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8-26 15:57
來源:山東群峰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廢舊鋰離子電池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既帶來了規模龐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需求,也為鋰離子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行業創造很多機遇。發展鋰離子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在防止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同時,也將出現可觀的經濟效益和投資機會。
PART.01
廢舊鋰電池回收的市場需求
在動力電池方面,有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的理論壽命為5~8年,第一波動力電池淘汰退役潮已于2020年前后出現,2018年前后國內大量投產的動力電池也預計在2024年迎來回收放量期。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821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5.5%。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401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6.9%。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數量從2018年的107萬輛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520萬輛,呈高速增長態勢。預計,到2025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將達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廢舊電池將達到96萬噸;到2030年,我國僅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就可以達到1400億元左右。
在儲能電站方面,隨著新能源的發展,電網對于調峰調頻等的需求逐漸增加,從2019年開始,儲能迎來大規模發展,僅2023年中國新增投運新型儲能裝機就達到21.5GW/46.6GWh,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運規模水平。磷酸鐵鋰儲能電站使用壽命一般在7-10年左右,預計在2026年開始,將迎來大規模電站壽命到期,大批鋰電池即將退役。
PART.02
廢舊鋰電池回收的技術現狀
2022年我國回收利用的廢舊動力電池達到了10.2萬噸,開始回收的步伐明顯加快。根據企查查數據,2022年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注冊量約4.2萬家,同比增長64.0%;2023年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注冊量約4.5萬家。
但是2023年開始,碳酸鋰價格從60萬元/噸的高點一落千丈,在2024年初跌破10萬元/噸,6月27日碳酸鋰均價為9萬元/噸。這也導致了近半年,大批電池回收企業停產、倒閉。截至2024年3月13日,我國已有1417家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注銷吊銷,平均每天關閉約20家,相比2023年同期增加96.5%。
PART.03
廢舊鋰電池回收的發展趨勢
2012~2015年:電池回收開始被政策提及,缺乏體系化政策,梯次利用為重點思路之一。
2015~2018年:進入專題政策階段,國家針對動力電池回收陸續出臺多項政策、方法,對回收利用管理、回收技術標準作出詳細規定。
2018年至今:政策出臺速度加速,開始密集發布各項管理辦法,追加電池溯源管理等。
1規范化和標準化
隨著國家對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重視,相關政策和標準也在不斷完善。未來,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將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回收企業需要按照相關標準進行回收和處理。
2技術創新
為了提高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效率和質量,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例如,開發更加高效的回收設備和工藝,提高有價金屬的回收率和純度等。
3產業鏈整合
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涉及到多個環節,如回收、運輸、拆解、處理等。未來,產業鏈整合將成為趨勢,通過整合上下游企業,可以提高回收效率,降低成本,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4國際合作
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未來,國際合作將越來越頻繁,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可以分享經驗和技術,促進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行業的健康發展。
PART.04
群峰重工
電子回收再利用
群峰重工(Peaks-eco)正在開發一種可持續回收解決方案,旨在回收生產廢料和報廢鋰離子電池 (LIB) 中所含的電池材料,這些材料可能會在垃圾填埋場處置或在高排放火法冶金工藝中進行處理。恢復電路。群峰重工(Peaks-eco)的工藝流程旨在從消費電子電池(采用鈷酸鋰 (LCO) 陰極的設備)以及富鎳電動汽車和固定蓄電池化學品(鋰鎳錳鈷 (NMC) 陰極)中回收有價值的材料。鋰離子電池回收技術旨在將鈷、鎳、鋰、銅、鐵、鋁、碳、塑料和錳回收成可在電池供應鏈中重復使用的可銷售產品。
工藝技術:
群峰重工的可持續濕法冶金方法代表了一種極其安全的方法,即在常溫下使用循環液體溶劑提取金屬,將高純度化學品帶回電池供應鏈。當今現有的“火法冶金”方法可以被視為一種日落的回收技術,而濕法冶金回收則是朝陽的方法,準備承擔起減少當前鋰離子電池高碳足跡的繁重工作。
綜上所述,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再利用是一個具有廣闊前景的行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支持,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效率和質量將不斷提高,為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對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行業的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其健康發展。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