帽。 16.0.6橫管的安裝可按下列規定: 1應先按設計要求設置固定支座和滑動支座。樓板下懸吊管設置固定吊架和吊桿。 2先將配制好的管段用鐵絲臨時吊掛在已預埋的支承件或臨時設置的吊件,查看無誤后再進行伸縮節的安裝及管段間的連接。 3管道連接后應及時調正位置,其坡度不得小于設計規定的坡度。當設計無規定時,坡度可采用0.02~0.025。 4采用粘接接頭的管道可采取臨時固定措施,待粘接固化后再緊固支座上的管卡,拆除鐵經。 5采用螺紋膠圈接頭連接的管道,管端插入深度應按施工現場溫度計算確定。可按表17.0.1的規定。 16.0.7配管應符合下列規定: 1鋸管長度應根據實測并結合各連接管件的尺寸逐層確定。 2鋸管工具宜采用細齒鋸、割刀或專用斷管機具。 3斷口應平整并垂直于軸線,斷面處不得有任何變形,并除去斷口處的毛刺和毛邊。 4對粘接連接的插口管端應削坡口(外角),切削角度可為15°~30°,其預留尖端厚度宜為1/3~1/2管壁厚,削角可用板銼,完成后應將殘屑清除干凈。 5應對承插口的配合程度進行檢驗。可將承插口進行試插。對粘接連接的承口與插口的緊密程度應符合規定公差要求,用力插入,試插深度宜為承口長度的1/2~2/3,合格后作出標號,進行對號入座安裝。 17 管道接頭的連接工藝 17.0.1螺紋膠圈滑動接頭可按下列規定: 1應采用注塑螺紋管件,不得在管件上車制螺紋。 2密封圈止水翼位置應正確。 3清除管子及管件上的油污雜物,接頭上應保持潔凈,管端插入接頭允許滑動部分的伸縮量應按閉合溫差計算確定,可按表 17.0.1規定。 表17.0.1管長為4m時管口伸縮量表 施工現場溫度 | 設計最大升溫 | 設計最大降溫 | 伸量mm | 縮量mm | 10℃~25℃ | 30℃ | 35℃ | 8.4 | 9.2 | 20℃~35℃ | 20℃ | 45℃ | 5.6 | 12.6 | 0℃~15℃ | 40℃ | 25℃ | 11.2 | 7.0 | 注:①表中以室內最高溫度40℃,最低溫度-10℃的溫度差計算。 ②長度小于4m,可按長度比例增減。 ③溫差小的地區可按實際溫差計算伸縮量。 4插入深度確定后應試插一次,并按插入深度要求在管口表面劃出標記。 5組裝時,在確認密封圈、螺帽等位置方向正確無誤后,可將管端平直插入承口到底,再拔出到管壁劃出標記的位置,螺帽先用手擰緊后再用專用工具。要用力適當,防止螺帽脹裂。 17.0.2粘接工藝應按下列規定執行: 1管道粘接不宜在濕度很大的環境下進行,操作場所應遠離火源,防止撞擊。 2管子和管件在粘接前應用清潔棉紗或干布將承口內側和插口外側擦拭干凈,保持粘接面潔凈,無塵土與水跡。當表面沾有油污時,應用棉紗蘸丙酮等清潔劑擦凈。 3用油刷涂抹膠粘劑時,應先涂承口內側,后涂插口外側。涂抹承口時應順軸向由里向外,涂抹均勻、適量,不得漏涂或涂抹過厚。 4承插口涂刷膠粘劑后,宜在20s內對準軸線一次連續用力插入。管端插入承口深度應根據實測承口深度,在插入管端表面劃出插入深度標記。插入后可旋轉90°。 5插接完畢,應即刻將接頭外部擠出的膠粘劑擦揩干凈,應避免受力,靜置至接口固化為止,待接頭牢固后方可繼續安裝。 6粘接接頭不宜在環境溫度0℃以下操作,應防止膠粘劑結凍。不得采用明火或電爐等設施加熱膠粘劑。 18 安裝質量要求 18.0.1管道系統安裝完畢后應對管道的外觀質量與安裝尺寸進行復核檢查,其質量要求如下。 1管道和實測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 2立管應垂直,橫管坡度應均勻一致且不小于規定的坡度,管道安裝不得半明半暗。 3固定及滑動支座、管卡等支撐件位置應正確牢固。與管身的接觸應平整,不得嵌有雜物。 4立管和橫管的檢查口、清掃口均應裝在便于檢測的位置。 5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的插入深度是否符合規定,螺帽安裝是否符合要求,粘接接間是否牢固可靠。 6伸縮節安裝位置與插入深度以及固定支座的位置應符合設計及第7章的規定。 7與橫管連接的各衛生器具的受水管口和立管口均應采取妥善可靠的固定措施。 8立管和橫管內雜物均應清除干凈,管道應暢通,管道堵塞時,不得使用帶有銳邊尖口的機具清通。 9管道穿越樓板和墻的孔洞的土建補洞應按規定嚴密堵實,接合部位的防滲漏措施是否牢固可靠,嚴禁接合部門出現滲水漏水現象。 18.0.2管道安裝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表18.0.2規定。 表18.0.2管道檢驗項目及方法 檢查項目 | 允許偏差 | 檢驗方法 | 注 | 立管直度 | ①每1m高不大于3mm ②H<5m,全高<10mm ③H>5m,全高>30mm | 掛線錘和用鋼尺量 | H為立管高度;L為橫管長度;必須全 部符合三種 情況 | 橫管彎曲度 | ①每1m長不大于2mm ②L<10m,全高<8mm ③L>10m,每10m>8mm | 用水平尺量 | 衛生器具的排水管口及橫支管的縱橫坐標 | 單獨器具不大于±10mm 成排器具不大于±5mm | 用鋼卷尺量 | | 衛生設備接口標高 | 單獨器具不大于±10mm 成排器具不大于±5mm | 用水平尺和鋼卷尺量 | | 18.0.3施工完畢的管道應嚴格進行通水試驗。高層建筑可根據管道布置分層、分段做通水試驗。 18.0.4通水試驗應按給水系統的1燉3配水點同時開放,檢查排水管道系統是否暢通,有無滲漏。 19 工程驗收 19.0.1排水管道工程應按分項、分部工程及單位工程驗收。分項、分部工程應由施工單位會同建設單位共同驗收。單位工程應由 主管單位組織施工、設計、建設和其他有關單位聯合驗收。驗收應做好記錄、簽署文件、立案歸檔。 19.0.2分項、分部工程的驗收,可根據管道系統的施工情況,分為中間驗收和竣工驗收。單位工程的竣工驗收應在分項分部工程的驗收基礎上進行。 19.0.3驗收時應具備下列文件: 1施工圖、竣工圖及設計變更文件。 2主要材料、零配件、制品的出廠合格證或試驗記錄。 3中間試驗記錄和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4灌水和通水試驗記錄。 5工程質量事故處理記錄。 6分項、分部、單位工程質量檢驗評定記錄。 19.0.4工程驗收時應檢查下列項目: 1立管垂直度、橫管彎曲度、衛生金具排水管接口的縱橫坐標是否符合表18.0.2的規定。 2連接點或接頭的整潔、牢固和密封性。 3固定和活動支架、吊架、管托等支承件安裝位置的正確性和牢固性。 4穿越樓板、墻等孔洞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5伸縮節設置與安裝的正確性,伸縮節、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預留伸縮量的準確性。 20 安全生產 20.0.1膠粘劑及清潔劑等易燃物品的存放處必須遠離火源、熱源和電源,室內嚴禁明火。 20.0.2膠接劑及清潔劑的瓶蓋應隨用隨開,不用時應隨即蓋緊,嚴禁非操作人員使用。 20.0.3管道粘接操作場所,禁止明火,場內通風要求良好。集中操作場所,宜設置排風設施。 20.0.4管道粘接時,操作人員應站在上風向,并應配戴防護手套、眼鏡和口罩等勞保用具,避免皮膚、眼睛等與膠粘劑直接接觸。 20.0.5冬季施工應采取防寒防凍措施,操作場所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不得密閉。 20.0.6管道嚴禁攀踏,系安全繩,擱搭腳手板,用作支撐或借作它用。 附錄A旋轉進水型管件規格尺寸 A.1三通 A.1.1中心橫向進水型  表A.1.1中心橫向進水型三通規格尺寸(mm) 規格 | Z1 | Z2 | Z3 | L1 | 1L2 | L3 | L4 | W1 | 160×110 | 105 | 55 | 127 | 181 | 130 | 201 | 301 | 200 | 110×110 | 87 | 32 | 112 | 161 | 106 | 187 | 262 | 150.5 | 110×75 | 87 | 32 | 109.5 | 161 | 106 | 171.5 | 247 | 150.5 | 110×50 | 87 | 32 | 107 | 161 | 106 | 143 | 218 | 150.5 | A.1.2右側橫向進水型  表A.1.2右側橫向進水型三通規格尺寸(mm) 規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L4 | W | W1 | 110×110 | 87 | 32 | 87 | 161 | 106 | 161 | 235.5 | 54 | 203 | 110×50 | 87 | 32 | 89 | 161 | 106 | 126 | 200.5 | 40 | 58 | 75×50 | 78 | 32 | 76 | 141 | 95 | 113 | 174 | 28 | 132 | A.1.3右側豎向進水型  表A.1.3右側豎向進水型三通規格尺寸(mm) 規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W | W1 | 110×50 | 87 | 32 | 34 | 161 | 106 | 71 | 250 | 120 | 238 | 40 | 158 | 75×50 | 78 | 32 | 34 | 141 | 95 | 71 | 227 | 110 | 214 | 28 | 132 | A.1.4右側豎向及橫向雙管進水型  表A.1.4右側豎向及橫向雙管進水型三通規格尺寸(mm) 規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W | W1 | 110×50×50 | 87 | 32 | 34 | 161 | 106 | 71 | 250 | 120 | 238 | 40 | 158 | 75×50×50 | 78 | 32 | 34 | 141 | 95 | 71 | 227 | 110 | 214 | 28 | 132 | A.1.5右側上端橫向進水型  表A.1.5右側上端橫向進水型三通規格尺寸(mm) 規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W | W1 | 110×50×50 | 87 | 32 | 34 | 161 | 106 | 71 | 250 | 120 | 238 | 40 | 158 | 75×50×50 | 78 | 32 | 34 | 141 | 95 | 71 | 227 | 110 | 214 | 28 | 132 | A.1.6右側上端豎向及橫向雙管進水型  表A.1.6 右側上端豎向及橫向進水型三通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L1 | L2 | L3 | L4 | L↓5 | W | W1 | 110×50×50 | 87 | 32 | 161 | 106 | 114 | 250 | 120 | 40 | 158 | 75×50×50 | 78 | 32 | 141 | 95 | 114 | 227 | 110 | 28 | 132 | A.2 四 通 A.2.1 中心橫向對稱進水型  表A.2.1 中心橫向對稱進水型四通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L1 | L2 | L3 | L4 | 110×110 | 159.50 | 106.50 | 26 | 6.00 | 84.00 | 186.50 | 附錄B 采用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的管件規格尺寸 B.0.1 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規格  表B.0.1 螺母擠壓密封圈接頭規格尺寸(mm) 規格 | d (最小值) | d1 | d2 | d1 d2 (允許差) | D | D1 (最小值) | l (最小值) | l1 | 40 | 38.5 | 59.5 | 48.3 | ±0.30 | 72.5 | 48.10 | 28.5 | 22 | 50 | 49. 5 | 72.5 | 60.3 | ±0.30 | 87.0 | 60.20 | 32.0 | 24 | 75 | 75.5 | 103.7 | 89.4 | ±0.40 | 122.0 | 89.20 | 48.0 | 29 | 110 | 97.0 | 129.7 | 114.5 | ±0.40 | 149.0 | 114.30 | 58.5 | 33 | 注:①l1及D允許誤差為±2mm B.0.2 異徑管 表 B.0.2 異徑管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 | L | 50×40 | 10.0 | 76.5 | 70×50 | 18.0 | 103.0 | 110×50 | 20.0 | 116.51 | 10×75 | 22.0 | 129.5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3 90°彎頭  表B.0.3 90°彎管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 | L | 40 | 28.0 | 57.5 | 50 | 34.0 | 66.0 | 75 | 45.0 | 93.0 | 110 | 57.0 | 116.0 | 注: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4 45°彎頭 表B.0.4 45°彎頭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 | L | 40 | 12.0 | 40.5 | 50 | 14.0 | 48.0 | 75 | 21.0 | 70.0 | 110 | 26.0 | 84.5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5 45°斜三通  表B.0.5 45°斜三通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40×40 | 13.5 | 84.5 | 77.5 | 45.5 | 116.5 | 109.5 | 50×40 | 2.0 | 84.0 | 80.5 | 38.0 | 120.0 | 112.5 | 50×50 | 14.0 | 89.5 | 84.0 | 50.0 | 125.0 | 120.0 | 75×40 | 2.5 | 94.5 | 100.5 | 45.0 | 142.0 | 131.5 | 75×50 | 2.5 | 105.5 | 113.0 | 51.0 | 154.0 | 149.0 | 75×75 | 21.5 | 130.5 | 124.5 | 70.0 | 179.0 | 173.0 | 110×50 | 13 | 112.0 | 127.0 | 46.5 | 171.3 | 160.0 | 110×75 | 12.0 | 142.0 | 146.5 | 71.5 | 201.5 | 195.0 | 110×110 | 25.0 | 155.0 | 149.0 | 84.5 | 214.5 | 208.5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 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6 45°斜三通(上端封閉型)  表B.0.6 45°斜三通(上端封閉型)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40×40 | 13.5 | 84.5 | 77.5 | 45.5 | 116.5 | 109.5 | 50×40 | 2.0 | 84.0 | 80.5 | 38.0 | 120.0 | 112.5 | 50×50 | 14.0 | 89.5 | 84.0 | 50.0 | 125.0 | 120.0 | 75×40 | 2.5 | 94.5 | 100.5 | 45 | 142 | 131.5 | 75×50 | 2.5 | 105.5 | 113.0 | 51.0 | 154.0 | 149.0 | 75×75 | 21.5 | 130.5 | 124.5 | 70.0 | 179.0 | 173.0 | 110×50 | 13 | 112.0 | 127.0 | 46.5 | 171.3 | 160.0 | 110×75 | 12.0 | 142.0 | 146.5 | 71.5 | 201.5 | 195.0 | 110×110 | 25.0 | 155.0 | 149.0 | 84.5 | 214.5 | 208.5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7 90°順水三通  表B.0.7 90°順水三通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40×40 | 47.0 | 18.0 | 49.0 | 78.5 | 49.5 | 78.5 | 50×40 | 47.0 | 18.0 | 55.0 | 82.0 | 53.0 | 83.5 | 50×50 | 61.0 | 21.0 | 61.0 | 96.0 | 56.0 | 96.0 | 75×40 | 62.5 | 19.5 | 80.5 | 110.0 | 67.0 | 111.5 | 75×50 | 61.0 | 24.0 | 76.0 | 145.0 | 75.0 | 145.0 | 75×75 | 95.0 | 25.0 | 98.0 | 145.0 | 75.0 | 145.0 | 110×50 | 61.0 | 27.0 | 87.0 | 120.5 | 86.5 | 120.0 | 110×75 | 96.0 | 27.0 | 107.0 | 154.5 | 86.5 | 155.0 | 110×110 | 122.0 | 38.0 | 122.0 | 186.5 | 102.5 | 186.5 | 注: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8 90°順水三通(上端封閉型)  表B.0.8 90°順水三通(上端封閉型)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40×40 | 47.0 | 18.0 | 49.0 | 78.5 | 49.5 | 78.5 | 50×40 | 47.0 | 18.0 | 55.0 | 82.0 | 53.0 | 83.5 | 50×50 | 61.0 | 21.0 | 61.0 | 96.0 | 56.0 | 96.0 | 75×40 | 62.5 | 19.5 | 80.5 | 110.0 | 67.0 | 111.5 | 75×50 | 61.0 | 24.0 | 76.0 | 145.0 | 75.0 | 145.0 | 75×75 | 95.0 | 25.0 | 97.0 | 145.0 | 75.0 | 145.0 | 110×50 | 61.0 | 27.0 | 87.0 | 120.5 | 86.5 | 120.0 | 110×75 | 95.0 | 27.0 | 107.0 | 154.5 | 86.5 | 155.0 | 110×110 | 122.0 | 38.0 | 122.0 | 186.5 | 102.5 | 186.5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9 90°順水三通(承口型)  表B.0.9 90°順水三通(承口型)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110 | 128 | 45 | 128 | 186 | 103 | 178 | 注: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10 90°順水三通(上端封閉承口型)  表B.0.10 90°順水三通(上端封閉承口型)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Z3 | L1 | L2 | L3 | 110 | 128 | 45 | 128 | 186 | 103 | 178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11 圓底P型存水彎  表B.0.11 圓底P型存水彎規格尺寸(mm) 規 格 | L1 | L2 | H1 | H2 | H3 | 40 | 187 | 151 | 123 | 141 | 50 | 50 | 212 | 168 | 140 | 154 | 50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12 平底P型存水彎  表B.0.12 平底P型存水彎規格尺寸(mm) 規 格 | L1 | L2 | L3 | L4 | 75 | 40.1 | 122.0 | 154.6 | 106.6 | 注:L為標準尺寸。 B.0.13 大半徑90°彎頭(插口型)  表B.0.9 大半徑90°彎頭(插口型)規格尺寸(mm ) 規 格 | Z1 | Z2 | L1 | L2 | D | D1 | d | 110 | 120 | 123 | 200 | 207.5 | 149 | 115 | 114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B.0.14 大半徑90°彎頭  表B.0.14 大半徑90°彎頭規格尺寸(mm) 規 格 | Z1 | Z2 | L1 | L2 | D | D1 | d | d2 | 110 | 120 | 123 | 200 | 207.5 | 149 | 115 | 125.5 | 134.7 | 注: ①Z之允許誤差為±3mm。 ②L為標準尺寸。 附錄C本規程用詞說明 C.0.1執行本規程條文時,要求嚴格程度的用詞說明如下,以便執行中區別對待。 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作不可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 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作的用詞: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 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作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宜”或“可”;反面詞采用“不宜”。 C.0.2條文中必須按指定的標準、規范或其它有關規定執 行的寫法為“應按……執行”或“應符合……要求”;非必須按所指的標準、規范執行的寫法為“可參照……”。 (1998年版) 主編單位:北京市市政設計研究總院 審查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管道結構委員會 批準單位: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 批準日期:1997年11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