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1-15 10:13
來源:北京生態環境
2025年1月10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天津市生態環境局、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舉行了“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2024年度新聞發布會”。以下為全文實錄。
主持人(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科技與宣傳教育處處長王家棟):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2024年度新聞發布會。
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十年來,三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動聯建聯防聯治持續走深走實,生態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大家通報相關工作進展和成效。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嘉賓: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吳躍,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副處長王延奎,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副總隊長郭承濤,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規劃財務處副處長康志剛,北京市密云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簡寶強,天津市河西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孫樹成,河北省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分管大氣負責同志孫建東。我是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科技與宣傳教育處處長王家棟。
下面,請吳躍副廳長為大家介紹2024年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情況和2025年工作安排。
吳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吳躍: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代表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介紹2024年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情況和2025年工作安排。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工作辦公室的統籌指導下,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園林綠化局,天津市生態環境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林業和草原局組建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為構建京津冀區域“大生態”格局、推動生態協同走深走實注入強勁動力。2024年,河北省生態環境廳輪值牽頭專題工作組工作,會同各成員單位,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十周年的重要契機,縱深推進生態協同,取得了豐碩成果。
一、協同機制日臻完善
加強組織推動,專題工作組下設生態環境、園林(林草)2個專項小組,形成了“大牽頭+小牽頭”的工作模式。制發《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工作規則》,明確了會議、行文審批、信息報送、工作調度、調研宣傳5項制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部署、有督導、能落實。加強會商協商,組織召開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會議,制定《推進京津冀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走深走實的清單(第三批)》。加強宣傳推廣,全面總結十年治理成效,聯合舉辦京津冀生態協同十年成果展、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大會,集中展示生態協同良好成效,發布14項京津冀生態環境數字化治理成果。加強產業協同,組織召開京津冀生態環境科技產業金融協同發展大會,搭建深入交流與互動合作平臺,協同推動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
二、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深化
強化大氣聯防聯控。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深化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的意見》,協同推進結構優化調整、工業污染治理、機動車污染防治、污染天氣應對、法規政策標準創新,全面鞏固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成果,唐山市大氣污染防治經驗入選中央組織部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典型案例。經初步測算,2024年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天津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3%;河北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3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
加強水環境聯保聯治。強化重點流域協同保護,拓展跨界河流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積極推動潮白河、灤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綜合治理,2024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跨界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合力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印發實施《2024年津冀近岸海域聯合保障工作要點》,加強近岸海域聯合會商,合力推動渤海綜合治理攻堅,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2.6%,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9.2%,為近年來最好水平。
深化生態環境執法聯動。三地生態環境部門印發《2024-2025年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工作方案》,聚焦交界區域、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持續開展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強化水污染突發事件聯防聯控,聯合舉辦2024年京津冀突發環境事件聯合協同綜合應急演練,進一步筑牢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安全防線。京津冀“公(公安機關)檢(檢察機關)法(法院)環(生態環境部門)”簽署打擊治理污染環境違法犯罪框架協議,共同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三、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大力實施燕山、太行山、張承壩上地區生態綜合治理項目,北京市實施營造林20萬畝,天津市實施營造林約5000畝,河北省實施營造林638萬畝。簽署《京津冀林草種苗協作框架協議》,共同打造林草種苗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天津市寧河區獲評全球“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和“自然城市”。加大濱海濕地、自然岸線保護力度,南大港濕地作為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提名地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加強林草災害聯防聯治。深入開展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聯防聯控,北京市支持河北省1500萬元,用于環京縣區、單位森林草原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和有害生物防治物資,助力廊坊市完成5718畝春尺蠖[huò ]阻隔法防治,支援雄安新區第三代美國白蛾飛防作業42架次、6.3萬畝,區域防災減災綜合能力進一步提升。
深化林草重點領域協作。聯合編制《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創建方案》,加快創建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京冀聯合成立工作專班,推動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北京市編制完成先行啟動區項目方案。扎實推進京冀生態水源林撫育項目,京冀共同編制《京冀生態水源林經營撫育項目實施方案》,河北省實施撫育1.725萬畝。
四、綠色發展步伐加速邁進
加快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實環評會商機制,積極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嚴把環境準入關,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北京推廣全密閉施工,打造揚塵治理標準化工地,全市綠牌工地數量占比提高37.2個百分點,創新推廣應用基坑氣膜全密閉施工技術,完成11個基坑氣膜全密閉示范使用。天津全面實施涉鋼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同比新增247家環保績效A級和引領性企業。河北深入開展鋼鐵等7個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行動,55家在產鋼鐵企業全面創A,新能源重型貨車保有量近3萬輛,數量均為全國第一。京津冀合力推進“京津冀清潔生產協同審核創新試點項目”,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2024年5月12日,在京津冀三地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上,北京市政府與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關于合作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工作的備忘錄》,共同推動全國碳市場建設。三地同步印發低碳出行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分別編制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實施方案,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取得階段性成效。
加強危險廢物治理協同合作。三地簽訂《京津冀“無廢城市”協同共建合作框架協議》,北京、河北支持首鋼集團開展區域“無廢集團”建設試點,探索大型鋼鐵集團固體廢物“全量化利用”環境管理試點示范,天津、河北成功爭取區域性特殊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項目落地。
著力提升首都“兩翼”綠色發展水平。落實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意見要求,圍繞生態環保領域大力推動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組織召開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暨副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工作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在北京正式啟動。建設綠色生態宜居雄安新區,雄安新區生態環境AI創新應用體系建設及應用,榮獲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典型應用案例。強化白洋淀流域綜合治理,淀區水質連續四年穩定保持Ⅲ類,野生鳥類增加至292種,李強總理調研雄安新區期間對淀區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表示贊許,“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綠色發展城市典范加速呈現。
2025年,我們將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落實生態協同機制。全面承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中長期規劃目標任務,推動《“十四五”時期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框架協議》的圓滿收官。拓展協同領域,健全完善法規標準,加強科技成果共享,深化執法聯動機制,堅決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二是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深挖減排潛力,強化工業污染深度治理,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治,持續推進環保績效創A。強化大氣污染應急聯動,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報和分析研判,協同應對污染過程,全力保障重點時段空氣質量。
三是推進水環境聯保共治。落實京津冀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提前謀劃京津冀新一輪補償協議續簽事宜。加強交界區域入海河流和排口聯合檢測監測。聯合開展水污染突發事件應急演練。
四是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雙碳”戰略落實,擴展京津冀區域碳普惠場景,研究不同場景的京津冀區域碳普惠標準。鞏固危險廢物轉移“白名單”機制和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成效,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共建共享。
五是推進“兩翼”生態環境建設。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承擔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CCER)交易機構職能。加快落實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行動方案,支持雄安新區開展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服務。鞏固保持白洋淀Ⅲ類水質,持續提升生物多樣性水平。
六是推進綠色屏障建設等重大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開展綠化攻堅。持續加強濕地保護修復,深入推進南大港、察汗淖爾等重要河湖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建設,恢復提升濕地生態功能。
七是做好森林草原防火防蟲工作。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防蟲機制,共同開展環京津地區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項目建設。持續抓好有害生物聯防聯治,加大毗鄰地區的聯防聯控力度。
八是深化林草重點領域聯動發展。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編制好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加快建設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推動建立以華北豹為旗艦物種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機制。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創新協同保護體制機制與政策制度,共推綠色低碳發展、共保三地生態環境,切實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為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區、示范區作出應有貢獻。謝謝大家!
主持人(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科技與宣傳教育處處長王家棟)
王家棟:感謝吳躍副廳長的權威發布。下面開始提問,請記者朋友舉手示意,并通報您所在的新聞機構。
【媒體提問1】:各位領導好,我是北京廣播電視臺的記者。我想問一下,近年來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綠色低碳發展也有了新的突破,咱們北京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北京廣播電視臺記者
王延奎(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綜合處副處長)
王延奎:感謝您對北京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工作的關注,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北京市以此為根本遵循,積極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深入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2024年,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連續四年穩定達標;我們還收獲了290個優良天,這是有監測記錄以來,優良天數最多的一年。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顯著,劣V類水體連續四年實現動態消除。綠色低碳水平全國領先,全市萬元GDP能耗、水耗、碳排放量保持省級最優水平。
成效的取得,源于各地協作下的區域生態環境同步改善,也源于我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2024年,北京市以創綠為引領,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不斷優化結構創綠。堅持“凈煤、減氣、少油”,燃煤消費總量壓減至100萬噸以內,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出臺資金補貼政策,支持汽車的以舊換新,支持國四排放標準老舊貨車、大中型客車、建筑工程領域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報廢更新,北京市還實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優先通行等政策,推動車械新能源化。
大力推動工程創綠。制定企業和項目的綠色績效評價指南,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一廠一策”深度治理、重污染績效提級,全市新增“綠色”企業191家,企業主動提“綠”增“效”,實現生產與“綠色”掛鉤,發展與環保相連。
突出精細管理創綠。突出綠色引領,打造揚塵治理標準化工地,全市綠牌工地數量大幅增加,占比提高了37.2個百分點。我們還通過“三監”大模型,不僅支撐監測、監察、監管的聯動,也實現了對企業監管的“無處不在”和“無事不擾”,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
深化重點區域創綠。圍繞“兩翼”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并已啟動,我們發揮這個優勢支持雄安新區開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服務工作;落實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意見,高標準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三地統一發布《碳普惠項目減排量核算技術規范 低碳出行》標準,這也是國內首個區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領域減排量核算技術文件,鼓勵公眾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未來,北京市將持續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動力,努力推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水平再上新臺階,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區、示范區作出北京貢獻。
【媒體提問2】:各位領導好,我是津云新媒體的記者。我的問題是:我們京津冀三地在執法聯動方面具體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津云新媒體記者
郭承濤(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副總隊長)
郭承濤:感謝您對京津冀三地聯動執法工作的關注,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一下。
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在生態環境部統一指揮下,三地緊密協作,實施區域聯防聯治,在區域協同、部門協同、嚴格執法、科技賦能、服務企業等5個方面采取一系列的硬措施,不斷實現新突破。
一是強化區域協同,執法聯動更加暢通。2024年,我市堅持“高位謀劃、高效推動、高標準落實”,與京冀生態環境部門在空氣重污染應對、重大活動保障、跨區域流域執法等方面互相協商、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合力打擊區域內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推進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共同改善。6月份,京津冀三地聯合制發了《2024-2025年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合聯動執法工作方案》,明確了重點任務,圍繞大氣、水、固體廢物、移動源、打擊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違法等5個方面開展聯動執法。
二是推進部門協同,執法聯動更加有力。2024年5月,京津冀三地公檢法環四部門聯合簽署了《打擊治理污染環境違法犯罪框架協議》,強化四部門聯勤聯動。同時,將打擊第三方檢測機構弄虛作假納入“兩打”的重點范圍,聚焦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執法檢查,與市場監管、公安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對22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實施記分懲戒,對3家累計滿12分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暫停數據采信并約談,對2家使用作弊器的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依法移交相關部門處理。
三是落實重點任務,執法聯動更加緊密。推動完成大氣、水等方面跨區域、跨流域的聯合檢查,在協同作戰、聯合執法過程中,落實吹哨報到、線索移送、信息共享等制度,強化聯合聯動。2024年6月,我市執法總隊收到生態環境部強化監督幫扶組轉交的線索,對天津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在檢查過程中,了解到該公司曾經為河北省某市有關單位提供過第三方檢測服務后,立即啟動京津冀生態環境執法聯動機制,會同河北省屬地進行調查取證,對涉案的企業和取樣的人員進行了詢問,兩地執法部門密切協作,形成了執法合力,成功查處這一案件。
四是注重科技賦能,執法效能更加明顯。積極發揮科技引領示范作用,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熱點網格、在線監控等多個信息化平臺,運用無人機航拍、走航監測等科技手段,提高立體化執法查處的效能。同時,發揮信息共享的優勢,依托京津冀協同執法的平臺,積極推進在移動源和固定源方面執法結果和執法處罰信息的互認,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合作深化。
五是服務大型企業,執法幫扶更有溫度。通過實行三層遞進式執法、推進非現場執法監管、依靠科技賦能精準執法等方式,最大限度實現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對違法企業“利劍高懸”。用心幫扶企業,找準 “需求點”,推進“體檢式、預防式、服務式”執法,通過“執法人員+行業專家”組團式普法,秉持執法有力度,幫扶有溫度的“生態+營商”雙贏的執法模式,贏得企業的充分肯定。
【媒體提問3】:各位領導好,我是河北日報的記者。請問,2024年,京津冀三地園林林草部門在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方面有哪些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謝謝!
河北日報記者
康志剛(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規劃財務處副處長)
康志剛:首先,感謝您對京津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工作的關注,下面由我回答這個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關心林草工作,連續12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多次深入林區、林場、草原、國家公園視察調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2024年,京津冀三地園林林草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部署,以筑牢京津冀綠色生態屏障為統領,不斷深化三地園林林草部門間協同合作,主要開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森林草原防火防蟲聯防聯控。突出環京津重點區域,堅持統一布局、突出重點,互利互惠、共建共享,加強森林草原防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治。2024年,北京市支持我省環京縣區、單位森林草原防火基礎設施項目1000萬元,有害生物防治物資500萬元。京津冀三地聯合開展了5·25林業植物檢疫檢查專項行動,京津冀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應急演練,進一步強化了區域間協同防治。
二是深化林長制協同合作。為構建區域林草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天津市林長辦、北京市林長辦、河北省林長辦聯合印發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林長制協同聯動工作機制》(試行),三地緊緊圍繞“兩市一省”林長制工作,在加強林草資源生態建設協同、深化林草資源聯合防控共治、深化林草資源聯合行政執法、加強林長制信息公開與共享等方面,加強“兩市一省”林長制工作協同配合,共同推動京津冀地區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三是深化林草種苗合作協議。為加強林木種苗交流合作,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天津市林業局、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共同簽訂了林草種苗協作框架協議,三地將圍繞林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林草良種審定推廣、行政監管、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加強信息共享、協作配合。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園林林草部門將持續深化重點領域協同合作。積極推進燕山-塞罕壩國家公園創建申請,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督促指導做好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編制,加快推進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規劃建設。科學構筑華北豹生態廊道,推動建立以華北豹為旗艦物種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機制。
【媒體提問4】:我是人民網的記者,請問,圍繞密云水庫的保水,在區域協同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謝謝。
人民網記者
簡寶強(北京市密云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簡寶強:感謝您對密云水庫保水護水工作的關注,下面由我來回答。
密云水庫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自2021年以來,密云水庫持續保持蓄水量30億立方米左右的高水位安全運行,累計向下游生態補水18億立方米以上,水質始終保持Ⅱ類并穩中向好,密云保水經驗入選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的典型案例,密云水庫入選全國“美麗河湖”案例,被評為“人民治水·百年功績”治水工程。
為了守護好密云水庫這個“無價之寶”,我們持續完善“5+2”保水體系,在區域協作層面,我們強化上游保水,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北京市延慶區、懷柔區、密云區共同簽訂了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協議,從“局域保水”向“全域保水”拓展延伸,持續推動密云水庫總氮控制。具體工作中,我們重交流,“兩市三區”輪值,每年組織召開工作會,回顧上年,整合工作資源,互通工作信息,研討下年思路。我們強聯合,從執法、監測、應急等8個方面開展協作。以執法為例,在日常執法基礎上,在汛期、旅游旺季等重點時段,“兩市三區”都會在密云水庫周邊及上游的白河、潮河左右岸開展聯動執法,杜絕環境違法行為的發生;在監測方面,“兩市三區”從2019年開始就成立了聯合監測隊伍,開展跨界水體聯合監測,及時掌握全流域水質變化情況,實現了監測信息共享,為保水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在應急方面,“兩市三區”通過模擬水污染事件,威脅水庫水環境安全多個場景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我們抓宣傳,講好區域保水故事,密云承德兩地成立了“綠水青山 有為少年”宣講團開展宣講活動,為協同合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區域內,我們強化護林保水,實施河長、林長、田長“三長”聯動、全方位保護生態資源,以“環湖綠”涵養“水庫清”。強化庫區保水,全封閉網格化管理庫區,2150名網格員全覆蓋巡查。我們強化依法保水,創新實施“河長+警長+院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構筑起最嚴密的保水護水法治“綠盾”。強化政策保水,開發綠崗就業,密云水庫一級保護區疏解提升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我們強化科技保水,建成了國內首個大型水庫水環境智能分析系統。強化全民保水,成立密云“水庫兒女”志愿服務隊,持續開展水源保護宣傳活動,保水護水成為全民共識。
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始終把保水護水作為頭等大事,再接再厲、善作善成,繼續守護好密云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
【媒體提問5】:我是中國環境報記者。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請問河西區在“無廢城市”建設中開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特色亮點和經驗成效?
中國環境報記者
孫樹成(天津市河西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孫樹成:感謝您對“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關注,這個問題由我回答。
“無廢城市”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自2022年我區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后,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堅持頂層設計、統一謀劃,編制印發了《河西區“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
一是全民動員,營造“無廢城市”建設的濃厚氛圍。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打造多方位宣傳矩陣,全面反映河西區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創新探索。深入開展“黨建引領聚合力,無廢街道我先行”“無廢校園、童心守護”“低碳一夏,無廢出行”等主題宣傳活動,推動“無廢城市”理念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引領全社會主動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向縱深進展。
二是示范引領,深入推進“無廢細胞”建設。按照全市“無廢細胞”建設統一要求,編制印發《河西區“無廢細胞”建設手冊》,以社區、學校、醫院等20類場景作為建設示范,目前已完成創建115個“無廢細胞”,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社會的細小單元,充分發揮“無廢細胞”載體作用。
三是科技賦能,打造無紙化近“零廢”建設流程。我們引入區塊鏈數字化技術,建立“無廢河西”基礎數據庫,從創建到驗收實現全過程無紙化、線上化、近“零廢”。2023年,“區塊鏈+無廢河西”應用場景在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進行展示,獲得“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河西區環境治理區塊鏈+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并入選2023年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十佳典型案例。
四是探索創新,打造“無廢城市”特色亮點。我們以“環渤海汽車城”為藍本,設計建設了“無廢汽車城”可視化監管系統,在汽車城三維模型場景中,通過智能攝像頭的視頻捕捉、AI算法識別、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固體廢物運輸車輛清單、異常情況報警、廢物產量統計和動態信息等功能。成功推出“危險廢物(指定區域)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產品,在天津市首次完成公共數據產品交易。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持續發揮河西區城市智慧化管理先進區優勢,以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為牽引,深度挖掘開發現有城市管理平臺數據,將無廢理念延伸至大氣、水質、新污染物等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實現“無廢場景”向“無廢大腦”躍升,建成“無廢河西”駕駛艙,推動河西區全域建成“無廢城市”。
【媒體提問6】:大家好,我是長城新媒體的記者。請問,2024年以來,石家莊市在京津冀大氣污染協同防治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謝謝。
長城新媒體記者
孫建東(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分管大氣負責同志)
孫建東:首先感謝您對石家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關注。
2024年以來,石家莊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作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領域,協同推進結構調整、企業治理、揚塵防治和機動車污染防治,建立健全了網格化管理等一系列機制措施,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全年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1天至236天,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天,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顯著增強,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一是加快推進結構優化調整。“兩高一低”項目零審批,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持續推進清潔取暖,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優化運輸結構,公共領域推廣5.5萬余輛新能源標準車,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低碳轉型、綠色發展。
二是深入推進工業污染治理。組織專家現場指導幫扶,超額完成重點行業創A任務,水泥、垃圾發電等行業實施高效治理設施改造,燃煤電廠優煤壓電、差異減排,對鋼鐵行業一氧化碳實施“總量、風量、濃度”三控,涉VOCs企業源頭減排、過程管控、末端治理全流程控制,工業企業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三是規范推進揚塵污染防治。高標準組織揚塵攻堅月行動,施工工地建設三段式洗車平臺,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兩個全覆蓋”和濕法作業要求,各類道路分級分類明確保潔作業標準,常態化組織開展“洗城降塵”,場站庭院“非硬即綠”、灑水保潔,降低積塵負荷,改善了城市形象。
四是協同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發布了《關于市區道路通行管理的通告》,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重點路段高速黃牌貨車免費通行,國省干線和三環路黃牌柴油貨車通行量大幅下降;多部門聯合開展重型貨車OBD造假專項檢查,尾氣排放造假得到有效控制。
五是全面深化污染天氣應對機制。修訂了《石家莊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規范重污染天氣應對流程,強化聯防聯控,積極參加區域聯合會商,在重大活動保障、重污染天氣應對過程等重點時段,按照國家、省統一安排部署,與周邊城市同步發布預警信息,有效實現區域污染降級。
六是創新構建高效指揮調度體系。積極構建網格指揮調度體系,對重點區域PM10高值快速推送、溯源、處置、消除,基本實現由事后溯源向事前監管轉變。創新實施“以電控污”,確保企業嚴格落實差異化減排措施,嚴禁“一刀切”。
2025年,我市將繼續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落實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為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改善貢獻石家莊力量。
主持人: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感謝各位嘉賓的翔實發布和答問。如果大家還有關心的問題,會后可以與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科技與宣傳教育處聯系。本場發布會到此結束。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