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5-12 09:56
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10.進一步完善城市更新制度標準,深入開展地級市城市體檢,支持有條件的縣級市開展城市體檢,實施城市小微公共空間整治提升工程,2025年上半年新建公共服務領域汽車充電樁5000個,開工改造老舊小區5萬戶、各類管網500公里。出臺加快建筑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意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11.出臺2025年重大項目“雙百工程”工作方案,制定河南省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調度管理辦法,舉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觀摩活動,2025年6月底前2024年專項債券項目和2025年第一批“兩重”建設項目全部開工,“雙百工程”項目、省重點項目投資額均完成年度計劃的60%以上。(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出臺加力推動基礎設施投資回升向好若干措施,制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的省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清單,出臺規范推進高速公路特許經營工作的意見(試行),完善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的政策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申報發行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3.開工焦濟洛平高鐵等工程,推進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鄭州南站、平漯周高鐵、周口港中心作業區一期、沿黃高速公路等項目建設,加快編制周口港、鄭州港等港口總體規劃。(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加快推進疆電入豫第二通道前期研究,推進信陽五岳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建成西氣東輸三線河南段、許昌能信煤電項目首臺機組,實施200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力爭2025年上半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400萬千瓦。(省發展改革委負責)
15.修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制定豫北、豫南、豫西南水網建設方案,基本建成袁灣水庫主體工程,推進昭平臺水庫擴容、白龜山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出山店、前坪水庫灌區建設。(省水利廳、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6.出臺深化包保服務重點企業若干措施、支持企業“小升規”若干措施,建立900家重點工業企業、600家重點服務業企業融資“白名單”協調機制,2025年第二季度組織開展“惠企中原·政在行動”政策宣傳解讀活動100場以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省委金融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17.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開展省域營商環境無感監測,全面推行規范執法“入企掃碼”,推出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企業用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批、新車上牌等“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出臺加快加力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實施方案。(省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行政審批政務信息管理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公安廳、工業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18.落實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和系列行動方案,健全多層次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開展金融服務民營經濟“三進一提升”(進園區、進商會、進企業,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質效)系列活動。(省發展改革委、省委金融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出臺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舉辦2025全省人工智能大會,布局建設一批省人工智能行業賦能中心,發布一批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建立開發區數字化轉型實施標準規范,遴選一批開發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立省數據企業培育機制,2025年第二季度認定100家以上省級數據企業。(省發展改革委負責)
20.開展第二批新服務新供給重點項目遴選,出臺推動批發零售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健全金融服務專員機制,2025年6月底前組織開展省、市、縣三級政金企對接活動1000場以上。(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省委金融辦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加強病蟲害監測防控、“一噴三防”和農業技術服務,扎實做好抗旱水源調度、機井排查檢修工作,確保夏糧豐產豐收。加大畜牧業、漁業政策支持和幫扶力度,加強生豬產能監測預警,確保能繁母豬數量穩定在綠色合理區間。(省農業農村廳負責)
22.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職引未來”系列招聘等活動,加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崗位挖潛,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籌備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2025年上半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00萬人次以上,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萬人以上。(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負責)
23.持續推進全省農商行改革,建立“四預兩打”工作機制,有效防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開展縣級月度“三保”支出調度管理,持續壓降融資平臺數量和債務規模。扎實做好迎峰度夏能源電力安全保供工作。(省委金融辦、省財政廳、河南金融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24.扎實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開展消防安全“五大”行動攻堅會戰,推進化工行業安全專項整治,抓細抓實森林防火、人員密集場所、燃氣安全、高層建筑消防、交通運輸、危化品生產儲運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強化防汛預測預警工作、優化聯防聯調方案,加強流域洪水、城市內澇、山洪和地質災害等突出風險防范應對。(省安委會、防災減災救災委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