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離心泵、混流泵和軸流泵的臨界汽蝕余量指標。 本標準適用于各種輸送單相液體的離心泵、混流泵和軸流泵,應用范圍: 一般離心泵 比轉速ns=50~300(或型式數K=0.26~1.55)單級揚程H=6~180m; 冷凝泵 單吸流量Q=20~1800m3/h(或雙吸流量Q=40~3600m3/h),轉速n=500~3500r/min; 混流泵和軸流泵 比轉速ns=250~1400(或型式數K=1.29~7.25),揚程H=1.2~30m。 2 引用標準 GB 7021 離心泵名詞術語 3 術語 本標準所使用的術語按GB 7021的規定。由于習慣上常用允許吸上真空度和灌注頭,故將它們與臨界汽蝕余量的關系說明如下: a.允許吸上真空度是將試驗得出的臨界吸上真空度換算到大氣壓為0.101325MPa和水溫為20°C的標準狀況下,減去0.3m的安全裕量后的數值。 臨界汽蝕余量與允許吸上真空度之間的關系按下式計算: (NPSH)c=(Pb-Pv)×106/pg+v21/2g-Hsc=(Pb-Pv)×106/pg+v21/2g-(Hsa+0.3) 式中:(NPSH)c——臨界汽蝕余量,m; Pb——大氣壓力(絕對),MPa; Pv——汽化壓力(絕對),MPa; p——被輸送液體的密度,kg/m3; g——自由落體加速度,m/s2(取9.81); V1——進口斷面處平均速度,m/s; Hsc——臨界吸上真空度,m; Hsa——允許吸上真空度,m。 b.灌注頭(或稱倒灌高度)是用來表示一臺泵的安裝位置低于自由空氣表面的液位關系的一個用語,不能與汽蝕余量混淆。 4 臨界汽蝕余量(NPSH)c 本標準規定的(NPSH)c是以常溫清水試驗為基準的規定點的數值。 4.1 (NPSH)c值應根據泵的結構按下列規定確定: a.單吸懸臂泵的(NPSH)c值見圖1或圖2; b.軸通過葉輪吸入口的單吸的(NPSH)c值見圖3或圖4; c.雙吸泵的(NPSH)c值見圖5或圖6; d.三級以下軸通過葉輪吸入口的冷凝泵的(NPSH)c值見圖7。對于單吸懸臂葉輪使用圖7時,當流量小于或等于90m3/h時,應將流量除以1.2,當流量大于90m3/h時,應將流量除以1.15; e.單吸混流泵和軸流泵的(NPSH)c值見圖8或9。 4.2 當按圖1、圖3、圖5和圖8查得(NPSH)c值小于2m時,其(NPSH)c值應不大于2m。 4.3 當按圖1、圖3和圖5查ns<50(或K<0.26)的(NPSH)c值時,其(NPSH)c值應不大于ns=50(或K=0.26)的值。 4.4 查得的(NPSH)c值應精確到小數點后第一位。 4.5 確定的(NPSH)c值應小于或等于規定的必需汽蝕余量(NPSH)r。 5 應用方法 5.1 圖1、圖3、圖5和圖8是根據已知的揚程和比轉速(或型式數),作出揚程的垂直線與比轉速(或型式數)的水平線的交點,該點落在(NPSH)c的斜線上或兩斜線之間。泵的(NPSH)c應不大于此值。 5.2 圖2、圖4、圖6和圖9是根據已知的流量、轉速和比轉速(或型式數),作出流量的水平線與轉速、比轉速(或型式數)的斜線的交點,再由該點向下作垂直線交于(NPSH)c的坐標線上。泵的(NPSH)c應不大于此值。 5.3 圖7是根據已知的流量和轉速,作出流量的水平線與轉速的斜線的交點,再由該點向下作垂直線交于(NPSH)c的坐標線上。泵的(NPSH)c應不大于此值。 圖1 單吸懸臂泵的汽蝕余量 單級揚程H,m 圖2 單吸懸臂泵的汽蝕余量 臨界汽蝕余量(NPSH)c,m A-ns=60(K=0.31);B-ns=90(K=0.47);C-ns=130(K=0.67); D-ns=190(K=0.98);E-ns=280(K=1.45) 圖3 單吸泵(軸通過葉輪吸入口)的汽蝕余量 單級揚程H,m 圖4 單吸泵(軸通過葉輪吸入口)的汽蝕余量 臨界汽蝕余量(NPSH)c,m A-ns=60(K=0.31);B-ns=90(K=0.47);C-ns=130(K=0.67); D-ns=190(K=0.98);E-ns=280(K=1.45)  圖5 雙吸泵的汽蝕余量 單級揚程H,m 圖6 雙吸泵的汽蝕余量 臨界汽蝕余量(NPSH)c,m A-ns=60(K=0.31);B-ns=90(K=0.47);C-ns=130(K=0.67); D-ns=190(K=0.98);E-ns=280(K=1.45) 圖7 冷凝泵(軸通過葉輪吸入口)的汽蝕余量 臨界汽蝕余量(NPSH)c,m 圖8 單吸混流泵和軸流泵的汽蝕余量 單級揚程H,m 圖9 單吸混流泵和軸流泵的汽蝕余量 臨界汽蝕余量(NPSH)c,m A-ns=300(K=1.55);B-ns=1000(K=5.17)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電子工業部提出。 本標準由沈陽水泵研究所歸口。 本標準由沈陽水泵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準起草人喬鈍。 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原機械工業部標準JB 3562-84《離心泵、混流泵和軸流泵 汽蝕余量》作廢。 本標準等效采用1975年美國水力學會HI《離心泵、回轉泵、往復泵》標準中關于離心泵、混流泵和軸流泵的汽蝕余量指標部分。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