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3-17 16:30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姚森婧
隨著“兩會”一號提案——九三學社中央提出的《關于推動我國經濟社會低碳發展的建議》的出爐,一股“低碳風”徹底“來襲”。隨即,有媒體預測稱,201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低碳”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動力和引擎,也將是引領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重構的新的風向標。2010年,圍繞“低碳”大政方針的確立和全面實施,在政策框架、法律體系、產業轉型和消費模式改變等方面都將發生許多新的變化,這無疑將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關于節能環保產業之路的探討將在于4月2日~3日在北京召開的“2010(第8屆)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得以延伸。
在上述備受關注的一號提案中,有這樣一條具體建議:“將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中國特色低碳發展道路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在列入“十二五”規劃的同時考慮更長遠規劃。”這一具有創新性的建議,出現于2010年相逢其時。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的決戰年,同時也是制訂“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年。
溫家寶總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計劃中,多次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問題,強調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迎表示,節能減排不僅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去年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中國提出了到2020年在200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言必信,行必果”,這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在今年的“兩會”上,10%的政協提案都涉及節能減排,很多政協委員為“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工作建言獻策,紛紛表示要抓緊節能減排不放松,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在“兩會”期間對 “十二五”期間中國減排的四項初步計劃做了簡單的介紹。他說,首先,污染減排指標領域將進一步延伸和擴展。其次,在減排的具體措施上,要更加注重結構減排。在政策措施上,要進一步地加強和完善市場機制和長效機制。此外,要進一步堅持和強化污染減排的責任制和問責制。
此外,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優化利用外資結構,鼓勵外資投向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也被納入2010年工作規劃。“兩會”的利好信息已經指向節能環保產業, “十二五”污染物減排目標究竟怎樣?環保產業的“十二五”規劃究竟遵循怎樣的思路?節能與環境產業的發展將怎樣規劃?在“2010(第8屆)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來自環保部、發改委的官員以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將為您一一解答。(中國水網)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