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19 14:52
來源:僑銀股份
初冬時節,美景如畫。踏入旌德縣境,目之所及,道路潔凈如洗,一塵不染;河水澄澈見底,波光粼粼;充電樁錯落有致,仿若繁星點綴大地…… 在這片土地上,一幅幅鮮活而充滿生機的僑銀@城市的瑰麗圖景緩緩呈現在眼前,處處彰顯著蓬勃發展的活力與蒸蒸日上的朝氣。
旌德,隸屬安徽省宣城市,位于皖南腹地,西倚黃山。建縣至今已有1250多年歷史,縣名寄意“旌表賢能,彰揚禮德”,是中國靈芝之鄉、中國宣硯之鄉。
2020年,僑銀入駐旌德,為當地提供城鄉環衛一體化服務,助力旌德縣全面推動城市更新,著眼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增強城市活力,不斷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如今,行走在旌德縣城區的街道上,迎面而來的空氣,混雜著霧炮車攜來的水霧,將幾分濕潤幾分清爽送入鼻息。側耳傾聽,隔街高壓洗掃一體車正快速清洗地面,唰唰聲漸行漸遠。抬頭望天,有藍天、白云、綠葉,還有一團團棲息在交錯枝葉中的鳥群。
在旌德縣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地方,一場關于僑銀@城市的變革每時每刻都在悄然上演,讓這里的每一寸土地煥發著古樸與現代交融的獨特魅力。
@城市,“@”代表著連接,連接人民與城市,連接政府與企業,連接現在與未來。
這既是僑銀新時代下的又一次自我模式變革,也是僑銀向城市發出的一聲觸達深層的呼喚。
該模式以“投資、服務、管理、經營”四大板塊為主線,貫通現代化城市全域治理,聯動居民、企業、金融機構、政府等社會各方資源,致力于實現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效提升,共同促進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促進城市服務數智化升級
@城市,是將城市服務與數智化相連。
僑銀入駐旌德后,將僑銀獨有的智慧環衛服務平臺聯入當地,覆蓋144萬平方米、8.82公里河道的服務范圍。
在項目進場后,為當地新增多個機械化設備,包括垃圾運輸車、電動掃地車、霧炮車、路面高壓洗掃車等,提升機械化清掃、灑水降塵率至90%以上。
通過智慧平臺,實現對作業“人、車、物”的智能化、精細化管理,結合全鏈條管理服務優勢,細致追溯當地環衛清掃保潔、垃圾分類及收運、終端回收處置等環節,有效破解城區環衛資源分散、管理效率低等難題,持續推動旌德縣“兩山”基地建設多出成效、多出經驗,促進了旌德城市服務的數智化升級,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
助力小區充電樁全覆蓋
@城市,是將城市投資與低碳化相連。
近年來,隨著“雙碳”目標的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成為新時尚。
僑銀在服務中,時刻關注城市動態,將“加裝充電樁”這一熱點問題納入城市投資項目,全力滿足廣大居民用戶充電樁辦理需求,為綠色出行賦能。
經過長期調研與深度走訪,僑銀協助解決“三無小區”老大難問題,為旌德縣近10%小區加裝充電樁。
當前,旌德縣已實現小區充電樁全覆蓋。一排排嶄新的新能源車充電樁整齊排列在小區兩側圍墻邊的車位上,居民只需輕松掃碼即可享受便捷的充電服務,有效提升小區供電可靠性、環境宜居性、用電服務便利性。有效提升小區供電可靠性、環境宜居性、用電服務便利性。
推動建筑垃圾處置全鏈條治理
@城市,是將城市經營與資源化相連。
伴隨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建筑垃圾的產生量不斷增加。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建筑垃圾年產生量超過30億噸,占城市垃圾總量的40%以上,預計2025年將達到40億噸。與之相對的是,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雖歷經多年發展,但資源利用率仍然很低,綜合利用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開展城市建筑垃圾專項整治,不僅是促進資源再利用的內在要求,也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旌德縣全面開展建筑垃圾專項整治行動,多舉措推動建筑垃圾治理工作走深走實。
2022年,旌德縣建筑垃圾處置中心開啟試運營,項目占地面積約2800㎡,配有給料機、錘式破碎機、除鐵器、振動篩等設備,形成年產8000t/a再生細骨料(0~14mm)和5000t/a再生粗骨料(14~40mm)生產能力。
僑銀負責該中心具體運營工作,集中收運當地建筑垃圾,月均處理量逾千噸,年處理量超萬噸,有效遏制了建筑垃圾偷倒亂倒的社會亂象,多次受到當地政府的點名表揚。
同時,僑銀配備專業人員將建筑垃圾進行拆解,實現建筑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切實提升了建筑垃圾規范化管理和資源化利用,推動當地建筑垃圾處置全鏈條治理,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2022年,在僑銀的服務下,旌德縣成功創建安徽省文明城市,并獲評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為僑銀助力當地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旌德樣板”的成功實踐。
新質向前,
僑銀@城市的創新場景在旌德還在不斷延伸。
向美而行,
一幅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畫卷仍在不斷鋪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